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XYEB-P-004 文件名称:新产品试产制作指引 文件版本:C 执行部门:相关部门 生效日期:2007.12.30 页码/总页:1/3 编定者: 审核者: 批准者: 流程图 流 程 作 业 职责部门 相关文件及表单 研发部提出申请 相关部门接到小批量试产申请 PMC 排产 小批量试产安排 小批量试产准备 试产跟踪及异常处理 OK 试产项目评审 NG 不良品确认 大批量产 研发部 采购部 物流部 制造部 工程部 品质部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试产申请单》 《制造过程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模组试产制作报告》 《背光试产制作报告》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 小批量试产,反应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做出检讨,使量产能顺利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研发设计更改、IQC 来料改善、新供应商、新材料及工程部与品质部的 试验的验证. 3. 作业内容: 3.1 接到小批量试产的申请; *3.2 新产品的试产、研发设计更改、新材质的验证,由研发部提出申请(注:如有特殊新型号研发确认不需要试产, 以联络单的方式通知各部门并注明更改内容及原因, 工令单的下发上面需注明)。
文件编号:XYEB-P-004 文件名称:新产品试产制作指引 文件版本:C 执行部门:相关部门 生效日期:2007.12.30 页码/总页:2/3 3.3 IQC 来料改善,由品质部提出申请; 3.4 新供应商导入,由采购部提出申请; 3.5 工程、品质部实验验证,由工程、品质部提出申请; 3.6 由提出小批量试产的部门填写《小批量试产申请单》交物流部. 4. 职责 4. 小批量试产安排: 4.1 物流部收到《小批量试产申请单》经评审通过后 ,应立即安排试产时间、物料的采购等; 4.2 产品物料备齐后,由物流部下达《生产工令单》,准备进行小批量试产,小批量试产数量一般为 50-500PCS ; 4.3 新产品试产由工程部主导,其它类型的小批量试产,由提出部门主导小批量试产. 4.4 小批量试产准备. 4.4.1 制造部与工程部在收到物流部下达的《生产工令单》后 ,开始为小批量试产备料和准备好工 治具、设备; 4.4.2 准备工作完成后,主导部门人员、工程、品质人员应到现场跟进整个试产过程 . 4.4.3 试产过程跟踪及异常处理: 4.5 试产前,制造部应该开出试产制作报告并在背面写出试产投产时间,给工程、品质、研发等相关部门人员在报告背面签名以确保通知到位,已在报告背面签名的部门在试产时必须有人员跟进整个试产过程,若已签名的相关部门没有派出人员跟进试产过程制造部有权利拒绝试产。
试产通知到位后开始制作产品首件并填写“首件检查表”, 首件合格后按照图纸、 “作业指导书”要求试产,同时相关人员到场跟进试产过程;(如果是新产品试产,工序增加,现场没有“作业指导书”的情况下,由工艺人员指导作业,试产完成后工艺人员编写该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研发部 工程部 品质部 制造部 物流部 采购部 跟生产线 跟生产线 跟生产线 负责生产 负责排产 试产物料的采购 提供技术支持 产品试产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提供检验标准 《模组试产制作报告》 的填写 《背光试产制作报告》 的填写 备物料 产品试产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现场指导作业 IQC来料检验 产品数据的统计 下达试产通知 产品是否附合设计要求 作业指导书的制作 成品的质量检验 工令单试产通知 工时测算 涉及品质问题的解决 制具、设备提供 产品的可靠性试验项目的制作及数据提供 文件编号:XYEB-P-004 文件名称:新产品试产制作指引 文件版本:C 执行部门:相关部门 生效日期:2007.12.30 页码/总页:3/3 4.6 试产过程中生产数据由制造部提供给试产主导部门人员,IPQC 抽检数据由 IPQC 提供给试产主导 部门人员,试产完成经 IPQC 抽检合格后成品入库,主导部门人员应该将试产过程发生的问题点、 发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记录下来,在小批量试产总结会议中提出; 4.7 工程人员负责对试产过程提供工艺技术支持,并与品质人员一同解决试产过程中的异常,试产完毕, IPQC 抽检产品进行可靠性实验,实验完成后将实验报告提供给主导部门负责人员; 4.8 制造部在试产过程中将各项数据统计在“模组试产制作报告”中,FQC 将成品的检验数据提供给 主导部门负责人; 4.9 主导部门在试产完成两个工作日内,将各项试产数据收集整理完成. 5. 试产项目评审: 5.1 数据搜集完成后,由主导部门召集制造、品质、工程、物流、研发、采购等涉及试产人员 ,召开小 批量试产总结会议; (若试产顺利的产品则不召开小批量试产总结会议,工程会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试产制作报告到涉及试产的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5.2 小批量试产总结会议应公布试产过程中物料损耗数据、 IPQC检查合格数据、FQC抽检数据, 并提出量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 5.3 由各部门根据总结会议的各项内容对产品可否量产进行评审 , 单项制程和来料不良项目不超过3% 的产品即可大批量生产; 单项制程和来料不良项目高于3%的产品, 则需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改善( 特 采单除外),会议中与会人员应对试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点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解决措施;解决措施要确认相对应的负责人及完成时间; 5.4 小批量试产总结会议记录由主导部门整理并记录在“会议记录”中, 与会人员签名后发放到各部门. 5.5 问题点的跟踪确认: 5.5.1 相关部门在收到“会议记录”后,应根据记录中解决措施及时间去完成各自相应的内容,主导部门跟进完成进度并记录结案; 5.5.2 当问题点不能处理完成及解决措施无效时,需重新安排小批量试产. 5.5.3 小批量试产的各项问题点处理完成主导部门确认 OK 后,方可进行大批量投产。
5.6 正式量产 6. 相关表格 6.1 《模组/背光试产制作报告》 6.2 《试产申请单》 7. 变更记录 版本 变更页码 变更项目 变更原因 变更者 生效日期 B P2,P3 4.5,5.1 使试产过程更加通畅 邱振辉 2007.12.10 C P1 3.2 增加内容 蔡小军 2007.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