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道尔顿道尔顿(J. Dolton) 的原子理论的原子理论1803年提出原子论年提出原子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可再分18051805年,道尔顿明确地提出了原子论,理论要点:年,道尔顿明确地提出了原子论,理论要点:每一种化学元素有一种原子;每一种化学元素有一种原子;同种原子质量相同,不同种原子质量不同;同种原子质量相同,不同种原子质量不同;原子不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一种原子不会转变为另一种原子;一种原子不会转变为另一种原子;化化学学反反应应只只是是改改变变了了原原子子的的结结合合方方式式,,使使反反应应前的物质变成反应后的物质前的物质变成反应后的物质 Dalton 的原子论解释了一些化学现象,极大地推动的原子论解释了一些化学现象,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特别是他提出了原子量的概念,为化学进了化学的发展,特别是他提出了原子量的概念,为化学进入定量阶段奠定了基础入定量阶段奠定了基础尽尽管管道道尔尔顿顿提提出出了了原原子子量量的的概概念念,,却却不不能能正正确确给给出出许许多多元元素素的的原原子子量量因因为为原原子子量量不不能能单单凭凭化化合合物物的的元素组成(质量比)来确定。
元素组成(质量比)来确定道道尔尔顿顿武武断断地地认认为为,,水水分分子子由由1个个氢氢原原子子和和1个个氧氧原原子构成,因而定错了氧的原子量子构成,因而定错了氧的原子量 但是这一理论不能解释同位素的发现,没有说明原子但是这一理论不能解释同位素的发现,没有说明原子与分子的区别,不能阐明原子的结构与组成与分子的区别,不能阐明原子的结构与组成图中给出的许多分子组成是错图中给出的许多分子组成是错误的这给人以历史的教训误的这给人以历史的教训——要揭示科学的真理不能光凭要揭示科学的真理不能光凭想象道尔顿用来表示原子的符号,是最早的元素符号道尔顿用来表示原子的符号,是最早的元素符号道尔顿原子论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在道尔顿原子论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在1818和和1826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C-L. Berzelius 1779-1848)通过大量实验正确地确定了当时已知化通过大量实验正确地确定了当时已知化学元素的原子量,纠正了道尔顿原子量的误值,学元素的原子量,纠正了道尔顿原子量的误值,为化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为化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同时,贝采里乌斯还创造性发展了一套表达物质同时,贝采里乌斯还创造性发展了一套表达物质化学组成和反应的符号体系,它用拉丁文表达元化学组成和反应的符号体系,它用拉丁文表达元素符号,至今沿用素符号,至今沿用 电子的发现电子的发现1897年年J. J. Thomson发现了电子:发现了电子:测出电子的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获电荷与质量的比值获1906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年诺贝尔物理奖1856-1940第一个原子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第一个原子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整个原子呈胶冻状整个原子呈胶冻状球体,正电荷均匀的分球体,正电荷均匀的分布于球体上,而电子镶布于球体上,而电子镶嵌于原子球内,在各自嵌于原子球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做简谐震动的平衡位置做简谐震动并发射同频率的电磁波并发射同频率的电磁波卢瑟福卢瑟福(E.Rutherford)的行星式原子模型的行星式原子模型 1911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年,英国物理学家年,英国物理学家年,英国物理学家E. RutherfordE. Rutherford利用利用利用利用α α粒子散射实粒子散射实粒子散射实粒子散射实验确认原子核的存在,建立了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验确认原子核的存在,建立了原子结构行星模型验确认原子核的存在,建立了原子结构行星模型验确认原子核的存在,建立了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871-1937因在揭示原子奥妙方面做出的卓越因在揭示原子奥妙方面做出的卓越因在揭示原子奥妙方面做出的卓越因在揭示原子奥妙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贡献而获贡献而获贡献而获1908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型原子的建立和核电荷数核型原子的建立和核电荷数 1911年年Rutherford通过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流特点粒子流特点:①①具有很高速度具有很高速度2000km/s ②②很高的能量很高的能量 ③③能穿透金属箔片能穿透金属箔片(10-6-10-7m厚厚 原子大小原子大小10-10m)实验结果实验结果:①①绝大多数不受阻绝大多数不受阻 , 直线通过直线通过;②②少数少数(约万分之一约万分之一) 运动方向偏转运动方向偏转;③③ 极个别极个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①①原子中有一个质量和原子中有一个质量和 正电荷集中的原子核正电荷集中的原子核( (占占空间很小空间很小); );• • ②②原子中大部分是空的原子中大部分是空的, ,电子在原子核外较大空间内运动电子在原子核外较大空间内运动; ;• • ③③RutherfordRutherford根据不同的散射角与根据不同的散射角与α α粒子比例近似求出粒子比例近似求出, ,核核电荷数及核的大小电荷数及核的大小. .Z ZAuAu=100+_20=100+_20 Z ZAuAu=79=79•Rutherford行星式模型行星式模型:•①每个原子中央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核外有若干电子绕核旋转;②原子核所带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整个原子电中性;•③电子质量很小,原子质量几乎集中在核上。
1913年, moseley X射线实验•用高速电子轰击放电管中作为阴极的金属,产生射线即X射线,有特径X射线波长.•moseley 将周期表中各个金属依次作为靶子,测定了每个原子的核电荷数Z,同时指出了原子序数的意义• 测定值:铜29.3(29)银46.3(47)铂77.4(78)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Rutherford行星式模型:电子行星式模型:电子在原子核的库仑力作用下,绕核作加速运在原子核的库仑力作用下,绕核作加速运动动,必然要发射电磁波而逐渐失去能量,使必然要发射电磁波而逐渐失去能量,使得电子绕原子核运动越来越快,轨道则越得电子绕原子核运动越来越快,轨道则越来越小来越小,最后电子会掉进原子核中,并且发最后电子会掉进原子核中,并且发射的电磁波应是连续光谱射的电磁波应是连续光谱事实上:原子是稳定存在的,且原子可发事实上:原子是稳定存在的,且原子可发射出频率射出频率不连续的线状光谱不连续的线状光谱8.1.1 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与BohrBohr理论理论1.光和电磁辐射光和电磁辐射1865年年J. C. Maxwell指出:光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形式指出:光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形式。
电磁辐射是连续光谱,包括电磁辐射是连续光谱,包括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氢,氖,钠,铬,汞的线状光谱氢,氖,钠,铬,汞的线状光谱•然然而而,,直直到到本本世世纪纪初初,,人人们们只只知知道道物物质质在在高高温温或或电电激激励励下下会会发发光光,,却却不不知知道道发发光光机机理理;;人人们们知知道道每每种种元元素素有有特特定定的的光光谱谱,,却却不不知知道道为为什什么么不不同同元元素素有有不不同同光光谱•17世世纪纪英英国国物物理理学学家家牛牛顿顿研研究究了了太太阳阳光光的组成,从而创造了光谱一词的组成,从而创造了光谱一词2.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HαHβHγHδ• 不连续光谱,即线状光谱不连续光谱,即线状光谱• 其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其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n= 3,4,5,6经验公式:经验公式:1885年年瑞士的瑞士的J. J. Balmer氢原子光谱特征:氢原子光谱特征:•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总结当时最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总结当时最新的物理学发现(普朗克的黑体理论和新的物理学发现(普朗克的黑体理论和量子概念、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卢瑟福量子概念、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卢瑟福原子带核模型等)基础上,建立了氢原原子带核模型等)基础上,建立了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模型,解释了氢原子光子核外电子运动模型,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称为玻尔理论谱,称为玻尔理论 。
