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昆虫的形态结构n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n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n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n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n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Ø昆虫的大小、形状与体向Ø昆虫的体躯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1.昆虫体躯的大小、形状与体向 Ø昆虫体躯的大小常用体长和翅展来表示 1.1 昆虫体躯的大小u体长(body length)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和腹部末端的 外生殖器的长度 u翅展(wing span)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顶角之间的距离 u现生的最大昆虫见于竹节虫目、鳞翅目和鞘翅目中ü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最大的蛾子是产于中、南美洲的强喙夜蛾,其翅展可近达320mm;亚历山大凤蝶的翅展可达300mm;产于我国南部的乌桕大蚕蛾的翅展可达300mm;身体最粗壮的当推鞘翅目一些昆虫,有些粪蜣身体的直径可达50mm,巨犀金龟的体长达180mmü有些已灭绝的昆虫体型更大,如出现在二叠纪的巨脉蜻蜓翅展长达710mmØ不同的昆虫个体间大小差异很大Ø对大部分昆虫而言,体长多在5~15mm之间,而翅展在15~45mm之间u最小的昆虫为一些寄生性的膜翅目昆虫,其成虫的体长在0.2mm以下。
u巨型:体长在100mm以上u大型:体长在99~40mm之间;u中型:体长在39~15mm之间;u小型:体长在14~3mm之间; u微型:体长在2mm以下Ø人们一般把昆虫分为巨、大、中、小、微5类 1.1 昆虫的大小1.2 昆虫的形状Ø昆虫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但大多数昆虫体躯为圆筒形,一般直径不超过10mmØ因为昆虫的呼吸靠气管系统进行,气体扩散作用使氧气沿着气管进入组织,但氧气扩散的速度会随昆虫体积的增大而变慢;当一种昆虫身体的直径超过20mm时,呼吸方式将不利于昆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也可能是大型昆虫容易灭绝的原因 Ø在描述昆虫的形状时,常用细长、长形、圆形 、椭圆形、扁平、侧扁等词语或以某一常见物 体的形状来说明1.3 昆虫的体向 Ø在描述昆虫时,常以昆虫重心为中心(多为胸部)给昆虫的各结构定位,常用的体向有前、后、背、腹、侧、左、右、内、外、基、端等Ø沿身体纵轴趋向头端为前方(anterior),趋向腹部 末端为后方(posterior),前方、后方分别又有头向 和尾向之称Ø昆虫在一个平面上爬行或停落时,与该平面垂直方 向的近平面者为腹向(ventral),离平面者为背向 (dorsal)。
Ø自背面观,在昆虫的头向与人头向一致时,人体的 左、右即为虫体的左右向,左右两向均为侧向Ø侧向上,近体轴着为内方,远体轴者为外方Ø基部与端部通常是对附肢或体表突出物而言,近着 生处者为基部,远离着生处者为端部;此外,对于 腹部和小盾片则是以靠近体前方者为基部,远离体 前方者为端部2. 昆虫的体躯Ø昆虫的体躯由坚硬的外壳和包藏的内部组织与器 官组成n所有节肢动物的体躯都是由一系列环节(体节) 组成的昆虫体躯分节的依据是:在胚胎期出现 过1对附肢、1对体腔囊和1对神经节 n 昆虫的体躯一般由18~20个体节组成体节之 间以节间膜相连,相邻前、后两节间膜之间的部 分,即为1个体节Ø外壳由18~21个环节组成,即体节(somite或 segment)所组成;大部分体节之间由柔韧的节间 膜相连昆虫的体躯可以分为头(head)、胸( thorax)、腹(abdomen)3个明显的体段Ø一般认为头部由6节组成,成虫阶段很难找到痕迹 ;胸部由3节组成,中、后胸往往愈合得很紧;腹 部有9~11节组成,有时可见腹节减少到3~5节,有翅昆虫在成虫阶段腹部除外生殖器及尾须外,其 他附肢均消失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
昆虫 的头部通常着生有1对触角,1对复 眼,0~3个单眼和口器 ★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1、昆虫头部的分区头顶、后头区、额区、颊区、唇基区昆虫头部构造图 一、正面:1.触角 2.颊 3.额 4.唇基 5.上颚 6.上唇 7.头顶 8.复眼 二、侧面:1. 头顶 2.单眼3.唇基 4.上颚 5.上唇 6.后头 7.颊头部的变化:头部的变化:头部向前延伸成喙(象鼻)状,如象甲、蝎蛉等头部向前延伸成喙(象鼻)状,如象甲、蝎蛉等 ;额区向后倾,与头顶成锐角,如尖头蚱蜢额区向后倾,与头顶成锐角,如尖头蚱蜢2、昆虫的头式下口式下口式前口式前口式后口式后口式口器着生位置⒈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 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 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等大 多见于植食性昆虫⒉前口式 口器着生在 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 体的纵轴几乎平行如步甲 等捕食性、钻蛀性昆虫⒊后口式 口器向后伸 ,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 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如 蝉等刺吸式昆虫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 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3、昆虫头部的附器3.1 触角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 的触角窝内,可自由活动。
可自由活动3.1.1 3.1.1 触角构造触角构造 分分3 3部分:部分:触角基部第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梗节,以后各节统称为鞭节鞭节可分若鞭节可分若干亚节,变异大干亚节,变异大 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 1.柄节 2.梗节 3.鞭节3.1.2 3.1.2 触角类型l 丝状(蟋蟀、蝗虫) l 刚毛状(蜻蜓、蝉) l 锯齿状(叩头虫) l球杆状(蝶类) l栉齿状(雄绿豆象)l羽毛状(大蚕蛾) l念珠状(白蚁)l环毛状(雄蚊) l锤状(瓢虫)l鳃片状(金龟甲)l膝状(蜜蜂) l具芒状(蝇类) 3.1.3 3.1.3 触角功能触角功能 触角的主要功能是触角的主要功能是嗅觉嗅觉和和触觉触觉作用作用,有的有听觉,有的有听觉(雄蚊)或其他功能或其他功能3.1.4 3.1.4 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 ●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 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 ●鉴别某些种类的雌雄鉴别某些种类的雌雄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de)雄虫触角为栉齿状,雌 虫则为锯齿状。
