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人口素质及其提高周灵芝一、人口素质的重要性人口素质重要反映了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涉及三个方面: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竞争归根究竟取决于人力资本的竞争,取决于人口素质谁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本雄厚,谁就占据先锋,谁就会走在发展的前列;谁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积聚不够,谁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跟不上时代迈进的步伐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在越来越大的限度上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下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然而任何总体人口又可分为数量、素质、构造三个基本的方面结合国内实际,在生育率经历了这样近年的持续下降,人口年龄构造步入老年型后来,虽然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仍是此后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人口素质和构造方面的问题相继显现出来,并且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人口的数量变动,并且还应当在越来越大的限度上关注人口的素质与构造的变动我觉得,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的重要要素二)人口文明素质反映出社会进步的状态和限度人口文明素质,指一种国家、地区人口反映出的该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的状态和限度它涉及该总体人口具有的道德水准、法治观念、文化素养等,但它是通过社会进步文明限度体现出来的,因而是可以度量的。
譬如,社会成员仁爱之心、助人为乐文明限度如何,可以通过捐助、义卖、亲情关怀等形式体现出来;遵守公德、环保意识文明限度如何,可以通过排队候车、与否随意乱丢废弃物等体现出来;社会与否和谐、法治观念如何,可以通过社会犯罪率、恶性案件发生率等的变动体现出来等提出人口文明素质,它不仅反映了一种方面的人口素质本质,并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二、国内人口素质的现状(一)人口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还存在差距在国内,人口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重要体现为:国民的文化限度偏低,科学素养不高,主体意识单薄,民主精神欠缺,法治观念淡薄和精神空虚等二)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低国内的人口素质低集中表目前文化限度偏低,文盲、半文盲人口过多,科技人才缺少三)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国内人口素质的低劣,不仅体现于科学文化水平的局限性,而更危险的却是国民人格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市场经济诱发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泛滥,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的漠视,最容易导致道德堕落、社会精神颓废,道德素质下降体现于官场腐败,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谋取暴利。
豆腐渣工程,置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商场险恶,投机倒把,制假售假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职业道德缺失,玩忽职守,运用职权,敲诈讹诈社会风气败坏,黄、赌、毒横行乡里,自杀和人格变态人数攀升打架斗殴,坑蒙拐骗,黑社会势力欺行霸市家庭纠纷不断,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所有这些,使我们明显感觉到新的时代里人类道德的坠落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四)与国外状况相比较,政府在提高人口素质中的缺陷1、观念陈旧,战略失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培养国民素质的摇篮国内的国民素质中存在的种种缺憾,教育的失误是最大的因素固然,这里的教育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政府在培养国民素质的过程中要承当最重要的角色将来社会,是竞争空前剧烈的社会,综合国力是唯一能阐明国家竞争势力强弱的指标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提高综合国力特别要提高国民素质哪个国家能通过提高国民素质,充足开发人的潜能,哪个国家就能变得富强,赢得积极无论从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发展的历史,还是从本世纪六七年代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事实,都可以看到提高国民素质对经济社会所起的作用美国自1945年以来,产出增长的一半以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即人口素质的提高,而劳动力增长的因素仅占产出增长的27%。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迅速工业化,是以其大力推动教育与技术培训为基本的韩国,也是由于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推选了重大的教育筹划,才从六十年代开始,以雄厚的人力资源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在新加坡,提出“先富脑袋再富口袋”,把道德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由政府首脑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亲自提出意见和规定,组织专门机构做出决策在中国,且不用说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给中国教育消灭性的打击,在发展战略上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奔腾而几乎放弃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的发展乃是一片空白国民素质教育观念和教育育人理念远远落后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规定2、教育投资局限性,管理不善,分派不合理战略失误导致投资局限性,教育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同样的少之又少在国内,国家对学校的教育投入低,教育质量低,师资力量严重局限性,成为制约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教育经费分派不合理,过多倾向高等教育和都市中小学教育一方面在边远贫穷地区的学生由于缺少师资、教室和桌椅课本而不能上学,同步在某些都市学校教师过剩,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在家闲逛都市教育资源的相对过剩和农村教育资源的严重局限性形成极大的反差都市教育资源的挥霍,农村中大量的穷孩子读不起书而流生失学。
难道说这不是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吗?进入21世纪,新的世纪里布满着竞争和挑战,一种国家能否在世界立足,取决于国民素质的好坏、人才的多少、教育的成败那么,国内应如何提高人口素质,以便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从目前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我觉得重要应作好如下几种方面的工作三、提高国内人口素质的措施(一) 控制人口数量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积极履行筹划生育,每年净增人口仍超标目前,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主线转变,劳动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等,都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努力发展生产的同步,应坚定现行筹划生育政策,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调控保障体系,加强人口与筹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在做好全国筹划生育工作的同步,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推动人口与筹划生育工作的均衡发展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尚有助于加速资金的积累,加快经济的发展,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必要的物质基本 (二) 积极倡导优生倡导优生从主线上讲就是让人口的优质遗传基因得到发展,让劣质遗传基因受到克制我们要加大优生优育宣教的工作力度,把其中的利害渗入到国民的意识上来,使我们的国民都懂优生的必要条件 (三)高度注重和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是开发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是提高人口科学技术素质的基本途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基本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适应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贯彻国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四)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总之,充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尽快发展国内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提高国内人口素质的主线途径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主线性的、长期的、巨大的战略任务,它涉及人的体魄强健、文化修养良好、道德崇高、追求知识、勤快勇敢,从幼儿到老年、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物质基本到家庭社会环境,要全方位地持续不懈地提高人口素质但凡对提高人口素质有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应当坚持办;但凡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损害人民身心健康、阻碍人口素质提高的东西都要坚决抵制提高人口素质固然要有好的教育制度,但同步也要靠从小到老,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各方面来抓,贯穿在整个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用正面、背面的经验来教育人民 参照资料: 陈谊,《城乡人口的生育率差别与人口素质》,1998年,《人民日报》网络版资料1998.10.18。
穆光宗,《中国人口的现状和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邬沧萍,《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总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