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 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 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1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翻译 你应当连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欢乐,奇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经常想起你来 解释 吊:哀悼 缀玉联珠:指写作诗文 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赏析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美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诗篇一开头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最早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应考习作,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岁,到会昌六年(846)逝世,时年七十六其实,据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则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尚不止六十年像他这样很小就从事诗歌创作,一生坚持不懈的诗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历史上不多见诗中说“六十年”,满含赞美之意特殊是以珍宝、美玉来比方他的诗,不仅对他几十年的创作成果赐予了充分的确定,而且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像这样一位成果斐然的宏大诗人,突然辞世,叫人万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谁教冥路作诗仙?”上一句平平叙起,这一句即以问句承接,其中布满着痛惜的深情,隐藏着丰富的含义一方面,表现出对老臣的依依不舍之情,自己刚刚即位不久,刚要利用万机之暇,来和这位仰慕已久的老诗人切磋诗艺,谁知道竟然来不及见面,就奄然去世了谁教”二字,饱含着对突然逝世的惊愕,和对老臣的无限疼惜另一方面也隐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现出对其理解和爱惜 中间两联,从老诗人的思想性格和诗歌成就两方面评价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这一联着重赞扬白居易不计名利、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思想性格。
上一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年轻时谒见成名诗人顾况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诗人一生多次遭贬、坎坷终生的情景,他像浮云一样,飘然不定,但又无处不悠闲得意,用心从事诗歌创作下一句接着说,造成这样的缘由是因为他熟悉到“无为”是自然的规律,以“乐天”为字自勉无为”“知足”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极力提倡的思想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布满无比哀痛与哀痛 此诗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诗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用“已满行人耳”来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此外,诗中还流露出对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伤感,这也是其性格和重视文学家的一种详细表现同时诗中还反映出对白居易文学主见的认同 创作背景 唐宣宗不仅具有政治才能,也颇为爱好诗歌,他对白居易尤为敬重但在唐宣宗即位后五个月,即会昌六年八月,七十五岁高龄的白居易不幸溘然长逝,唐宣宗不胜哀伤,以一往深情,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
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译文 你应当连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欢乐,奇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经常想起你来 解释 吊:哀悼 缀(zhu)玉联珠:指写作诗文 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赏析: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美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因诗篇一开头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最早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应考习作,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岁,到会昌六年(846)逝世,时年七十六。
其实,据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因,则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尚不止六十年像他这样很小就从事诗歌创作,一生坚持不懈的诗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历史上不多见诗中说“六十年因,满含赞美之意特殊是以珍宝、美玉来比方他的诗,不仅对他几十年的创作成果赐予了充分的确定,而且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像这样一位成果斐然的宏大诗人,突然辞世,叫人万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谁教冥路作诗仙?因上一句平平叙起,这一句即以问句承接,其中布满着痛惜的深情,隐藏着丰富的含义一方面,表现出对老臣的依依不舍之情,自己刚刚即位不久,刚要利用万机之暇,来和这位仰慕已久的老诗人切磋诗艺,谁知道竟然来不及见面,就奄然去世了谁教因二字,饱含着对突然逝世的惊愕,和对老臣的无限疼惜另一方面也隐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现出对其理解和爱惜 中间两联,从老诗人的思想性格和诗歌成就两方面评价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因这一联着重赞扬白居易不计名利、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思想性格上一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年轻时谒见成名诗人顾况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诗人一生多次遭贬、坎坷终生的情景,他像浮云一样,飘然不定,但又无处不悠闲得意,用心从事诗歌创作。
下一句接着说,造成这样的缘由是因为他熟悉到“无为因是自然的规律,以“乐天因为字自勉无为因“知足因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极力提倡的思想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因,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布满无比哀痛与哀痛 此诗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诗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因和“胡儿能唱因,点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用“已满行人耳因来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此外,诗中还流露出对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伤感,这也是其性格和重视文学家的一种详细表现同时诗中还反映出对白居易文学主见的认同 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3 吊白居易原文: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吊白居易解释 ①吊:哀悼 ②“童子”二句重点突出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吊白居易赏析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是特别罕见的由此可见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对其诗的宠爱,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 诗的首联运用比方,奇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明丽光荣,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谁教冥路作诗仙”一句其悲可见,其哀可闻唐宣宗是说,对于这位世间不行多得的诗仙,我敬重不够、仰慕不够呀!你怎么就突然间走到冥路上去了呢?读到这里,读者好像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正眼含热泪,仰视长天,低声召唤,令人感动 诗的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唉!浮云,造化也没有方法挽留住白乐天了,他永久地去了,我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只有扼腕长叹罢了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将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分散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接下来的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涵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动听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而只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布满无比哀痛与哀痛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欣赏,同时突出了白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