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工轨迹的生成,§4.1 数控加工功能的相关操作和设定,§4.2 粗加工方法,§4.3 精加工方法,§4.4 补加工方法,§4.5 后置处理,§4.1 数控加工的相关操作和设定,§4.1.1 特征树操作 一、模型“模型”功能提供视图模型显示和模型参数显示功能,特征树中图标为,单击该图标 在绘图区以红色线条显示零件模型,双击该图标显示零件模型参数二、毛坯 1、定义毛坯当进入加工时,首先要构建零件毛坯单击【加工】→【定义毛坯】或双击特征树中图标 ,弹出“定义毛坯”对话框 2、毛坯参数 系统提供了三种毛坯定义的方式 · 两点方式 通过拾取毛坯的两个角点(与顺序,位置无关)来定义毛坯 · 三点方式 通过拾取基准点,拾取定义毛坯大小的两个角点(与顺序,位置无关)来定义毛坯 · 参照模型 系统自动计算模型的包围盒,以此作为毛坯三、起始点起始点是设定全局刀具起始点的位置,特征树图标为 双击该图标弹出“刀具起始点”对话框四、刀具轨迹显示加工的刀具轨迹及其所有信息,并可在特征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编辑特征树展开后可以看到所有信息§4.1.2 通用参数设置一、切入切出切入切出选项卡菜单在大部分加工方法中都存在,其作用是设定加工过程中刀具切入切出方式 。
二、接近点和返回点根据模型或者加工条件,从接近点开始移动或者移动到返回点的部分可能与领域发生干涉的情况避免的方法有变更接近位置点或者返回位置点三、下刀方式下刀方式选项卡菜单在所有加工方法中都存在,其作用是设定加工过程中刀具下刀方式 四、切削用量切削用量选项卡菜单在所有加工方法中都存在,其作用是设定加工过程中切削过程中所有速度值 五、加工边界加工边界选项卡菜单在大部分加工方法中都存在,且都相同,其作用是加工边界进行设定 六、加工参数 1、加工方向 “加工方向”在所有加工方法中都存在,在某些加工方法中只有顺铣和逆铣两项,其作用是对加工方向进行选择2、参数“参数”在所有加工方法中都存在 3、加工坐标系和起始点“加工坐标系”和“起始点”在所有加工方法中都存在,其作用是对加工坐标系和起始点进行设定5、其他常用参数说明 (1)XY切入 · 行距:XY方向的相邻扫描行的距离 · 残留高度:由球刀铣削时,输入铣削通过时的残余量(残留高度)当指定残留高度时,会提示XY切削量2)Z切入 z向切削设定有以下两种定义方式 · 层高:z向每加工层的切削深度 · 残留高度:系统会根据输入的残留高度的大小计算z向层高。
· 最大层间距:输入最大z向切削深度 根据残留高度值在求得Z向的层高时,为防止在加工较陡斜面时可能层高过大,限制层高在最大层间距的设定值之下 · 最小层间距:输入最小z向切削深度 根据残留高度值在求得Z向的层高时,为防止在加工较平坦面时可能层高过小,限制层高在最小层间距的设定值之上4)进行角度输入0度,生成与X轴平行的扫描线轨迹 输入90度,生成与Y轴平行的扫描线轨迹 输入值范围是0度~360度5)加工顺序 · Z优先:以被被识别的山或谷为单位进行加工自动区分出山和谷,逐个进行由高到低的加工(若加工开始结束是按Z向上的情况则是由低到高)若断面为不封闭形状时,有时会变成XY方向优先 · XY优先:按照Z进刀的高度顺序加工即仅仅在XY方向上由系统自动区分的山或谷按顺序进行加工6)行间连接方式 行间连接方式有直线、圆弧、 S形3种类型,,(7)平坦部识别自动识别模型的平坦区域,选择是否根据该区域所在高度生成轨迹加工的操作过程,1、通过下拉菜单,2、特征树栏空白处单击右键,3、直接点击工具条,§4.2 粗加工方法,§4.2.1 区域式粗加工该加工方法属于两轴加工,其优点是不必有三维模型,只要给出零件的外轮廓和岛屿,就可以生成加工轨迹。
§4.2.2 等高线粗加工 该加工方式是较通用的粗加工方式,适用范围广;它可以高效地去除毛坯的大部余量,并可根据精加工要求留出余量,为精加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指定加工区域,优化空切轨迹§4.2.3 扫描线粗加工 该加工方式是适用于较平坦零件的粗加工方式 §4.2.4 导动线粗加工导动线粗加工方式生成导动线粗加工轨迹导动加工是二维加工的扩展,也可以理解为平面轮廓的等截面加工,是用轮廓线沿导动线平行运动生成轨迹的方法它相当于平行导动曲面的算法只不过生成的不是曲面而是轨迹其截面轮廓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导动线必须是开放的截面认识方法有以下两种选择 · 向上方向:对于加工领域,指定朝上的截面形状(倾斜角度方向)· 向下方向:对于加工领域,指定朝下的截面形状(倾斜角度方向)§4.3 精加工方法,§4.3.1 参数线精加工参数线精加工是生成单个或多个曲面的按曲面参数线行进的刀具轨迹,对于自由曲面一般采用参数曲面方式来表达,因此按参数分别变化来生成加工刀位轨迹便利合适§4.3.2 等高线精加工等高线精加工可以完成对曲面和实体的加工,轨迹类型为2.5轴,可以用加工范围和高度限定进行局部等高加工;可以通过输入角度控制对平坦区域的识别,并可以控制平坦区域的加工先后次序。
