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OH)2D3 对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器官特异性;免疫调节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自我免疫耐受”机制的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组织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病理应答反应损伤表达相应抗原的组织器官[1] 诸多因素参与破坏“自我耐受”机制,目前认为辅助性 T 淋巴细胞(Th)中的 Th1/Th2 细胞功能失调以及 CD4+CD25+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Tcells,Tr)数量及调节活性的改变导致的自身免疫调节紊乱,是引起组织破坏和器官病变的主要原因新近研究证实 1,25(OH)2D3 对机体免疫作者简介:刘杉,女,在读硕士,Email:LSWY0149@ 系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通过纠正 Th1/Th2 失衡,上调 Tr 的数量及活性,阻止自身免疫反应过程11,25(OH)2D3 免疫调节活性1,25(OH)2D3 是维生素 D 在体内的高度活性形式,皮肤中的 7 脱氢胆固醇在阳光或紫外光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 D3,在肝经 25 羟化酶系和肾脏 1α 羟化酶羟化作用下形成 1,25(OH)2D3 ,是其在机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基本形式。
Th1 活性增高是导致许多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破坏的环节之一,1,25(OH)2D3 可针对 Th1 过度反应,纠正 Th1/Th2 失衡其机制可能与1,25(OH)2D3 通过与活化淋巴细胞内 VDR 的启动子区域的相互作用,Mahon 等[2]发现静止 CD4+T 细胞表达低水平 VDR(维生素 D 受体) ,经诱导活化后有5 倍的增加,并通过基因微点阵技术发现 1,25(OH)2D3 在 T 细胞上有超过 100个的作用点,可直接诱导 Th0 细胞上 Th2 特异性转录因子 GATA3/cmaf 等的表达,促进 TH2 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BonstraA 等[3]认为在缺乏抗原递呈细胞(APC)时,1,25(OH)2D3 即可诱导 Th0 细胞向 Th2 细胞发展,而维生素 D3对自身免疫疾病及在移植中的保护作用却是通过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APC)阻断 Th1 细胞的分化增殖而实现的在免疫应答早期阶段,Th 细胞发生分化选择之前,1,25(OH)2D3 可阻断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未成熟 DC 由于缺乏免疫应答所必需的表面分子,可导致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反应,从而减少初始 CD4+T 细胞分化为 Th1 的可能,并使其向 CD4+CD25+Tr 分化,其特异性表型基因 Foxp3+表达增加,此类细胞可通过细胞接触机制和/或分泌转移生长因子 β(TGFβ ) 、白细胞介素10(IL10 )等因子的方式抑制 CD4+T 或 CD8+T 细胞活化与增殖,减弱 Thl 细胞被过度激活引发病理免疫反应[4] 。
GiuseppePenna 等[5]报道 1,25(OH)2D3 可使 DC 维持在不成熟状态,表2现为 DC 表面膜分子及共刺激分子表达受抑,白细胞介素 12(IL12 )的分泌减少,IL10 分泌增加,活化 T 细胞能力减弱,并伴随 γ 干扰素(IFNγ ) 、IL2 等的分泌减少1,25(OH)2D3 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还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saL 等)保护组织细胞不发生破坏,推测 1,25(OH)2D3 这种抗凋亡作用主要是通过使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失活实现的[6] 另一方面还有研究认为 1,25(OH)2D3 可促进病变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T 淋巴细胞的大量凋亡必定会引起参加自身免疫反应的效应性 T 细胞数量的减少,从而使得免疫反应损害程度减轻[7] 21,25(OH)2D3 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IDDM)是指有一定遗传基础,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 Thl 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信号的释放激活 Thl 细胞,分泌IL2 、IFNγ 直接促进细胞凋亡以及自身反应性 T 细胞如巨噬细胞,CD8+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等在胰腺的浸润,导致 β 细胞的破坏引致胰岛素分泌严重减少和缺乏[8] 。
Silvia.Gregori 等[9]短期使用 1,25(OH)2D3 类似物 Ro262198 发现其可明显阻断糖尿病动物型 NOD(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胰岛炎的进展,使 NOD小鼠体内 CD4+T 细胞及因子 IFNγ 较阳性对照降低 3 倍,同时 Th2 型细胞因子IL4 分泌增加,Th1/Th2 比例下降,对疾病进程阻止的过程中伴随着胰腺组织内 IL12 的分泌减少和淋巴结内 CD4+CD25+Tr 细胞 2 倍的增多,与 CD4+CD25+T细胞共培养能明显抑制后者的增殖和 IFNγ 的分泌GysemansCA 等[10]发现单独应用 1,25(OH)2D3 在 NOD 小鼠体内可使胰腺 β 细胞保持 97.4%的存活率,其机制可能是 1,25(OH)2D3 可使胰岛组织内一些炎症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如 IL1β 、MCP1 (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 、IP10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等处在低反应状态,从而减少 β 细胞的凋亡及胰腺炎症的发生他们还发现对 NOD 小鼠从第 3 周龄开始给予 1,25(OH)2D3 至第 14 周龄时胰岛炎的发生率为 35%,对照组为 75%,继续使用 1,25(OH)2D3 到 28 周龄,除了可抑制胰岛炎外,还能使 NOD 鼠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减低,而从第 14 周龄已出现胰岛炎症时才使用 1,25(OH)2D3 干预的 NOD 鼠发生的糖尿病已不可逆转,说明1,25(OH)2D3 早期干预作用对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长期效应,越早用药效果越好,对具有遗传素质的个体在幼年尚未发病前就补充 1,25(OH)2D3 则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生率。
