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习小组建设步骤.docx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2KB
约6页
文档ID:537959746
学习小组建设步骤.docx_第1页
1/6

学习小组建设步骤高效课堂合作学习的高效,关健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一、分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为六个小组即每个小组组内的学生层次都是不同的,各组间的整体水平大体相等首先从全班挑选出6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照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并从组长到组员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要求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问题: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①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②思维的互补性;③便于竞争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班主任在排位时要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根据实际安排座位,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则:结对互帮,以点带面,共同进步八人组⑥①⑦④③⑧②⑤九人组⑨③⑧②⑤⑥①⑦④十人组⑧①④⑨⑤③⑩⑦②⑥5、阶段性随机调整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平衡各组的能力,增强组间的竞争力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二、选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2)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成绩应该比较优秀(4)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5)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要有创新精神 ;(6)每组都选出人缘好、管理、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正副组长各一名,负责对小组进行组织和管理,也可以选出学科组长专门负责学习的开展。

三、培训 1、培训组长: (1)做好组长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让他们明白做组长有何优势2)增强组长的领导意识,让其明确自己作为领头羊的责任和作用3)培养组长的管理、协调能力让他们懂得在日常学习中作为组长怎样开展工作,如:课堂上怎样组织组员进行对学、群学;自习课怎样组织组员做好预习案4)鼓励组员积极参与,特别是学困生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答题、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2、培训组员:(1)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2)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3)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要他们明白能够站起来发言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即使答错了,也不怕他人笑话,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4)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服务意识,每位组员都可用自己的特长为小组争光,为小组服务四、建立小组文化小组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值日本、组牌、组训、教鞭、粉笔盒、粉笔擦等,是看的见摸得着的。

无形: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1、组长带领组员起组名、定组训、组歌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2、组建小组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副组长(常规、卫生、纪律等)、值日组长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3、由正副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全方位体现4、组长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善于处理组员间的矛盾,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五、建立班级评价体制首先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个人成绩不再凸显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小组的成绩优秀才是自己的成绩,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我校根据实际建立起红、黑点评价体系,由科任教师对每个小组在每节课的学习、纪律表现进行评价、赋点,红点代表鼓励、积极、优秀、奖励;黑点代表落后、违纪惩罚,每个黑点抵消五个红点。

班里每周由班主任组织进行累加统计一次,按照红点的多少及课堂综合表现评出三个优秀小组和若干先进个人分别赋予“五星小组”、“优秀小组、“进步小组”、“卓越小组长”、“最佳展示手”“最佳突破手”等光荣称号,在班里进行表彰以激励先进学校则每月对班级里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每个学期评出小组建设做得好的班级为课改示范班小组内课内学生评价细则: 1、每个组准备二个考评本,设正负两个组长登记本组每节课、每天的学习和纪律情况 2、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管理纪律,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天一评比用“正”字统计自己负责的几位同学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考评共分五项:(用画正字计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 ①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1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回答错误不加分②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1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展示错误不加分③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该项为0 ④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分不及时为0. ⑤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

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3、学习表现最好,但是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最优秀学生 4、组长每周一总结,找出每组学习问题,确定下周努力5、每节课下课时老师和课代表宣布优胜小组,同时说明理由,然后由班长作好记录 (三)课外学生评价细则: 1、各组交换计分2、计分方法同上四、奖励措施:根据每周汇总表小组的奖励实行“一荣俱荣”的原则在七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流动红旗学习小组的竞争活动,以此来激发活力,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对优胜小组和小组长进行奖励由班长统计各个小组的最后得分,每周一班会公布一次,并在周一的班会进行颁奖活动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和个人除设立优胜学习小组之外,还设立最团结小组,成员进步最大小组,课堂最佳表现组,最佳发言人,这些小组的确定,根据积分情况以及学生每周投票选举产生以此增强小组和学生的荣誉感,增添前进的动力 五、惩罚措施:考评共分三项:(用红色画正字计分,正字画一笔扣一分)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不充分,扣1分  2、课堂发言展示:回答声音不响亮,发言不积极一次扣1分其余同学抄写10遍  3、完成任务:老师与组长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扣1分。

  附1:小组学习评价标准   1. 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安静等待上课 2. 自主预习:主动、认真、投入地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 3.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礼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发生 4. 展示: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讲述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5.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6.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7.组内“兵教兵”结对情况表现良好,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8.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9. 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教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教师的指挥 10.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后,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等不良现象  5)小组管理与评价 (一)常规管理与评价  1.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

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的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3.凡个人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者,将按其扣分的5倍记入个人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二)针对学校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小组的评价如何开展? 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  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评价要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从课前导学案预习、黑板板书、课中学生展示的质量、对抗质疑、生成以及课后学案的整理等方面 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第一种:标准分数 (1)导学案完成:班主任、课任教师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扣分制),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的量化考核 (2)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分 (3)课堂展示:根据展示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分 (4)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记2分 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地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小组每天得分前3名的学生单倍记分,得分后3名的学生双倍记分后,记入小组每天量化评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一次加5分 (三)记录方法 各小组轮流记录,每小组有两个人负责,一人负责常规量化记录,一人负责高效学习量化记录,每天将记录结果交班级副班长,副班长每周汇总一次并报班主任这仅是一个案例,主要简单易操作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