1900 年,德国科学家年,德国科学家 Planck 提出了著名的量子论提出了著名的量子论Planck 认为在微观领域能量是不连续的,物质吸收或放出认为在微观领域能量是不连续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总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的整倍数这个最小的能的能量总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的整倍数这个最小的能量单位称为能量子量单位称为能量子 1905 年瑞士科学家年瑞士科学家 Einstein 在解释光电效应时,提在解释光电效应时,提出了光子论出了光子论Einstein 认为能量以光的形式传播时,其最认为能量以光的形式传播时,其最小单位称为光量子,也叫光子光子能量的大小与光的频小单位称为光量子,也叫光子光子能量的大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率成正比 E = h 式中式中 E 为光子的能量,为光子的能量, 为光子的频率,为光子的频率,h 为为 Planck 常数,其值为常数,其值为 6.626 10-34 J s物质以光的形式吸收或放物质以光的形式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只能是光量子能量的整数倍。
出的能量只能是光量子能量的整数倍 电量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电子的电量电量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电子的电量 概括为:在微观领域中能量、电量是量子化的概括为:在微观领域中能量、电量是量子化的量子化是微观领域的重要特征,后面我们还将了解到量子化是微观领域的重要特征,后面我们还将了解到更多的量子化的物理量更多的量子化的物理量•1))行行星星模模型型::假假定定氢氢原原子子核核外外电电子子是是处处在在一一定定的的线线性性轨轨道道上上运运行行,,如如太太阳阳系系行行星星绕太阳运行一样,形象称为行星模型绕太阳运行一样,形象称为行星模型 •2)定态假设:氢原子中的核外动着的电)定态假设:氢原子中的核外动着的电子既不能辐射能量,也不能吸收能量,这子既不能辐射能量,也不能吸收能量,这时称电子处于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能量时称电子处于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能量最低的定态叫做基态,能量高于基态的定最低的定态叫做基态,能量高于基态的定态称激发态态称激发态 •3)量子化条件: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量子化条件: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不是连续的,具有一定的角动量,轨道不是连续的,具有一定的角动量,只能按下式取值:只能按下式取值: •4))跃跃迁迁规规则则::电电子子吸吸收收光光子子会会跃跃迁迁到到能能量量较较高高的的激激发发态态,,反反过过来来,,激激发发态态的的电电子子也也会会放放出出光光子子,,返返回回基基态态或或能能量量较较低低的的激激发发态态,,光光子子能能量量为为跃跃迁迁前前后后两两个个能能级的能量差级的能量差——跃迁规则。
跃迁规则3. Bohr理论理论 Bohr在在Planck量子论基础上提出量子论基础上提出三点假设:三点假设: ①①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运动,,且不辐射能量;且不辐射能量; ②②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量最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量最低低——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高能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量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 ③③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取决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取决于轨道间的能量差于轨道间的能量差E:轨道能量h:Planck常数1885-1962n = 3 红(Hα)n = 4 青(Hβ )n = 5 蓝紫 ( Hγ )n = 6 紫(Hδ )Balmer线系线系原子能级Balmer线系当当nn=2时时,,所所得得到到的的是是可可见见光光谱谱的的谱谱线线,,称称为为巴巴尔尔麦麦系系,,当当n=3,,得得到到氢氢的的红红外外光光谱谱,,称称为为帕帕逊逊系系,,当当n1=1,,得得到到的的是是氢氢的紫外光谱,称为来曼系。
的紫外光谱,称为来曼系 Bohr 理论认为,电子在轨道上绕核运动时,并不放理论认为,电子在轨道上绕核运动时,并不放出能量因此,在通常的条件下氢原子是不会发光的因此,在通常的条件下氢原子是不会发光的同时氢原子也不会因为电子坠入原子核而自行毁灭电同时氢原子也不会因为电子坠入原子核而自行毁灭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离核越远,其能量越大子所在的原子轨道离核越远,其能量越大 原子中的各电子尽可能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原子中的各电子尽可能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即原子处于基态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电子可以跃迁即原子处于基态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电子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能量较高的轨道上,这时原子和电子处到离核较远的能量较高的轨道上,这时原子和电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回低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回低能量的轨道上,并以光子形式放出能量,光的频率决能量的轨道上,并以光子形式放出能量,光的频率决定于轨道的能量之差:定于轨道的能量之差: h = E2 – E1 或或 v = (E2 - E1) / h式中式中 E2 为高能量轨道的能量,为高能量轨道的能量,E1 为低能量轨道的能量,为低能量轨道的能量, 为频率,为频率,h 为为 Planck 常数。
将式常数将式 (6--4) 代入式代入式 (6--5)中,中,得得 将式(将式(6--6)中的频率换算成波数,即得式()中的频率换算成波数,即得式(6--2))Rydberg 公式公式((6--6))v = - - 13.6heV()11n22n12σ= RH ( - - )n12n22112、解决的问题、解决的问题 ((1)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 ((2)计算氢原子各定态轨道的半径)计算氢原子各定态轨道的半径 ((3)求出氢原子各定态轨道的能量)求出氢原子各定态轨道的能量 ((4)氢原子的电离能)氢原子的电离能 ((5)解释氢光谱)解释氢光谱: 引进了量子化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引进了量子化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光谱的不连续性和特征谱线氢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光谱的不连续性和特征谱线的规律 新量子力学证明了电子在核外的所谓新量子力学证明了电子在核外的所谓“行星轨行星轨道道”是根本不存在的。
玻尔理论合理的是:核外电子是根本不存在的玻尔理论合理的是:核外电子处于定态时有确定的能量;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的处于定态时有确定的能量;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的能量变化这一真理为后来的量子力学所继承能量变化这一真理为后来的量子力学所继承•玻尔理论的基本科学思想方法是,承认玻尔理论的基本科学思想方法是,承认原子体系能够稳定而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原子体系能够稳定而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大胆地假定光谱的来源是核外电子实,大胆地假定光谱的来源是核外电子的能量变化,用类比的科学方法,形成的能量变化,用类比的科学方法,形成核外电子的行星模型,提出量子化条件核外电子的行星模型,提出量子化条件和跃迁规则等革命性的概念和跃迁规则等革命性的概念 玻尔理论极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极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它的原子模型仍然有着局限性玻尔理论虽但它的原子模型仍然有着局限性玻尔理论虽然引用了然引用了 Planck 的量子论,但在计算氢原子的量子论,但在计算氢原子的轨道半径时,仍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因此的轨道半径时,仍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因此它不能正确反映微粒运动的规律,所以它为后它不能正确反映微粒运动的规律,所以它为后来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所取代势所来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所取代势所必然。
