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困惑与策略 文/郭兴华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校的“三段六环导学”原则下的课堂改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门学科、各位教师都在使用浑身解数为自己的课堂开辟新路本人作为其中之一的课改承担者也在努力着,学习着,进步着,思考着下面就借我校推出的“三段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首先,我个人认为学校强调的“三段六环”式的教学无外乎就是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这也是课改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给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学生积极参与到了教学之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交流学习的体会和成果,分享集体的智慧,大胆地质疑,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学成了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这本是一种值得大力倡导和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如,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只注重学校规定的格式,却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或者片面地注重形式,单纯追求形式的变化,只想标新立异,把形式摆到了决定内容的位置上,掉进了形式主义的泥潭里,等等。
这些问题使我们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在课堂上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上都显得比较困惑,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的下面就课堂中的几个环节表现出的形式主义加以探讨:1.预习检查走过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是“六环”中的第一环,也是决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落实的关键环节自主学习指的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劲、自我监控”的学习它很强调学生先经过自己的个人努力解决相应的问题学生在预习时通过阅读书本的范例仿照而作出相应的解答,能使听课或讨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但我们的课堂上却是这样的景象:在学生的自学笔记本上是整齐划一,答案相当准确无误的“形势一片大好”,从而掩盖了存在问题的假象2.合作探究有形式而无实质“师导生学,合作探究”是第三环,旨在对于自学中不能解决的或新发现的问题和教师明确的“生成性目标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在互助小组中进行集体攻关,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但是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长此以往,后进生永远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3.有活动没体验,有交流无突破“互动交流,突破疑难”是第四环,也是最能体现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环但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尤其在公开课中表现最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表面看来是沸沸扬扬、热热闹闹,实际上这种活动与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还有许多老师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Yes”or“No”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这种现象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深入的启迪,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之间在思维上不能碰撞出火花,教学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在课堂上,质疑问难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巴尔扎克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提问,都能提问,都敢提问的,出现老师询问学生还有没有问题时,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诚然,学生不存在疑问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实际上往往并非如此一种可能是学习好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无需提问题;另一种可能是学困生不懂得如何提问题,甚至认为提出的问题会被老师、学优生认为是“小菜一碟”,不值得一讲于是乎,出现了上述那种“优良”现象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策略1.自主学习必须进行监督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合作学习是共享集体的智慧因此,不论是自主还是合作都应是有效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比较、感悟、体验,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得出规律有一句话说得好:“当教育要求还没有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要注意到以下两点:一是我们可以采用问题监督的方法来杜绝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精心设计有可操作性和调控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导学问题,让学生具体去阅读、记忆、练习、思考、合作交流,然后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和评价。
二是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教师要想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地发展,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或者正在学习的内容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忘,想学生之所乐2.合作交流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能只有形式要确定合作交流的问题问题太简单没有交流的必要,问题太难交流就没有效果,要根据问题给学生合适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内组员要分工明确,发言人和记录人要充分发挥作用,使小组内的交流和班级内的交流都深入而充分尤其要交流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教材的重点处开展合作交流,在知识的难点出开展交流,在知识形成的关键处开展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思维之花开得争奇斗艳,实现小组内成员智慧的共享3.学会留出“空白”好的艺术作品的空白让欣赏的人浮想联翩教学也是一样,恰当地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延迟判断,让学生想,让学生说,让学生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课堂往往因为追求环节的完美,更因为时间的限制,教师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紧密连接、没有一丝缝隙,一节课下来,貌似非常完美,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经不起考验和深究这让很多老师困惑不已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空白。
要变讲深、讲透为教师吃深、吃透,学生悟深、悟透4.牢记“内容决定形式”,而非“内容适应形式”如果我们不顾内容的需要,生搬硬套、照猫画虎,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就会导致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好多优势,但并不排斥传统的讲解、练习等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程的内容,需要什么方法就采用什么方法,什么方法有效就运用什么方法,真正实现教学上的继承与创新总之,我们在课改中已体会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的实惠,只要我们克服种种的形式主义,定能使课程改革稳妥、有序地推进!(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