● ●用以害虫的防治用以害虫的防治 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 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 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 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 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 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 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 3.⒉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 、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2种 3.2.1 3.2.1 复眼复眼 复眼通常1对,位于头部侧上方为成虫和若虫(或稚虫)所具有低等、穴居、寄生性者常退化;小眼表面 呈六角形,数目变化很大 复眼能分辨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复眼能分辨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 物体,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物体,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3.2.2单眼 根据其着生的位置和功能,可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背单眼 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稚虫)所 具有多为3个或2个,极少1个者,也有少数种类无背 单眼背单眼一般着生在额区上方,3个排成三角形, (如蝗虫、蝉等)。
背单眼一般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 弱,不能成像 ——侧单眼 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 的颊区下方,通常1~7对如叶蜂类幼虫仅1对;鳞翅 目幼虫多为6对,成弧形排列侧单眼虽能成像,但视 力极弱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 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 吸式口器两种类型 3.⒊口器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虹吸式口器口器类型 吸收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兼食固体和液体2种食物取食液体食物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 的液体物质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 或吸食动物体液蛾蝶蝇类蓟马蝉3.3.1 口器构造◆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组成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上颚 3.下颚 4.下颚须 5.下唇 6.下唇须 7.舌上唇 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的一个双层薄片,外壁 骨化,表面具一些次生的沟其内壁膜质,具密毛 与感觉器,称为内唇上唇是口器的前盖,可以防 止食物外落 上颚 是1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前 端有切齿叶以切断和撕裂食物,后部有臼齿叶以磨 碎食物。
下颚 位于上颚之后能相向或相背及前后活动 分为轴节、茎节、内颚叶、外颚叶、下颚须5部分 作用:辅助上颚取食(刮切和握持食物)、感触 食物(触觉、味觉、嗅觉) 下唇 是位于下颚后面、后头孔下方的一个片状 构造,是口器的后盖,主要起托挡食物的作用结 构与上颚相似,也由5部分(后颏、前颏、侧唇舌 、中唇舌、下唇须)组成 舌 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构造,其表具浓密 的毛与感觉器,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 之用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时,常咬食 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孔洞 、缺刻,甚至吃光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 造成植物器官或组织残缺)如叶甲及多种 蝶、蛾类幼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刺吸式口器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 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4条4条口针上颚口针较粗,端部有 倒刺,以防止口针在取食过程中退出以防止口针在取食过程中退出;下颚口针较细弱,内侧有 2纵槽,两下颚口针嵌合时形成了两条细管,粗者为食物道,细 者为唾道;舌位于口针基部,短小,圆锥形多见于半翅目、同多见于半翅目、同 翅目和双翅目蚊类等翅目和双翅目蚊类等使植株呈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或使叶片卷曲、皱缩 、肿胀或形成虫瘿等,或使枝条枯萎。
如蚜虫、叶 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其他口器类型其他口器类型————构造构造 鳞翅目成虫特有鳞翅目成虫特有虹吸式口器缨翅目蓟马特有缨翅目蓟马特有锉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构造构造 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嚼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和吮吸两种功兼有咀嚼和吮吸两种功能,为能,为蜜蜂类特有蜜蜂类特有捕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 ——构造构造 又称双刺吸式口器,又称双刺吸式口器,为脉翅目幼为脉翅目幼 虫所特有虫所特有刮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蝇类幼虫(蛆)所特蝇类幼虫(蛆)所特有有3.2 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的意 义n帮助识别昆虫n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可为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 药提供依据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 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 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 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 洒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 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触杀剂和熏蒸杀虫剂等不受口器类型限制n可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类群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 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1对分节的足 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有1 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都 是昆虫的运动器官★ 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1.胸部的基本构造有翅昆虫成虫的胸节一般近方形,由有翅昆虫成虫的胸节一般近方形,由背板背板、、腹板腹板、、2 2侧板侧板4 4块骨块骨 板组成无翅昆虫和幼虫的胸节构造简单,各节大小、形状、结构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