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漫步来龙寺,近观“出入世”

天****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59KB
约6页
文档ID:271008451
漫步来龙寺,近观“出入世”_第1页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漫步来龙寺,近观“出入世” 苏峰 来龙寺内夕阳流金、梵唱声声我慢走缓行,心思迁回宛转 来龙寺位于宿迁市东23公里处的来龙镇,原名来龙庵,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大约有六百多年历史据明代万历年间的宿迁县志记载,来龙庵邻近原有一片碧波粼粼的白鹿湖,曾是宿迁出名八景之一虽然现已变成良田,但不少诗人为白鹿湖留下了美好诗篇,如明初诗人徐维超的诗后来被传唱为“白鹿渔歌”: 湖水渺无际,氤氲云气笼波间蓑笠叟,生涯已短篷口唱竹枝词,荡漾任天风钓罢归来晚,欸乃月明中 来龙庵原本是个普遍的乡间寺院,因明末清初寺里曾出个肉身不腐的“干木老祖”,所以香火旺盛鼎盛时,占地五十多亩,僧侣几百人文革”时期干尸被点燃,庙宇被去除,2022年后才逐步重建来龙庵(更名为来龙古寺) 据传,干木老祖(法名燃灯)是儒家出身,幼有神童之名复明无望后誓不做清人,遂入来龙寺,修成全身舍利的高僧科学至今无法解释舍利子这一现象 干木老祖真身被毁,着实可惜但我们仍需机警,敬仰的是他人格,而不是迷信他的尸骨有神力大能佛是觉行圆满的大智者,存他舍利子恭敬纪念,本无可厚非。

他死一百多年后被神话,其舍利子也有了庇佑众生的气力,佛法的平实和真实披上了神通怪异 笃信佛教的唐宪宗于元和十四年下令迎释迦佛骨进皇宫抚养三天,以求长寿和国泰民安,而后令诸寺轮替供奉上行下效,京都之内,士庶争相散财,抛工弃业,甚至点燃头顶和手指以事佛,生怕落后一时举国沸腾 韩愈察觉了百姓的热狂,惦记若不加禁遏,定会有人断臂割肉、抛家舍业,不事耕作以为抚养,一旦蔚成风气,必动摇社会根基他年过五旬却不避生死,上奏了《迎佛骨表》以谏其弊,险不保命,后被贬为数千里之外的潮州刺史 后世有人据此讥嘲韩愈不懂佛法,只知维护儒家正统地位,这不免低估了韩愈的胸襟和见识,更低估了儒家思想的深邃和发愿 释迦牟尼和孔子是同时代人,二人相差13岁,都是身处众国林立、以战役解决政治的大一统时代不同的是,孔子秉承中国“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的古训,致力于提高统治者道德修养,推行王道,力求恢复西周的“以礼治国”来解决邦国之争,还百姓万世太平;释迦牟尼那么致力于到底印度人一向探讨宇宙奥秘,个体生命本质和意义,人类灵魂和终极实在的关系是什么,进而提出从种姓制度不对等的轮回转世之苦里求得解脱的方法 归根结底,都是植根发源于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善学识,都是为了服务社会,解决百姓痛楚。

儒家《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安、虑、得”,与佛家“戒、定、慧”何其一致! 儒家勇于担当的入世精神和佛家出世再入世救世的主旨并无多大差异,所以中国好多大儒于佛家都浸淫颇深干木老祖儒学深厚,天资聪颖,又体验改朝换代的大变革,游歷天下的万里路,领悟佛门要旨自然远分外人可及 自明末以来,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就在宿迁乃至周边县市的民间家喻户晓、世代相传据说他是来龙镇大王庄人,父母60岁高龄得他,取名王庆生自幼聪明伶俐,原意也是求取功名,一展经国济世宏图但明朝末年官场黑暗,又生逢满清入关的乱世,他那时年轻,天性刚毅,风骨峭拔,汉民族的情结难解,就入寺为僧 此后他外出游历多年,到普陀山、五台山等佛教圣地拜师求经广泛的游历生涯,让他从不同角度了解明末汉人朝廷的黑暗萎弱,也逐步察觉了清政府皇帝致力于融入汉文化,进展民生的决心和才能 随着他对佛法的认知理解,众生对等的观念逐步消弭了他对改朝换代的抵触不管儒家“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还是佛家诸行无常,因缘和合的聪慧,都有助于他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 他中年左右归来主持来龙庵,法号燃灯大师一生行德施善,深受百姓爱戴如某年大灾,来龙庵开仓低价卖粮给灾民,他总是趁人不留神将灾民购粮钱偷偷塞进他们的粮食中;又如他兴办义学,扶助穷苦人家孩子得以识字等。

法师暮年,常打坐入定,不吃不喝数日,后安详坐化住持和僧众将法师跏趺坐缸(修禅者坐法),缸中配以木炭、檀香灰、石灰等料,密封后埋藏三年后四月初八浴佛节起缸出土,察觉法师肉身不腐于是又建东殿特意供奉燃灯大师遗体(百姓俗称“干木老祖”) 为了祭祀干木老祖,百姓把他诞辰的3月15日定为来龙庵庙会那时四集八乡前来贸易,也不乏玩杂耍、说书、唱大鼓等民间艺人各展绝技 三百多年,在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却足以让他从一个真实的人变成云雾缭绕里的模糊身影那些真假混杂的传闻反映了民众对他的尊崇和感恩,也附会了太多神秘色调 拨开云雾,我只想追寻一个真实的人为了躲避清政府而不得已逃避入寺,最终成长为高僧,再入世积极救扶百姓的心路 寺院不大,我逐渐走了一圈,没有察觉设置求签筒所在,这很好佛曾告诫弟子们说,不成邪命生活,诸如卜卦、算命、看相等说人吉凶,向人求取财利,若如此者,谓之“邪命”,自为佛所不许 斜阳已落,暮色渐浓我出寺回望,黄墙严肃,梵乐平和三百多年前的干木老祖真身假设保存至今,他的面容确定是平和安详的他和释尊一样,是在时间长河里被神秘化了的人 我思量、致敬,一个人需要多少定力和大发愿,才能熏修出这样高洁的全身舍利啊!佛法普度,净化人心,僧侣思图离苦,敬仰清净严肃的佛国。

我是凡人,佛国是我耳目不及处、心思不及处佛法精深却也简朴平实,我觉行它简朴之道,却不否认未知的无垠…… (宿豫区委统战部推举) (责编  冯春富) 猜你热爱 佛家佛法儒家 论儒释道对陶渊明诗文、生活、性格的影响北方文学(2022年20期)2022-11-23知命意林(2022年10期)2022-06-01法雨辰??吕逸雪??贾欣悦等中国篆刻·书画教导(2022年10期)2022-03-07吉利“三宝”棕胸佛法僧、蓝胸佛法僧、三宝鸟旅游纵览(2022年7期)2022-07-12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江淮论坛(2022年2期)2022-03-30研究毗卢寺壁画受到的儒释道思想的影响青年时代(2022年1期)2022-02-06从曹植的乐府诗看其儒道佛思想文学教导(2022年9期)2022-05-14茶道国学(2022年4期)2022-05-06香思维与聪慧·下半月(2022年4期)2022-05-10舜帝——儒家道德梦想的人格化身船山学刊(2022年3期)2022-11-05— 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