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笔法分析高考古代诗歌对面落笔法分析,对面落笔是指古代诗歌在写人、叙事、状物抒情的过程中直接转主为客、因实入虚,或者先从写己方的状况起笔再逆转为写对方的状况,而起到表意丰富、抒情宛转、韵味深远的效果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亦然,曲则有味如何使诗歌传情达意更为婉曲深款?对面落笔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对面落笔是指古代诗歌在写人、叙事、状物抒情的过程中直接转主为客、因实入虚,或者先从写己方的状况起笔再逆转为写对方的状况,而起到表意丰富、抒情宛转、韵味深远的效果这种构思方法常见诸思乡、怀人、送别等类诗中 全诗直接从对面入笔的典型个例要数杜甫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本是写自己滞留长安思家念亲的孤独忧伤;但却从对面落笔,设想今夜远在千里之外的鄜州老家妻子独看鄜州月而忆长安的情景,这其间实际上也包含了自己独看长安月而忆鄜州的愁绪若改为“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则显得直白无味且诗人又用“小儿女”之“未解”,将自己想象中的妻儿思念丈夫的忧虑、惊惶之情表达得细腻别致 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对面落笔的构思方法呢? 一是要立足诗歌的篇章整体,看清抒情主体;二是通过品读诗句,看“对面”具体指涉为谁,“对面”与抒情主体、与叙述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三是整体阅读,领会诗人用对面落笔的方法所抒发的情感内涵。
例如,王昌龄《送魏二》:“醉别红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梦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该诗的抒情主体是诗人自己;对面是指朋友魏二一二两句写诗人自己的送别朋友后的景况,流露出孤独、寂寞之心绪,这一点从“凉”字可看出;而三四两句由忆字引出虚构之景,设想对方(魏二)别后如何对月不眠的情景月夜泊舟,梦中听猿,这样以虚衬实,构思更巧妙,诚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说的“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再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烛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清人沈德潜评点本诗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这就是针对本诗三四两句所用的“对面落笔”构思方法的表达效果而言的,不直言自己思乡如何凄然,而转而写故乡亲友对漂泊在外的“我”的牵挂,“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钱钟书《管锥篇》),如此对面落笔,使思乡情感的表达更为婉曲蕴藉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睹影知竿”之语讲的就是以虚(“影”)见实(“竿”),因对面而识本面,如此本面、对面相得益彰,诗歌的情意表达更为巧妙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