31,25(OH)2D3 与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易感人群由于感染等因素激发机体的自身免疫过程,反应性 T 细胞对髓鞘抗原(髓鞘碱性蛋白)产生自身免疫应答,分泌趋炎性的 Th1 型细胞因子(IL2 、INFγ 等) ,这些因子加速炎性细胞迁移至 CNS(中枢神经系统)并加剧髓鞘破坏过程,发生 CNS 脱髓鞘性炎症及神经变性[11] 31,25(OH)2D3 是抗炎症活动的天然调节剂,不仅能预防 MS 的发生,还可降低疾病的活动度,并且适当的血药浓度还可降低并发症(骨折及肌无力等)的发生[12] EAE(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鼠是研究 MS 的动物模型,张凤等[13]观察 1,25(OH)2D3 对 EAE 大鼠的免疫干预作用,发现 1,25(OH)2D3可使预防组(致敏当天给药)大鼠发病高峰延迟,高峰评分在 2.0 分左右,治疗组(出现症状当天给药)大鼠病情减轻,高峰期评分(3.3±0.6)分比阳性对照(4.0±0.3)分降低1,25(OH)2D3 可使预防组大鼠淋巴结内CD4+CD25+T/CD4+T 细胞比值增高CD86 是 APC 重要的共刺激分子,是 T 细胞激活的关键信号,实验证明1,25(OH)2D3 能直接抑制淋巴结内细胞 CD86 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抑制淋巴细胞的激活,还可刺激淋巴结 MNC 培养上清中而 Th2 型细胞因子 IL4 显著增多,但对 IFNγ 无明显改变,结果示 1,25(OH)2D3 在抑制 EAE 大鼠发病中,预防组疗效优于治疗组,注射较口服用药作用更快,1,25(OH)2D3 可通过改变共刺激分子表达、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以及不同细胞因子的分泌能力使 EAE 症状缓解。
Spach 等[14]应用基因分析技术,发现在 1,25(OH)2D3 干预的 EAE 小鼠 CNS内可有维生素 D 敏感基因(如星形胶质细胞蛋白激酶 2)的表达水平上调,经1,25(OH)2D3 处理的 EAE 小鼠脊髓标本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出现较明显的凋亡改变,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高,说明 1,25(OH)2D3 直接进入 EAE 小鼠病变 CNS 内发挥作用,增加病变组织内炎症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有利于减轻免疫反应41,25(OH)2D3 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thyroiditis,AT)是在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由于 Tr 细胞功能缺陷,而 Th1 淋巴细胞功能相对活跃,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并产生自身抗体,触发机体细胞毒性反应和致敏 T 细胞的杀伤作用,造成甲状腺组织结构破坏,甲状腺功能低下[15] 王栋刚等[16]报道 1,25(OH)2D3 可下调 AT 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IFNγ 水平,有利于 Th1/Th2 平衡的恢复,且对病人高水平的 IFNγ 抑制作用更强,同时外周血中 IL10/IL12 比值显著高于干预前,并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显示了 1,25(OH)2D3 对 AT 病人细胞因子精细的免疫调节作用。
Chen 等[17]通过建立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模型,对致敏后 EAT 小鼠单独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 A(CsA)灌胃和(或)1,25(OH)2D3 腹腔注射,结果分别使 EAT 发病率降低 44.4%和 37.5%,严重病例分别降低 71%和60%,而单独应用小剂量 1,25(OH)2D3 或 CsA 疗效均不佳联合治疗作用机理可能是二者同时协同作用一个靶淋巴细胞,持续抑制 IL2 、IFNγ 等因子生成和释放,进一步下调效应淋巴细胞的活化而从建模开始就联合应用两种药物,能够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干扰 TG/TMAb (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微粒体 抗体)的生成,证明 1,25(OH)2D3 联合免疫抑制剂效果比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更好,且使用剂量均相对较小,副作用减少近年来发现 1,25(OH)2D3 对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Wang 等[18]对人甲状腺滤泡细胞作原位培养并加入1,25(OH)2D3 ,发现抗凋亡蛋白 Bcl2 的表达增加并在 48h 达到高峰,滤泡细4胞在加与不加 1,25(OH)2D3 的情况下,其存活率分别为 59.7%和 27.2%。
还有研究证实 EAT 小鼠体内存在 Tr 活性的降低,Tr 参与了 AT 的发病[19] ,但1,25(OH)2D3 是否能增加 AT 中的调节性 T 细胞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5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按自身抗原分布范围,可分为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两类,这些疾病形成一个“病谱” 谱系一端为器官特异性,谱系另一端为非器官特异性,病变遍及全身各器官系统谱系中间的自身免疫病属中间型,其损伤倾向于局限于某一器官,但自身抗体却为非器官特异性,介于二者之间[20]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 1,25(OH)2D3 对其中这一谱系中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也具有一定作用炎症性肠炎(IBD)是一种由于肠道 T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而产生的自身免疫病,促发因素作用于易感者,激发肠粘膜亢进的 Th1 细胞免疫反应,病人外周血和肠粘膜的 T 细胞活性增强及免疫反应增高,Th1 型细胞因子IFNγ 、IL2 分泌增多,IL10 因子减少,一些学者则明确地将其中某些亚型归为 Th1 型免疫细胞功能亢进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1] 维生素 D 缺乏在 IBD 很常见,即使疾病处于缓解期,也可以在病人体内检测到其维生素 D3 处于低水平。
Margherita 等[22]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 1,25(OH)2D3 对 IBD 有较明显的抑制及改善症状的作用,并认为最佳疗效的先决条件是足够但不过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