必然 ● 计算氢原子的电离能计算氢原子的电离能波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波尔理论的成功之处● 解释了解释了 H 及及 He+、、Li2+、、B3+ 的原子光谱的原子光谱Wave type Haa Hbb Hgg HddCalculated value/nm 656.2 486.1 434.0 410.1Experimental value/nm 656.3 486.1 434.1 410.2● 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 对其他发光现象(如X光的形成)也能解释对其他发光现象(如X光的形成)也能解释● 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波尔理论的不足之处波尔理论的不足之处● 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1、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 •20世纪初,关于光的两种理论:世纪初,关于光的两种理论: •粒粒子子观观::光光是是粒粒子子流流,,光光的的粒粒子子称称为为光光子,是光的能量的物质承担者子,是光的能量的物质承担者 •波动观:光是电磁波波动观:光是电磁波 •物物理理学学家家们们把把光光的的粒粒子子说说和和光光的的波波动动说说统统一一起起来来,,提提出出光光的的波波粒粒二二象象性性,,认认为为光兼具粒子性和波动性两重性。
光兼具粒子性和波动性两重性8.1.2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电子的波粒二象性2、、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2--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7 世纪末,世纪末,Newton 和和 Huygens 分别提出了光的分别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但光的本质是波还是微粒问题一直微粒说和波动说,但光的本质是波还是微粒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争论不休直到 20 世纪初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光既有波世纪初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光既有波的性质又具有粒子的性质,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性质又具有粒子的性质,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将式将式 光子的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式光子的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式 E = h 与相对论中的质能联系定律公式与相对论中的质能联系定律公式 E = mc2联立,得联立,得 mc2 = h P 表示光子的动量,表示光子的动量, P = m c 将式将式 代入式代入式 中,整理得中,整理得 P = hv / c,, 或或 P = h / 式式的的左左边边是是表表征征粒粒子子性性的的物物理理量量动动量量 P,,右右边边是是表表征征波波动动性性的的物物理理量量波波长长 。
所所以以式式 很很好好地地揭揭示示了了光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质的波粒二象性本质 1924 年,法国物理学家年,法国物理学家 Louis de Broglie 提出了微观提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并预言了高速运动的电子的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并预言了高速运动的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物质波的波长式式中中 h 是是普普朗朗克克常常数数,,P 是是电电子子的的动动量量,,m 是是电电子子的的质质量量,,v 是电子的速度是电子的速度 = h / P = h / mv德布罗意德布罗意•实际上,古典物理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大量新物理现象与旧实际上,古典物理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大量新物理现象与旧古典理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酿成深刻的危机,带动了古典理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酿成深刻的危机,带动了19~~20世纪之交的一场物理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诞生了相对世纪之交的一场物理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论和量子论•百余年前的百余年前的19世纪末叶,理论科学的世纪末叶,理论科学的巅峰状态和其中隐含的危机以物理学巅峰状态和其中隐含的危机以物理学最为典型人们心目中的古典物理学最为典型。
人们心目中的古典物理学已臻完善,以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已臻完善,以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时,老师竟劝告他说:理论物理学时,老师竟劝告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把一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把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量子力学起源于原子结构的研究,玻量子力学起源于原子结构的研究,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等人对其建立分别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等人对其建立分别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23年,当旧量子论面临困境时,法年,当旧量子论面临困境时,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 1892~~1987))在权威的英国《哲在权威的英国《哲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和理论,把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概念和理论,把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 德布罗意本来是学历史的,他的哥哥是研究德布罗意本来是学历史的,他的哥哥是研究X射线的著名物理学家受兄长的影响,德布罗意大射线的著名物理学家受兄长的影响,德布罗意大学毕业之后改学物理,学毕业之后改学物理,1924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并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并与兄长一起研究与兄长一起研究X射线的波动性与粒子性问题德射线的波动性与粒子性问题德布罗意在长期思考后,突然意识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布罗意在长期思考后,突然意识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应该推广到一切物质粒子、特别是电子子理论应该推广到一切物质粒子、特别是电子• 1923年年9~~10月,他连续发表月,他连续发表3篇论文,提出了篇论文,提出了电子也是一种波的理论他还预言,电子束穿过小电子也是一种波的理论他还预言,电子束穿过小孔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孔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1924年,他写出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年,他写出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更系统地阐述了物质波理论,爱因斯坦对此究》,更系统地阐述了物质波理论,爱因斯坦对此十分赞赏十分赞赏 • 不久,实验物理学家真的观测到了电子的衍射现不久,实验物理学家真的观测到了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他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象,证实了他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1929年,德布年,德布罗意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罗意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7 年年,,美美国国物物理理学学家家 C. J. Davisson 和和 L. H. Germer 进进行行了了电电子子衍衍射射实实验验,,当当高高速速电电子子流流穿穿过过薄薄晶晶体体片片投投射射到到感感光光屏屏幕幕上上,,得得到到一一系系列列明明暗暗相相间间的的环环纹纹,,这这些些环环纹纹正正象象单单色色光光通通过过小小孔孔发发生生衍衍射射的的现现象象一一样样电电子子衍衍射射实实验验证证实实了了德德布布罗罗意意的的假假设设 微微观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电子子衍衍射射实实验验证证实实了了德德布布罗罗意意的的假假设设 微微观观粒粒子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具有波粒二象性 正正是是由由于于波波粒粒二二象象性性这这一一微微观观粒粒子子运运动动区区别别于于宏宏观观物物体体运运动动的的本本质质特特征征,,所所以以描描述述微微观观粒粒子子的的运运动不能使用经典的牛顿力学,而要用量子力学动不能使用经典的牛顿力学,而要用量子力学Light sourceX- ray tubeSourc of electron可见光、可见光、可见光、可见光、X X射线和电子束的衍射图射线和电子束的衍射图射线和电子束的衍射图射线和电子束的衍射图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Louis de Broglie认为: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中子、(电子、中子、质子)。
