文档详情

《爱尔福特纲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30.25KB
约5页
文档ID:44573217
《爱尔福特纲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_第1页
1/5

《爱 尔 福特纲领》是 一 个马 克思主义的 纲领高华如何评价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爱尔福特纲领》(以下简称《纲领》),是国际共运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它“否定马克思 主义 的暴力革命学说,绝口不谈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这是机会主义实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它实质是机会主义的纲领”,有人认为它“基本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主要缺点是回避了 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有人则更进一步认为它“是出色的马克思主义纲领”三种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评判《纲领》中没有提到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以及民 主共和国问题本文试 图针对这些不同看法发表一点浅见18 5 0年 以后,马克思已把无产阶级专政作为他自己的新贡献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但他并不认为必须把 它写进党纲如1880年马克思亲自为法国工人党口授的《哈佛尔纲领》的理论部分,就未提出无产阶级专政这说明马克思当时并不把是否写上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衡量党纲 性质的标准,而是考虑到国情与传统,强调党纲要 反映出工人运动发展 的实际水平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对党纲的基本要求是,宣布工 人阶级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德国的政治形势看,统治阶级刚 刚废除了非常法令,承认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合法性。

德国宪法 强调各阶级团结 合作,和睦相处如果党在公开发表的纲领中立即 写进无产阶级专政,就容易激怒敌人,从而为他们第二次实行非常法提供口实因此,党必须审时度势,采取正确的相应的斗争策略,不必把尚未提上斗争日程的 问题写进纲领从列宁为俄国党起草和判定纲领的过程看,列宁的思想也是经历了发展和变化的列宁于189 5年底写的《社会 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提到:“俄国工人阶级争取 自己解放的政治斗争,其首要任务是争得政治自由列宁在1899年底写党的纲领草案时,还 只是力求使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接近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并尽 量结合俄国的特点直到19 0 2年初,列宁才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中写上:“无产 粉级专政是社会革命必要的政治条件1 9 0 3年俄国社会民 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载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在第二国际各党中是唯一列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可见,列宁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建党原则是以普列汉诺夫 为劳动解放社制定的纲领为基础,并未要求加_L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到二关勋夏:叹爱尔福特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吗?—与李兴耕同志商榷》,‘世界史研究动态》19 8 3年第4期,第2 1一24页。

李兴耕:‘基本上是一 个马克思 主义 纲 领—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爱尔福特纲领的评价问题》,《世界史研究动态,198 2年第5期,第1一4页唐亮:《爱尔福特纲领是出色的马克思 主 义 纲领》,《国际共运,198 4年第2期,第57一60页《列 宁全集》第2卷,第7 0页回《列宁全集》第8卷,第功页十世纪初才有所改变为何改变?因为进人帝国主义 时代,俄国的国情、阶级形势与建党特点使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提上斗争日程特别值得注意 的是,189 9年伯 恩施坦修正主义出笼,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的修正和攻击,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制定和公布新党纲时,捍卫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具有迫切的、直接的现实意义如同列宁所说:“在这个党纲中,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并且正是由于反对伯 恩施坦,反对机会主义才提出这个问题的19 1 7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 大区别就在这 里必须用 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 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 义有人据此夹证 明“马克思 主义纲领和机会主义纲领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

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 马克思 主义 的纲领这是不分时间、地点和条件,从语录 出发去论证问题列宁上述一段话是在 十 月革 命前夕,针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委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 级专政而讲的,我们不可简单地把它套在18 91年的德国那时德国述朱出现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修正主 义,而且德国党刚刚耿得合法 地位,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 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也还不成熟况 且列宁是说以此区分真假马克思 主义者,不应任意引伸为区分是否马克思主义纲领的标准对《纲领》持不同评价的同志几 乎都同意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第 二次代表 大会上作的《关于加人共产国际 的条件的发言》中赞同普列 汉诺夫 观点 的一段话:“爱尔福特纲领没有谈到干产阶级专 政,这在理论_卜是不正确的,在实际上是由于胆小而向机会主义者让步”,用 以说明《纲领》未写无产阶级专政是缺点,或者是机会主义的表现我认为对列宁给予《纲领》的评价应该前后连贯地那 以全面分 析1 9 1 7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曾经赞扬“爱尔福特纲领成了整个第二国际 的典范在此之前,列宁也多次对《纲领》作出肯定的评价19 2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上同德国社会民主党人阿·克里斯平就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进行辩论时指出:“爱尔福特纲领根本没有谈到无产阶级专政,而且历史证明这不 是偶然的。

这里列宁所说的是“历史证明”,而不是当时证明,即是说列宁是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来看待《纲领》的十九世纪宋以来 的经验证明,《纲领》只限于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是不够的,还 必须进而代之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就目前见到的材料而言,当时制定和讨论《’纲领》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不存在写与不写无产阶级专政的争论,所以愚格斯在《纲领草案批判》中,并未指责没写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恩格斯浙世以后,机会主义在党内 的影响 逐步加强,但 当时 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并没有提上斗争日程有人把考茨基在二十世 纪初反对无产阶级,追溯到由他参与起草的《纲领》草案,认 为当时 里面没提无 产阶级专政,与他 以后的背叛行径是一 脉相承的O这是缺乏 历 史观点的论断历史上功讨掺合、瑕瑜互 见的人物不乏先例,怎么能以过掩功,以后期否定前期呢?殊不知《纲领》草案的稿本几经《列宁全集》第3 1卷,第30 5页《列宁选集》第8卷,第19 9 页关勋夏:《(爱尔福特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吗?—与李兴耕 同志商榷》,《世界史研究动态》1 983年第4期,第2 3 页《列宁选集》第3卷,第22 9 页《列宁全集》第3 1 卷,第2 15页参见关勋 夏:心(爱尔福特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吗?—与李兴耕同志商榷,,t世界史研究动一态,1 9 85年第4期,第2 4 页。

