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3. 1平 面3. 1. 1线路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结合工程条件、路段设计速度以及减 少维修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曲线半径宜采用以下序列值:12000m、10000m、8000m、7000m、 6000m、5000m、4500m、4000m, 3500m、3000m、2800m、2500m、 2000m、1800m、1600m、1400m、1200m、1000m、800m、700m、 600m、550m、500m不同设计路段的曲线半径应优先选用表3. 1. 1规定范围内的序列 值;困难条件下,可采用规定范围内10m的整倍数表3. 1. 1线路平面曲线半径优先取值范围3. 1. 2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路段设计速度、工程条件以及运输性质和运输需求比选确定,但不得小于表3. 1. 2规定的数值表3. 1. 2最小曲线半径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虹2h) '160140L20LOO80最小曲线半径(ttl).工程条件,一般地段200016001200SU0eoo困难地段160012008006005⑩注:特殊困难条件下,在列车进、出站等必须减、加速地段有充分 技术经济依据时,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匹配的曲线半径。
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既有线特征和工 程条件比选确定困难条件下,按上述标准改建将引起巨大工程的小半 径曲线可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改建方案3. 1. 3双线铁路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的平面曲线,宜设计为同 心圆双线同心圆和改建既有线的曲线半径可为零数3. 1. 4新建铁路不应设计复曲线改建既有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可保留复曲线;增建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技术经济 依据,也可采用复曲线3. 1. 5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工程条件确定,应优先采用表3. 1. 5-1规定的数值但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不得小于表3. 1. 5-2规定的数值表3. 1. 5-1缓和曲线长度(m)路段旅客列车 设计行牢魂度160140 'J20线径Cm)12000440—- 1 睥W4040品一 404G700070504600070&040SCKJ070K040― 150070S04040QOS0■ SOso350030代1 50300010030so280011090602&0Qiso -90so2OQO1 ISO100L___70 ■_1800I 170J20I 801皿190130901倾150ICO12001901201030]40800一 _岸段幕客列军 设甘行车琬度1601G0120100&0工程条件一股困难—1R—般一艘困鹿BA曲缓半径12000=404020202020202020跚K®00SO4030202020202020so8000«050402030松2020?0207GQ07050S0303020SO网io皿。
7050SO3030202&3020加503070£0GO404030202020204豌7060604040303202Q204碰SO706040503眄2020却3豌907070舛504040202&20300090■807055040402020Z0£SOOmo908Q605040403020202500no100807060404030ioZ02050Ho12网50505040凯IftOQIGG1如100的7060&D40网201500170ISO110100?0&0504040?0iw j—13011Q807062d1网0___150130卯8060504030100?———120)00706040 :30——MW—150130807050470Q—— ———1009Q504m —1201006Q5瑜—―L-U 13110so50500■|———=——660注:当采用表列数值间的曲线半径时,其相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可采用线性内插值,并进整至10m2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并行地段若采用表3. 1. 5-2规定 的缓和曲线长度将引起较大工程时,可采用较短的缓和曲线,其长度应 按实设曲线超高和不大于表3. 1. 5-3规定的超高顺坡率计算确定,并取10m的整倍数,特殊困难条件下可取整至1m,但不应小于20m。
表3. 1. 5-3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并行地段最大超高顺坡率注:当按表规定计算后的最大超高顺坡率太于2%o时,采用2%ov为路段设计速度,单位为km/h改建既有线路条件和建筑物限制等困难条件下,可在同一曲线 的两端采用不等长的缓和曲线3改建既有线采用复曲线时,如两圆曲线的曲率差大于表3.1. 5-4规定的数值,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中间缓和曲线的长度应满足超高顺 坡的要求,并根据计算确定特殊困难条件下,可保留原复曲线表3. 1. 5-4复曲线可不设中间缓和曲线的两圆曲线的最大曲率差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曲)14012080可不设中间簇和曲线的两圆曲线的最大曲率差1/4WX)L/IOT3. 1. 6圆曲线和夹直线的长度不应小于表3. 1. 6规定的数值表3. 1. 6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tm/h)16014012010080圆曲线或央直线最小长度(m)130(80)110(70)S0(50)60(40)50(30)注:括号内的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 的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并行地段,特殊困难条件下,对旅客列 车设计行车速度小于100km / h的地段有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时,圆曲线长度和夹直线长度可不受表3.1.6规定的数值限制,但不得小于25m。
3. 1. 7增建的第二线宜设在既有线的一侧,如需改换左右侧时,宜在 曲线上或车站附近进行换侧3. 1. 8区间线路线间距及其加宽应符合下列规定:表3. 1. 8-1区间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m)篇剧间路段旅客列车谖计行车速度(代皿巾)区间直线地段最小或间距第一.二戢间顼4-,2<14fl4.0第二*三线间5.3注:区间直线地段两单线铁路并行引入车站时的最小线间距,应根 据装设信号机和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情况,按需要计算确定2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当曲线两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采用表3. 1. 8-1规定的数值时,曲线线间距加宽值应采用表3. 1. 8-2规定的数值2) 当曲线两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大于表3. 1. 8-1规定的数值时,曲线线间距加宽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S脚 X103 +W)一SX(3. L 8-1)式中W——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值(mm),当小于或等于零时,可不加宽;Smin——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m),采用表3. 1. 8-1规定的 数值;W——直线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值(mm),采用表3. 1. 8-2规定的数值;S——曲线两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m)。
表3. 1. 8-2区间直线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值(mm)线剔间第一.二绫间第二■三线间内.外侧缱路曲线 超高设置情次汁侧线路嬲统起高 大于内嬲线路曲线雄高时其他情况路段旅客列寄设计行零珑度16014120100&0<顺 1160.140120100831 A :半 径120006025302G1510 160SO4C302010000603530201510705043020&0007&5电捕2515109D5050307000806550犯2015105虹6545356000g6560352S1S1159S65453S明0皓祯5540351S顷105753545450010C857045侦£0U511090605tl4000]00阴85甜?540加131607050瑚010090$2514513511585&53000i05no90SO65301501412010030115IJO95356535165150】311585£500125110100100703&175155235】Z595顽175瑜115林'9S4024 5175】5'HOIIP1ROO185135125| H010045250一诡1651451551倾19515013512511S552752051851&51451400——■190150135125利—2SO20G1801601Z001—细165此哗?0——争Q2001701网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