质子)质量为 m ,运动速度为υ的粒子,相应的波长为:8.1.2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电子的波粒二象性h=6.626×10-34J·s,Plank常数电子衍射实验电子衍射实验电子运动的统计解释电子运动的统计解释粒子的波动是大量微粒运动粒子的波动是大量微粒运动(或者是一个粒子千万或者是一个粒子千万次运动次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微粒行为统计规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微粒行为统计规律的表现 ---------物质波又称概率波物质波又称概率波2--2 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原理 在在经经典典力力学学体体系系中中,,我我们们研研究究宏宏观观物物体体的的运运动动规规律律,,曾曾涉涉及及到到匀匀速速直直线线运运动动,,变变速速直直线线运运动动,,圆圆周周运运动动,,平平抛抛或或斜斜抛抛运运动动等等等等人人们们总总能能找找到到运运动动物物体体的的位位移移 x 与与时时间间 t 的的函函数数关关系系 x = F( t ) 以以及及速速度度 v 与与时时间间 t 的的函函数数关关系系 v = f( t )于于是是能能同同时时准准确确地地知知道道某某一一时时刻刻运运动动物物体体的的位位置置和和速度及具有的动量速度及具有的动量 P。
1927 年年,,德德国国物物理理学学家家 W. Heisenberg 提提出出了了测测不不准准原原理理,,对对于于具具有有波波粒粒二二象象性性的的微微观观粒粒子子的的运运动动进进行行了了描描述述其数学表达式为:其数学表达式为: x P ≥ h / 2π ((6--11))或或 x v ≥ h / 2πm ((6--12))式中式中 x 为微观粒子位置的测量偏差,为微观粒子位置的测量偏差, P 为粒子的动量的为粒子的动量的测量偏差,测量偏差, v 为粒子运动速度的测量偏差为粒子运动速度的测量偏差 测测不不准准原原理理告告诉诉我我们们,,微微观观粒粒子子具具有有波波粒粒二二象象性性,,它它的的运运动动完完全全不不同同于于宏宏观观物物体体沿沿着着轨轨道道运运动动的的方方式式,,因因此此不不可可能能同同时时测测定定它它的的空空间间位位置置和和动动量量。
说说明明,,位位置置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和和动动量量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之之积积不不小小于于常常数数 h/2π微微观观粒粒子子位位置置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 x 越越小小,,则则相相应应的的动动量量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 P 就就越大 式式中中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之之积积 h/2πm ,,其其数数值值大大小小取取决决于于质质量量 m,因此对于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差别极大因此对于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差别极大 x P ≥ h / 2π x v ≥ h / 2πm ((6--12)) 但但是是对对于于 m = 0.01 kg 的的宏宏观观物物体体,,例例如如子子弹弹,, h/2πm 的的数数量量级级为为 10- -32假假设设位位置置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 x 达达到到 10- -9 m,,这这个个精精度度完完全全满满足足要要求求,,其其速速度度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 v 尚尚可可以以达达到到 10- -23 m s-1。
这这个个偏偏差差已已经经小小到到在在宏宏观观上上无无法法觉觉察的程度了察的程度了 对对于于电电子子来来说说,,其其 m = 9.11 10-31 kg, h/2πm 的的数数量量级级为为10--4原原子子半半径径的的数数量量级级为为 10--10 m 左左右右,,因因此此核核外外电电子子位位置置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 x 不不能能大大于于 10- -12 m,,这这时时其其速速度度的的测测量量偏偏差差 v 一一定定大大于于 108 m s-1这这个个偏偏差差过过大大,,已已接接近近光速,根本无法接受光速,根本无法接受 测测不不准准原原理理说说明明了了微微观观粒粒子子运运动动有有其其特特殊殊的的规规律律,,不不能能用用经经典典力力学学处处理理微微观观粒粒子子的的运运动动,,而而这这种种特特殊殊的的规规律律是由微粒自身的本质所决定的是由微粒自身的本质所决定的2--3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宏宏观观物物体体的的运运动动遵遵循循经经典典力力学学原原理理而而测测不不准准原原理理告告诉诉我我们们,,具具有有波波粒粒二二象象性性的的微微观观粒粒子子不不能能同同时时测测准准其其位位置置和和动动量量,,因因此此不不能能找找到到类类似似宏宏观观物物体体的的运运动动轨轨道道。
那那么么微微观观粒子的运动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粒子的运动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 进进一一步步考考察察前前面面提提到到的的 Davisson 和和 Germer 所所做做的的电电子子衍衍射射实实验验,,实实验验结结果果是是在在屏屏幕幕上上得得到到明明暗暗相相间间的的衍衍射射环纹 若控制该实验的速度,使电子一个一个地从射出,这若控制该实验的速度,使电子一个一个地从射出,这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一个的亮点,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毫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一个的亮点,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毫无规律可言,难以预测下一个电子会击中什么位置这是无规律可言,难以预测下一个电子会击中什么位置这是电子的粒子性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亮点的数目逐电子的粒子性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亮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其分布开始呈现规律性渐增多,其分布开始呈现规律性 得到明暗相间衍射得到明暗相间衍射环纹这是电子的波动性的表现所以说电子的波动性可环纹这是电子的波动性的表现所以说电子的波动性可以看成是电子的粒子性的统计结果以看成是电子的粒子性的统计结果 这这种种统统计计的的结结果果表表明明,,对对于于微微观观粒粒子子的的运运动动,,虽虽然然不不能能同同时时准准确确地地测测出出单单个个粒粒子子的的位位置置和和动动量量,,但但它它在在空空间间某某个区域内出现的机会的多与少,却是符合统计性规律的。
个区域内出现的机会的多与少,却是符合统计性规律的 从从电电子子衍衍射射的的环环纹纹看看,,明明纹纹就就是是电电子子出出现现机机会会多多的的区区域域,,而而暗暗纹纹就就是是电电子子出出现现机机会会少少的的区区域域所所以以说说电电子子的的运运动可以用统计性的规律去进行研究动可以用统计性的规律去进行研究 要要研研究究电电子子出出现现的的空空间间区区域域,,则则要要去去寻寻找找一一个个函函数数,,用用该该函函数数的的图图象象与与这这个个空空间间区区域域建建立立联联系系这这种种函函数数就就是是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 1926 年年奥奥地地利利物物理理学学家家 E. Schrödinger 建建立立了了著著名名的的微微观观粒粒子子的的波波动动方方程程,,即即 Schrödinger 方方程程描描述述微微观观粒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就是解,就是解 Schrodinger 方程求出的方程求出的 8.1.3 SchrÖdinger方程与量子数方程与量子数1. SchrÖdinger方程方程1926年提出描述微观粒子运年提出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波动方程动规律的波动方程---薛定薛定谔方程谔方程Erwin Schrodinger , 奥地利物理学家奥地利物理学家 Schrödinger 方方程程是是一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个二阶偏微分方程 -微观粒子空间坐标-微观粒子空间坐标x,,y,,z的函数(波函数)的函数(波函数) 用用 (x,,y,,z)表示表示, 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的函数的函数E--轨道能量(动能与势能总和轨道能量(动能与势能总和 )) V--粒子势能粒子势能 m—微粒质量,微粒质量, h—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 代代数数方方程程的的解解是是一一个个数数;;微微分分方方程程的的解解是是一一组组函函数数;;对对于于 Schrödinger 方方程程,,偏偏微微分分方方程程来来说说,,它它的的解解将将是是一一系系列列多多变变量量的的波波函函数数 的的具具体体函函数数表表达达式式。
