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鉴赏怀古诗——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8页
文档ID:486586504
如何鉴赏怀古诗——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1页
1/8

怀 古 诗 鉴 赏        —— 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人念己叹人生一、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起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二、怀古诗特点:⒈ 形式上: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2.构造上:构造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思古人——项羽、诸葛亮、周瑜、西施、王昭君、岳飞忆其事——国事兴衰、战事成败、人事悲喜抒己志——仰慕、怨愤、挖苦、警戒、鼓励3.写法上:怀古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烘托,或抑扬,或挖苦或含蓄等等。

4.诗歌的内容上: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芜、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通过,抒发感慨三、分析艺术特色用典:借古讽今,以体现对现实的不满对比:突出所举事件或人物中的一事或一方化用:化用前人诗句寓情于景:使景物描写着上作者的感情四、解题指引(一)弄清作品所波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二)透过史实,揣摩诗人所吟咏之情缅怀前贤体现敬佩      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   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       揭发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三)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借古讽今、用典、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对比、反衬……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㈠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如下两种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由于某种因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悲观遁世之心在鉴赏此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两者的共通之处,就能较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步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之因此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由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种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过陈琳墓   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芜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参军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事实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出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她典文章,曾为其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余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似,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再如杜甫《蜀相》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她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体现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事实上体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抱负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如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此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发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程命运特别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种专项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芜的古墓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芜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她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此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发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又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程命运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仍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仍旧,月光仍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金陵图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仍旧烟笼十里堤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仍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出机杼,体现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步,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如:               桂枝香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体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慨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事实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有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出机杼,体现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致,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四、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④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另一方面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她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台城  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释 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① 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如何的历史反思?                                                                                                    ②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体现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台 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仍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