O周折,几易其人;最后,爱尔福特代表大会才通过了考茨基和伯 恩施坦起草的新 党纲 草案它胜过前几个草案,基本上贯彻了 恩格斯的思想,并得到恩格斯的赞扬不应该因考茨基后来 反对无阶级专政,从而推论他 以前就是这种观点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紧密相联的是暴力革命问题对《纲领》持否定观 点的同志认为,《纲领》只是承认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必然是政治斗争,“这实质上是用‘政治斗争’回避无产阶级革命道 路的暴力革命形式”,“用‘政治斗争,这种‘议会斗争’的同义语,即用议会斗争的和平过渡手段去否定马克思 主义的暴 力革命学说其实,党纲中未写暴力革命,不能和机会主义划等号诚然,暴力革命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但是我们不应把它绝对化,而要依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如前所述,非常法令废除后,德国党面临新的斗争形势,无论从法律观点或策略观点来看,都不宜在党纲中直接写上暴力革命,故不必要求党对暴力手段问题明确表态这一点,连对《纲领》持否定观点的同志也是勉强承 认 的另外,暴力革命和政治斗争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 的政治这就说明无产阶级为取得自己政权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包括公开的、秘 密的,合法的、非法的,武装的、和平的,流血 的、不流血的等等,都属于政治斗争的范围,而暴力革命只是其中的一 种,怎么能把暴力革命和政治斗争对立起来呢?同理可推,议会斗争也 只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两者哪里是什 么同义语的关系?再有,即使就议会斗争本身而言,考茨基在《纲领解说》一书中已写到:议会斗争是“使无产阶级上升,摆脱经济的、社会的 和精神的屈辱地位的最有力杠杆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非常法”时期前后,学习利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有效地进行了议会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是不可抹煞的事实,对议会斗争谈虎色变、全盘否定是不行的对《纲领》持否定观点的同志认为:“在革命 道路问题上,《纲领》与1 8 80年修订过的( (哥达纲领》相比,是一 个 大 倒 退1 8 8年8月2 1日一2 3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维登召开的代表大会上,修改了《哥达纲领》第二章第一条,即‘力求用合法手 段,来 达到目的 的条文,规定党‘以一切手段’来达到自己的 目的这‘一切手段尹明显地包括‘不合法的’暴力手段在内。

··⋯不把暴力革命的要求直接写进纲领里,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至少也应该保持维登非常大会所修改了 的纲领条文甄这里涉及对维登代表大会提 出的“一切手段”,究竟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威·李卜克内西在德国社会民 主党18 9年哈雷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在原始的纲领中这里用 了‘用一切合法手段,的表述‘合法’这一 词我们在维登给删掉了鉴于这一点,有人攻击我们要使用暴力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判断党只是做了为保存自我和维护尊严所允许做的事‘反动派通过反社会党人法把我们摈弃在合法范围之外,共同权利之外⋯⋯我们必须冲破这 一法令的束缚,粉碎这一法令,埋葬这 一法令—所有这一切,我们当然不能‘合法’,即在这一法令的基 础上完成我关勋夏:《(爱尔福特纲领)是马克思主义 的纲领吗?—与李兴耕同志商榷,,第2 1、2 2页《马克思 思格斯选集》第1卷,第2 6《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 8一46 9 页考茨基:《爱尔福特纲领解说》,三联书店196 3年9月版,第17 5页关勋夏:《<爱尔福特纲领》是马克思主 义 的纲领 吗?—与李兴耕同志商榷》,第2 2 页0 00们的维登决议是对反社会党人法必然的、合乎逻辑的反击。

O从维登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看,在非常法令时期,无论党的力量还是工人阶级的觉悟程度都证明使用暴力手段的条件尚未成熟,党的整个领导机构并没有使用暴力手段的思想因此,把“一切手段”解释为包括暴力手段,认 为《纲领》比修订过的《哥达纲领》倒退是不符合实际的恩格斯在《纲领草案批判》中,并未批判不写无产阶级专政和暴力革命,而是重点批判了未写建立民主共和国,.可见民主共和国问题至关重要,它在实践上很难和社会主义问题分开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是混杂着封建残余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不推翻君主制,不改造国家制度,无产阶级就无法掌握政治权力所以恩格斯说:“如果说有什么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但考虑到德国所处的具体情况,恩格斯同时又强调:“的确,从法律观点看来,似乎是不许可把共相国的要求直接写到纲领里去的,⋯⋯关于共和国的问题在万不得已时可 以不提但是,有一点在我看来应该而且能够写到纲领里去,这就是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之手的要求如呆我们不能再多走一步,暂时做到这一点也够了在谈到德国国家制度的改造问题时,恩格斯主张采取单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的形式但因那里不容许公开谈论这类东西,恩格斯提出可 以把下述话 写 进纲领,至少间接地作为对不能正面说出的事情的暗示:“省,专区和市镇通过由普选权选出的官吏实行完全 的自治。

取消由国家任命的一切地方的和省的政权机关卯后来通过的《纲领》,部分地采纳了恩格斯的意见,写上了“实行以创制权和否决权为手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