而而和和这这些些波波函函数数的的图图象象相相关关的的空空间间区域,与所描述的粒子出现的几率密切相关区域,与所描述的粒子出现的几率密切相关 薛薛定定谔谔方方程程的的求求解解,,涉涉及及较较深深的的数数学学知知识识,,这这是是后后续续课课程程的的内内容容在在这这里里我我们们将将简简要要地地说说明明解解 Schrödinger 方方程程的的步步骤骤,,而而着着重重讨讨论论该该方方程程的的解解 波函数波函数 8.1.4 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1.波函数波函数:波波函函数数,,又又称称之之为为原原子子轨轨道道,,描描述述原原子子核核外外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物理意义:物理意义: | |2代表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密度代表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密度 | |2值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值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 | |2值小,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小值小,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小2.电子云(电子云(electron cloud))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形象化描述3. 量子数量子数 薛定锷方程的数学解很多,而要使所求的解具有薛定锷方程的数学解很多,而要使所求的解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电子运动状态合理解),必需引用特定的物理意义(电子运动状态合理解),必需引用取某些整数值的三个参数(三个量子数),它们只能取某些整数值的三个参数(三个量子数),它们只能取如下数值:取如下数值: 主量子数主量子数 n = 1n = 1,,2 2,,3 3,,…………,, 角量子数角量子数 l l = 0= 0,,1 1,,2 2,,…………,, n-1 n-1共可取共可取n n个数值 磁量子数磁量子数 m = 0m = 0,, 1 1 ,, 2 2,,…………,, l l共可共可 取取2 2l l+1+1 个数值 主量子数主量子数n:1 与电子能量有关,对于氢原子,电子能量唯一决定于n;2 不同的n值,对应于不同的电子壳层: 1 2 3 4 5…….. K L M N O……...三个量子数取值规律和代表意义三个量子数取值规律和代表意义可以看出,可以看出,n 决定氢原子和类氢离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氢原子和类氢离子中电子的能量 E。
由由于于 n 只能取特定的几个值,所以决定了能量只能取特定的几个值,所以决定了能量 E的量子化的量子化n 越大,能量越大,能量 E 越高当 n 趋近于无穷大时,趋近于无穷大时,E == 0,这,这是自由电子的能量但是对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是自由电子的能量但是对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除了取决于主量子数量除了取决于主量子数 n 以外,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以外,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主量子数主量子数 n 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n = 1,代表第一层,这是离,代表第一层,这是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核最近的电子层;n = 2,代表第二层;,代表第二层;n = 3,代表第三,代表第三层,层,n 值越大,离核越远值越大,离核越远角量子数角量子数l: 1 与与角动量有关,对于多电子原子,角动量有关,对于多电子原子, l 也与也与E有关 2 l 的取值的取值 0,,1,,2,,3……n-1 s, p, d, f…... 3 l 决定了电子云的形状。
决定了电子云的形状 s 轨道轨道球形球形p 轨道轨道哑铃形哑铃形d轨轨道道有有两两种种形形状状 电子绕核运动时,除具有一定的能量外,还具有一定电子绕核运动时,除具有一定的能量外,还具有一定的角动量的角动量 M角动量是矢量,是转动的动量电子绕核运角动量是矢量,是转动的动量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的大小也是量子化的,其绝对值由角量子数动的角动量的大小也是量子化的,其绝对值由角量子数 l 决定:决定: 角量子数角量子数 l 的另一物理意义是,在多电子原子中,电的另一物理意义是,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子的能量 E 不仅取决于不仅取决于 n,而且和,而且和 l 有关即多电子原子有关即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由中电子的能量由 n 和和 l 共同决定共同决定N 相同,相同,l 不同的原子不同的原子轨道,角量子数轨道,角量子数 l 越大的,其能量越大的,其能量 E 越大即 E 4 s E 4 p E 4 d E 4 f 磁量子数磁量子数m1 与角动量的取向有关,取向是量子化的;与角动量的取向有关,取向是量子化的;2 m可取可取 0,,±1, ±2……±l3 决定了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决定了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 n, l, m 一定,原子轨道也确定一定,原子轨道也确定例如例如: n =2, l =0, m =0, 2s n =3, l =1, m =0, 3pz n =3, l =2, m =0, 3dz2思考题思考题: 当当n为为3时,时,l,,m,分别可以取何值,分别可以取何值? 氢原子轨道与三个量子数的关系nlm轨道名称 轨道数 轨道总数 0 01s11 0 0 1-1, 0, + 12s2p1343 0 0 0 0 1 2 -1, 0, +1 -1, 0, +1-2, -1, 0, +1, +2-2, -1, 0, +1, +2-3, -2, -1, 0, +1, +2, +3 1 2 3 43s3p3d4s4p4d4f1351357916 1 2 在介绍氢原子光谱时,在介绍氢原子光谱时,Bohr 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及其规律性。
原子光谱的产生及其规律性 使用分辨率较强的分光镜观察氢原子光谱时,会使用分辨率较强的分光镜观察氢原子光谱时,会发现每一条谱线又分裂为几条波长相差甚微的谱线,发现每一条谱线又分裂为几条波长相差甚微的谱线,即得到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即得到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Magnetic fieldscreenSmall clearance spaceSilver atomic raykiln自旋量子数自旋量子数ms 例如,当电子由例如,当电子由 2p 轨道跃迁到轨道跃迁到 1s 轨道得到的不是一轨道得到的不是一条谱线,而是靠得很近的两条谱线这一现象不但无法用条谱线,而是靠得很近的两条谱线这一现象不但无法用Bohr理论解释,也无法用理论解释,也无法用 n,,l,,m 三个量子数进行解释三个量子数进行解释因为因为 2p 和和 1s 都只是一个能级,这种跃迁只能产生一条谱都只是一个能级,这种跃迁只能产生一条谱线6--29) 1925 年年 Uhlenbeck 和和 Goudchmidt 提出了电子自旋的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认为电子除了绕核做运动之外,还有自身旋转运动,假设,认为电子除了绕核做运动之外,还有自身旋转运动,具有自旋角动量。
电子自旋角动量沿外磁场方向的分量具有自旋角动量电子自旋角动量沿外磁场方向的分量 Ms 的大小,由自旋量子数的大小,由自旋量子数 ms 决定决定 自旋量子数自旋量子数ms电子除绕核运动外,本身具有自旋运动电子除绕核运动外,本身具有自旋运动.ms描述电子的自旋状态描述电子的自旋状态取值取值: 和和 通常用向上和向下的箭头分通常用向上和向下的箭头分别表示,即别表示,即 、、 四个量子数综合起来,可四个量子数综合起来,可说明电子在原子中所处的说明电子在原子中所处的状态 ((n,,l,,m)决定决定电子所处的电子所处的 原子轨道,原子轨道,ms决定了电子的决定了电子的 自旋方向自旋方向Electron spin visualized5、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波函数的球极坐标表示波函数的球极坐标表示用直角坐标表示的波函数为用直角坐标表示的波函数为(x,y,z)波函数还可以用球极坐标表示波函数还可以用球极坐标表示(r, , ) ( (r,r, , , ) = R(r)Y() = R(r)Y( , , ) ) R(r)R(r)称为波函数的径向部分,Y(Y( , , ) ) 称为波函数的角度部分。