§4.3.3 扫描线精加工扫描线精加工在加工表面比较平坦的零件能取得较好的加工效果在遇到端刀走坡度时,规定有三种形式;通常、下坡式、上坡式,,§4.3.4 浅平面精加工 浅平面精加工能自动识别零件模型中平坦的区域,针对这些区域生成精加工刀路轨迹,大大提高零件平坦部分的精加工效率,,· 最小角度:输入作为平坦部的最小角度水平方向为0°,输入的数值范围在0°- 90° · 最大角度:输入作为平坦部的最大角度水平方向为0°,输入的数值范围在0°- 90°· 延伸量:是指从设定的平坦区域向外的延伸量§4.3.5 导动线精加工导动线精加工通过拾取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截面形状,生成等高线分布的轨迹截面指定方法有以下两种选择 · 截面形状:参照加工领域的截面形状所指定的形状 · 倾斜角度:以指定的倾斜角度,作成一定倾斜的轨迹输入倾斜角度输入范围为0度~90度· 向上方向(右) 加工领域为顺时针时,凸模形状作成顺铣轨迹 加工领域为逆时针时,凹模形状作成顺铣轨迹· 向下方向(右) 加工领域为顺时针时,凹模形状作成逆铣轨迹 加工领域为逆时针时,凸模形状作成逆铣轨迹· 向下方向(左) 加工领域为顺时针时,凸模形状作成顺铣轨迹。
加工领域为逆时针时,凹模形状作成顺铣轨迹· 向下方向(左) 加工领域为顺时针时,凸模形状作成顺铣轨迹 加工领域为逆时针时,凹模形状作成顺铣轨迹§4.3.6 轮廓线精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在毛坯和零件形状几乎一致时最能体现优势当毛坯和零件形状不一致时,使用这种加工方法会出现很多空行程,反而影响加工效率· 偏移:对于加工方向,生成加工边界右侧还是左侧的轨迹偏移侧由[偏移方向]指定· 边界上:在加工边界上生成轨迹[接近方法]中指定刀具接近侧§4.3.7 限制线精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利用一组或两组曲线作为限制线,可在零件某一区域内生成精加工轨迹也可用此方法生成特殊形状零件的刀具轨迹适用于曲面分布不均或加工特定形状的场合路径类型有如下四种方式 · 偏移:使用一条限制线,做成平行于限制线的刀具轨迹 · 法线方向:使用一条限制线,做成垂直于限制线方向的刀具轨迹 · 垂直方向:使用2条限制线,做成垂直于限制线方向的刀具轨迹,加工区域由两条限制线确定 · 平行方向:使用2条限制线,做成平行于限制线方向的刀具轨迹,加工区域由两条限制线确定注意:使用1条限制线时,要设定加工边界注意:使用2条限制线时,限制线不要互相封闭,且方向要保持一致。
§4.4 补加工方法,§4.4.1 等高线补加工等高线补加工是等高线粗加工的补充,当大刀具做完等高线粗加工之后,一般用小刀具做等高线补加工,去除残余的余量每一层补加工轨迹行间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 开放周回(快速移动) 在开放形状中,以快速移动进行抬刀 · 开放周回(切削移动) 在开放形状中,生成切削移动轨迹 · 封闭周回 在开放形状中,生成封闭的周回轨迹§4.4.2 笔式清根加工笔式清根加工是在精加工结束后在零件的根角部再清一刀,生成角落部分的补加工刀路轨迹加工方法设定有顺铣、逆铣、上坡式、下坡式四种选择§4.4.3 区域式补加工区域式补加工用以针对前一道工序加工后的残余量区域进行参考有以下选项: · 前刀具半径:即前一加工策略采用的刀具的直径(球刀) · 偏移量:通过加大前把刀具的半径,来扩大未加工区域的范围偏移量即前把刀具半径的增量,如,前刀具半径为10mm,偏移量指定为2mm时,加工区域的范围就和前刀具12mm时产生的未加工区域的范围一致§4.5 后置处理,后置处理就是结合特定的机床把系统生成的刀具轨迹转化成机床能够识别的G代码指令,生成的G指令可以直接输入数控机床用于加工。
考虑到生成程序的通用性,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针对不同的机床,可以设置不同的机床参数和特定的数控代码程序格式,同时还可以对生成的机床代码的正确性进行校验最后,生成工艺清单后置处理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后置设置、生成G代码和校核G代码§4.5.1 机床信息“机床信息”选项卡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机床选定、机床参数没紧、程序格式设置和机床速度设置§4.5.2 后置设置后置设置就是针对特定的机床,结合已经设置好的机床配置,对后置输出的数控程序的格式,如程序段行号、程序大小、数据格式、编程方式、圆弧控制方式等§4.5.3 G代码的生成 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加工”→“后置处理” →“生成G代码”,弹出对话框如图4-95所示 2、选择要生成G代码刀具轨迹,可以连续选择多条刀具轨迹,单击“确定”按钮 3、系统给出*.cut格式的G代码文本文档,文件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