将波函数的角度部分将波函数的角度部分Y(θ,φ)随角度(随角度(θ,φ))的的变化作图可以得到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变化作图可以得到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原原子子轨轨道道角角度度分分布布示示意意图图S轨道P轨道d轨道3d态:n=3, l=2, m=0,n=3, l=2, m=0n=3, l=2n=3, l=2n=3, l=2电子云角度分布示意图电子云角度分布示意图s轨道p轨道d轨道Y2图与图与Y图的区别:图的区别: ①① Y2瘦一些,瘦一些,Y≤1, Y2≤Y ②② Y2都是都是+号,习惯上不标出来号,习惯上不标出来各种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立体)各种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立体)§8.28.2多电子原子结构多电子原子结构一一.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1. 屏蔽效应:屏蔽效应:多电子原子中,其它电子对指定电子的排斥作用看作部分地抵消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 即其它电子起到了部分地屏蔽核电荷对某电子的吸引力,而该电子只受到““有效核电荷有效核电荷””Z Z* *的作用的作用有效核电荷: Z Z* * =Z-σ 不同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受到的屏蔽作用不同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受到的屏蔽作用是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级也是不同的。
是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级也是不同的σ的值由Slater规则确定2. 多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轨道轨道的能级的能级1932年,美国化学家年,美国化学家L. Pauling根据光谱实验根据光谱实验总结出多电子原子中原子轨道能级高低情况总结出多电子原子中原子轨道能级高低情况8 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的排布1 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 在多电子原子中,主量子数 在多电子原子中,主量子数 n 相同,角量子数相同,角量子数 l 不同不同的原子轨道,的原子轨道,l 越大的,其能量越大的,其能量 E 越大即 E 4s E 4p E 4d E 4f ,这种现象叫做能级分裂这种现象叫做能级分裂 在多电子原子中,有时主量子数 在多电子原子中,有时主量子数 n 小的原子轨道,由小的原子轨道,由于角量子数于角量子数 l 较大,其能量较大,其能量 E 却大于却大于 n 大的原子轨道大,大的原子轨道大,例如例如 E 3d > E 4s这种现象叫做能级交错这种现象叫做能级交错 (1s)1s(2s,2p)2p2s(3s,3p)3p3s(4s,3d,4p)4p 3d4s(5s,4d,5p)5p 4d5s(6s,4f,5d,6p)6p 5d6s4f(7s,5f,6d,7p)7p 6d7s5f近似能级图近似能级图原子轨道能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原子轨道能级由低到高的顺序((1))l相同,相同,n越大,能级越高,越大,能级越高,1s<2s<3s<4s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与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有关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与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有关((2))n相同,相同,l越大,能级越高,越大,能级越高,ns
第三能级组中有两个能级第三能级组中有两个能级 3s 和和 3p 第四能级组中有三个能级第四能级组中有三个能级 4s4s、、3d 3d 和和 4p4p 第五能级组中有三个能级第五能级组中有三个能级 5s、、4d 和和 5p 第六能级组中有四个能级第六能级组中有四个能级 6s、、4f、、5d 和和6p 第七能级组中有四个能级第七能级组中有四个能级 7s、、5f、、6d 和和 7p 徐光宪规则:对于一个能级,其(徐光宪规则:对于一个能级,其(n + 0.7 l )值越大,)值越大,则能量越高而且该能级所在能级组的组数,就是(则能量越高而且该能级所在能级组的组数,就是(n + 0.7 l )的整数部分以第七能级组为例进行讨论)的整数部分以第七能级组为例进行讨论7 p ((n + 0.7 l ))= 7 + 0.7 1 = 7.76 d ((n + 0.7 l ))= 6 + 0.7 2 = 7.45 f ((n + 0.7 l ))= 5 + 0.7 3 = 7.17 s ((n + 0.7 l ))= 7 + 0.7 0 = 7.0因此,各能级均属于第七能级组,能级顺序为因此,各能级均属于第七能级组,能级顺序为E7s E5f E6d E7p 这一规则称为这一规则称为 n + 0.7 l 规则。
规则3. 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处于原子处于基态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三大原则:时,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三大原则: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1)能量最低原理:填充电子时,是按照近似)能量最低原理:填充电子时,是按照近似能级图中各能级的顺序由低到高填充的,这一能级图中各能级的顺序由低到高填充的,这一原则,称为能量最低原理原则,称为能量最低原理((2)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即同一轨道最多能容纳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即同一轨道最多能容纳2 2个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应用泡利不相容原理,可以推算出某一电应用泡利不相容原理,可以推算出某一电子层或亚层中的最大容量子层或亚层中的最大容量 1925 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年奥地利物理学家 W. Pauli 提出一个假设,称提出一个假设,称为为 Pauli 原理,又叫做原理,又叫做 Pauli 不相容原理即在同一原子不相容原理即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主层亚层 主层 主层 n l m 轨道数 ms 最大容量 1 0 0 1 ±1/2 2 2 ┬0 0 ┬4 ±1/2 8 └1 -1,0,+1 ┘ ┌0 0 ┐ 3 ┤1 -1,0,+1 ├9 ±1/2 18 └2 -2,-1,0,+1,+2 ┘………… n n个 n2 ±1/2 2n2((3)) 洪特规则:洪特规则: 在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将在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N:1s2s2p1s22s22p3同一亚层简并轨道同一亚层简并轨道全空状态:全空状态:p0、、d0、、f0 ┐ 半充满状态:半充满状态:p3、、d5、、f7 ├结构稳定结构稳定 全充满状态:全充满状态:p6、、d10、、f14 ┘ 德国物理学家 德国物理学家 F. Hund 根据大量光谱实验数据总结出根据大量光谱实验数据总结出一个规律,即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一个规律,即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占不同的轨道因为这样的排布方式总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占不同的轨道因为这样的排布方式总能量最低能量最低 6 24.核外电子分布式和外层电子分布式电子分布式电子分布式: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表达式 例: Fe 26 1s22s22p63s23p63d 4s外层电子分布式外层电子分布式(又称为外层电子构型外层电子构型): 完全式 [Ar]3d64s2 原子实式 为了避免电子结构式过长,通常把内层电子已达到稀为了避免电子结构式过长,通常把内层电子已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部分写成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的有气体结构的部分写成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的形式来表示,这部分称为形式来表示,这部分称为“原子实原子实”。
钾的电子结构式也钾的电子结构式也可以表示为可以表示为 [Ar] 4s1 对于主族元素即为最外层电子分布的形式: 例: Cl的外层电子分布式:3s23p5 对于副副族族元素则是最最外外层层电电子子和和次次外外电电子子的分布形式 例: Mn 3d54s2对于镧和锕系元一般除指最外层电子的外还需考虑处于外数第三层的f电子正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正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 : 一般是能量较高的最最外外层层电子先先失失去去,而且往往引起电子层数的减少例: Fe2+ 3s23p63d6 3s23p63d44s2 or 3d6负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 原子所得的电子总是分布在它的最外电子层上例: Cl- 3s2 3p6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情况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情况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1H氢氢Hydrogen1s12He氦氦Helium1s23Li锂锂Lithium[He] 2s14Be铍铍Beryllium[He] 2s25B硼硼Boron[He] 2s22p16C碳碳Carbon[He] 2s22p27N氮氮Nitrogen[He] 2s22p38O氧氧Oxygen[He] 2s22p49F氟氟Fluorine[He] 2s22p510Ne氖氖Neon[He] 2s22p6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11Na钠钠Sodium[Ne] 3s112Mg镁镁Magnesium [Ne] 3s213Al铝铝Aluminum[Ne] 3s23p114Si硅硅Silicon[Ne] 3s23p215P磷磷Phosphorus [Ne] 3s23p316S硫硫Sulfur[Ne] 3s23p417Cl氯氯Chlorine[Ne] 3s23p518Ar氩氩Argon[Ne] 3s23p619K钾钾Potassium[Ar] 4s120Ca钙钙Calcium[Ar] 4s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21Sc钪钪Scandium[Ar] 3d14s222Ti钛钛Titanium[Ar] 3d24s223V钒钒Vanadium[Ar] 3d34s224Cr铬铬Chromium[Ar] 3d54s125Mn锰锰Manganese [Ar] 3d54s226Fe铁铁Iron[Ar] 3d64s227Co钴钴Cobalt[Ar] 3d74s228Ni镍镍Nickel[Ar] 3d84s229Cu铜铜Copper[Ar] 3d104s130Zn锌锌Zinc[Ar] 3d104s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31Ga镓镓Gallium[Ar] 3d104s24p132Ge锗锗Germanium [Ar] 3d104s24p233As砷砷Arsenic[Ar] 3d104s24p334Se硒硒Selenium[Ar] 3d104s24p435Br溴溴Bromine[Ar] 3d104s24p536Kr氪氪Krypton[Ar] 3d104s24p637Rb铷铷Rubidium[Kr] 5s138Sr铯铯Strontium[Kr] 5s239Y钇钇Yttrium[Kr] 4d15s240Zr锆锆Zirconium[Kr] 4d25s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41Nb铌铌Niobium[Kr] 4d45s142Mo钼钼Molybdenum[Kr] 4d55s143Tc锝锝Technetium [Kr] 4d55s244Ru钌钌Ruthenium[Kr] 4d75s145Rh铑铑Rhodium[Kr] 4d85s146Pd钯钯Palladium[Kr] 4d1047Ag银银Silver[Kr] 4d105s148Cd镉镉Cadmium[Kr] 4d105s249In铟铟Indium[Kr] 4d105s25p150Sn锡锡Tin[Kr] 4d105s25p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51Sb锑锑Antimony[Kr] 4d105s25p352Te碲碲Tellurium[Kr] 4d105s25p453I碘碘Iodine[Kr] 4d105s25p554Xe氙氙Xenon[Kr] 4d105s25p655Cs铯铯Cesium[Xe] 6s156Ba钡钡Barium[Xe] 6s257La镧镧Lanthanum[Xe] 5d16s258Ce铈铈Cerium[Xe] 4f15d16s259Pr镨镨Praseodymium[Xe] 4f36s260Nd钕钕Neodymium[Xe] 4f46s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61Pm钷钷Promethium[Xe] 4f56s262Sm钐钐Samarium[Xe] 4f66s263Eu铕铕Europium[Xe] 4f76s264Gd钆钆Gadolinium [Xe] 4f75d16s265Tb铽铽Terbium[Xe] 4f96s266Dy镝镝Dysprosium[Xe] 4f106s267Ho钬钬Holmium[Xe] 4f116s268Er铒铒Erbium[Xe] 4f126s269Tm铥铥Thulium[Xe] 4f136s270Yb镱镱Ytterbium[Xe] 4f146s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71Lu镥镥Lutetium[Xe] 4f145d16s272Hf铪铪Hafnium[Xe] 4f145d26s273Ta钽钽Tantalum[Xe] 4f145d36s274W钨钨Tungsten[Xe] 4f145d46s275Re铼铼Rhenium[Xe] 4f145d56s276Os锇锇Osmium[Xe] 4f145d66s277Ir铱铱Iridium[Xe] 4f145d76s278Pt铂铂Platinum[Xe] 4f145d96s179Au金金Gold[Xe] 4f145d106s180Hg汞汞Mercury[Xe] 4f145d106s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81Tl铊铊Thallium[Xe] 4f145d106s26p182Pb铅铅Lead[Xe] 4f145d106s26p283Bi铋铋Bismuth[Xe] 4f145d106s26p384Po钋钋Polonium[Xe] 4f145d106s26p485At砹砹Astatine[Xe] 4f145d106s26p586Rn氡氡Radon[Xe] 4f145d106s26p687Fr钫钫Trancium[Rn] 7s188Ra镭镭Radium[Rn] 7s289Ac锕锕Actinium[Rn] 6d17s290Th钍钍Thorium[Rn] 6d27s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中文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91Pa镤镤Protactinium [Rn] 5f26d17s292U铀铀Uranium[Rn] 5f36d17s293Np镎镎Neptunium[Rn] 5f46d17s294Pu钚钚Plutonium[Rn] 5f67s295Am镅镅Americium[Rn] 5f77s296Cm锔锔Curium[Rn] 5f76d17s297Bk锫锫Berkelium[Rn] 5f97s2198Cf锎锎Californium[Rn] 5f107s299Es锿锿Einsteinium[Rn] 5f117s2100Fm镄镄Fermium[Rn] 5f127s2101Md钔钔Mendelevium [Rn] 5f137s2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中文名中文名称称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电电子子结结构式构式102No锘锘Nobelium[Rn] 5f147s2103Lr铹铹Lawrencium[Rn] 5f146d17s2104Rf“金金卢卢”Rutherfordium [Rn] 5f146d27s2105Du“金杜金杜”Dubnium[Rn] 5f146d37s2106Sg“金喜金喜”Seaborgium[Rn] 5f146d47s2107Bh“金波金波”Bohrium[Rn] 5f146d57s2108Hs“金黑金黑”Hassium[Rn] 5f146d67s2109Mt“金麦金麦”Meitnerium[Rn] 5f146d77s2110Ds“金达金达”Darmstadtium[Rn] 5f146d87s2111Uuu111Unununium[Rn] 5f146d97s2112Uub112Ununbiium[Rn] 5f146d107s2例:写出例:写出11Na, 21Sc, 24Cr, 47Ag, 50Sn等中等中性原子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
性原子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11Na::1s22s22p63s1原子实原子实价电子价电子[Ne] 3s121Sc:1s22s22p63s23p64s23d1原子实原子实[Ar]价电子价电子[Ar]3d14s2原子实:原子实:一个原子中相当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结构的部分24Cr :1s22s22p63s23p64s13d5原子实原子实[Ar]价电子价电子[Ar]3d54s1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47Ag :1s22s23s22p63p64s23d104p65s14d10[Kr]原子实原子实价电子价电子[Kr] 4d105s1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50Sn :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24d105p2[Kr][原子实原子实][价电子价电子][Kr] 4d105s25p28.3 元素周期律Dmitri Mendeleev (1834-1907) 1869, 63个已知元素按化学、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分组个已知元素按化学、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分组 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人们认识到:元素周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人们认识到:元素周期性是原子中电子层结构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期性是原子中电子层结构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由)由7行和行和18列组成,每一行为一个周期列组成,每一行为一个周期第一、二、三周期都是短周期,第四、五、六第一、二、三周期都是短周期,第四、五、六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是一个不完全周期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是一个不完全周期除除VIIIVIII B族族外,每一列构成一个族(外,每一列构成一个族(A和和 B)2)副族元素又叫)副族元素又叫过渡元素:过渡元素: Sc-Zn 第一过渡系 Y-Cd 第二过渡系 La-Hg 第三过渡系内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Ce-Lu+La: 镧系元素 Th-Lr+Ac: 锕系元素((3))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关系: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关系:* 当原子的核电荷依次增大时,原子的外围电子经常重当原子的核电荷依次增大时,原子的外围电子经常重复着同样的电子构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的改变,是由复着同样的电子构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的改变,是由于原子周期性地重复着于原子周期性地重复着外围电子外围电子构型的结果构型的结果。
各周期中元素的数目等于相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所能各周期中元素的数目等于相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所能容纳的电子总数容纳的电子总数 周期系中元素的分族是原子的电子构型所作分类的结周期系中元素的分族是原子的电子构型所作分类的结果 根据电子排布的情况及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构型,可根据电子排布的情况及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构型,可以把周期表划分成五个区以把周期表划分成五个区. . 组-区 族 价电子构型 纵行数主族A ┌①s ⅠA、ⅡA ns1-2 2 └②p ⅢA-0 ns2np1-6 6 ┌过渡┌③d ⅢB-Ⅷ (n-1)d1-10ns0-2 8副族B┤ └④ds ⅠB、ⅡB (n-1)d10ns1-2 2 └内过渡⑤f 镧系、锕系(n-2)f0-14(n-1)d0-2ns214a 元素的分组与周期表中的分区:元素的分组与周期表中的分区:b. 周期数周期数=电子最大主层数电子最大主层数=最外电子层的最外电子层的nc. 族数:族数: ①①主族:主族:最外层电子数 He:1s2, ns2np6 0族 ②②副族:副族: ds区:最外层电子数。
Zn:3d104s2 ⅡB族 d区:d+s≤7, 族数=d+s Ti: 3d24s2 ⅣB族 Mn: 3d54s2 ⅦB族 d+s>7, ⅧB族 Fe: 3d64s2 ┐ Ⅷ族 Ni: 3d84s2┘d. 最高正价最高正价=族数族数f区:4、Ⅷ族:有的<8、ⅠB: 2, 3、0族:(Kr、Xe、Rn)>0、O:<6、F:<7周期 ⅥB ⅧB ⅠB 4 Cr 3d54s1 Cu 3d104s1 5 Mo 4d55s1 Pd 4d10 Ag 4d105s1 6 Au 5d106s1 d5s1 d10s1e 需注意的电子排布需注意的电子排布::价电子:价电子: Cr:[Ar]3d54s1 Ce:[Xe]4f15d16s2价电子数:价电子数:价电子层(构型)(外围电子构型):价电子层(构型)(外围电子构型): Cu:[Ar]3d104s12He10Ne18Ar36Kr54Xe86Rn83Bi: [Xe]6s24f145d106p3 [Xe]4f145d106s26p3能级组与周期的关系能级组与周期的关系周期周期 特点特点 能 能级组级组序数序数 能能级级数数 原子原子轨轨道数道数 元素种元素种类类数数 1 特短周期 特短周期 1 1个个 1个个 2种种 2 短周期短周期 2 2个个 4个个 8种种 3 短周期短周期 3 2个个 4个个 8种种 4 长周期长周期 4 3个个 9个个 18种种 5 长周期长周期 5 3个个 9个个 18种种 6 特长周期特长周期 6 4个个 16个个 32种种 7 特长周期特长周期 7 4个个 16个个 应有应有 32种种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元素 元素 原子 原子的电子结构式 周期表中 最高名称 符号 序数 (原子实法) 周期 族 区 正价锶锶 V 79 54[[Xe]]4f145d106s26p4 六六 ⅢA Sr 38 36[Kr]5s2 五ⅡA s +2钒 23 18[Ar]3d34s2 四 ⅤB d +5金 Au 54[Xe]4f145d106s1 六ⅠB ds +3钋 Po 84 六 ⅥA p +6铊 Tl 81 54[Xe]4f145d106s26p1 p +3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1)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减小。
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同一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同一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2)(2)元素的电离能元素的电离能( (I)I) 基态基态气气体体原子失去电子生成带一个正电荷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生成带一个正电荷的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I I1电离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电离能愈电离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电离能愈小,原子失去电子越易,金属性越强;电离能愈大,小,原子失去电子越易,金属性越强;电离能愈大,原子失去电子越难,金属性越弱原子失去电子越难,金属性越弱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增大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增大同一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减小同一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减小(3)(3)电子亲合能电子亲合能( (E)E)第一电子亲合能:使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负离子所放出的能量.E: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 元素非金属性愈强元素非金属性愈强, ,第一电子亲合能愈大第一电子亲合能愈大(4) .电负性(X) 规定: 元素F的电负性为4 电负性是一个相对值,本身没有单位. 电负性越大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的能力愈强吸引电子的能力愈强元素非金属性强元素非金属性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金属性强金属性强 非金属性弱非金属性弱左左右右递增递增 金属性依次递减而非金属性依次金属性依次递减而非金属性依次递增递增上上下下递减递减 金属性依次递增而非金属性依次金属性依次递增而非金属性依次递减递减非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最强金属性最强金属性最强2. 四个量子数四个量子数((1)) 取值范围取值范围((2)) 物理意义物理意义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 ⅥB ⅧB ⅠB 4 Cr 3d54s1 Cu 3d104s1 5 Mo 4d55s1 Pd 4d10 Ag 4d105s1 6 Au 5d106s1 d5s1 d10s14 元素周期率元素周期率习习 题题5. (1) n = 3, l = 2, m = 0;(2) n = 4, l = -1, m = 0;(3) n = 4, l = 1, m = -2;(4) n = 3, l = 3, m = -3;解 (1)6. 一个原子中,量子数一个原子中,量子数 n = 3, l = 2, m = 2时可允许的电子数最多是多少?解一套量子数一套量子数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两个电子两个电子10. (1)20Ca:1s22s22p63s23p64s2[Ar][Ar] 4s2(2)27Co:1s2 2s2 2p6 3s2 3p64s23d7第四周期,第四周期,IIA族族第四周期,第四周期,VIIIB族族(3)31Ga:1s2 2s2 2p6 3s2 3p64s23d104p1第四周期,第四周期,IIIA族族(4)48Cd:1s2 2s2 2p6 3s2 3p64s23d104p65s24d10第五周期,第五周期,II B族族(5)83Bi:1s2 2s2 2p6 3s2 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5d106p3第六周期,第六周期,V A族族11.(1)[Ar]3d6 4s2铁铁, Fe(2)[Ar] 3d2 4s2钛钛, Ti(3)[Kr]4d10 5s2 5p5碘碘, I(4)[Xe]4f14 5d10 5s2汞汞, Hg13. 下列离子何者不具有下列离子何者不具有Ar的电子构型的电子构型(1) Ga3+(2) Cl-(3) P3-(4) Sc3+(4) K+18Ar:1s2 2s2 2p6 3s2 3p617Cl:1s2 2s2 2p6 3s2 3p515P:1s2 2s2 2p6 3s2 3p321Sc:1s2 2s2 2p6 3s2 3p3 3d1 4s219K:1s2 2s2 2p6 3s2 3p3 4s131Ga:1s2 2s2 2p6 3s2 3p3 3d10 4s2 4p1思考题:思考题:Cr与与Fe2+原子核外电子数为多少?原子核外电子数为多少? 二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否相同?二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否相同?24Cr:24 Fe2+:1s2 2s2 2p6 3s2 3p64s13d51s2 2s2 2p6 3s2 3p64s23d614.(1) 核外电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31,原子序数为,原子序数为31。
2)第四周期,)第四周期, III A族族15.Ca, Zn, K, Br16.X3+ :1s2 2s2 2p6 3s2 3p3 3d3X :1s2 2s2 2p6 3s2 3p3 3d5 4s1Cr, 第四周期,第四周期, 第第VI B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