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范文理科生学地理.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解读.页

in****us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74.89KB
约20页
文档ID:258875663
范文理科生学地理.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解读.页_第1页
1/20

理 科 生 学 地 理 】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考 点 解 读考点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绕日公转轨道位于金星与火星之间注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或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考点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1)普通性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虽各具特色,但十分相似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外部条件:太阳光照条件稳定;宇宙环境安全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有液态的水(原因同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考点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全球的热量平衡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可直接用太阳能发电,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考点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例如世界许多地区年降水一量的变化,与光球层的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色球层的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太阳活动增强时,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考点 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自转 360,23 时 56 分 4秒,为一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 24 小时,为一太阳日恒星年(真正周期): 365天 6时 9 分 10 秒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 :365天 5 时 48分 46 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 其它位于近日点(1 月初)时速度快,各点均相等,为 15/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 0位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慢考点 6: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周年移动(记住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他日期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并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高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四季和五带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如图:注: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变大,热带变大,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考点 7: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2)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原因都是地球自转3)所求区时二己知区时士时区差(同侧号数相减,异侧号数相加) 北京时间= 东 8 区区时 = 120E 的地方时考点 8: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1)四季更替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 且二者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热量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2)成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考点 9: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由地面到高空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其主体部分是海洋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而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内部圈层地壳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地幔地慢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慢顶部被称为岩石圈考点 10: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岩石圈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1)岩石圈由各种岩石组成,岩石按成因分三大类岩浆岩:包括侵入岩 (如花岗岩 )和喷出岩 (如玄武岩 ) 沉积岩:如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变质岩:如大理岩 (石灰岩变质而成 )、 片麻岩 (花岗岩变质而成) 、 板岩 (页岩变质而成)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点 1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1)褶皱:分为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构造类型判断方法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层弯曲方向岩层新老关系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隆起成山岭(内力);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容易被侵蚀而谷地(外力)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向斜凹陷而成谷地或盆地(内力);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外力)。

2)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地垒: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泰山、庐山地堑:断层一侧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实践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考点 1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流水作用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山麓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冰川作用U 形谷、角峰、峡湾冰碛(q)丘陵考点 13: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下列图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所以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对流层大气中的 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辐射)考点 14: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此即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 其中大部分朝向地向, 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得很低,容易出现霜冻考点 15: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如图所示,近地面空气受热引起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空气冷却引起气流下沉运动空气上升使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空气下沉使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下凹陷高空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导致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压下降,等压面向下凹陷; 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气压上升, 等压面向上凸起 近地面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特别指出的是: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较的;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状况相反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考点 16: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所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上右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气候属性气压带、风带名称位置气候属性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 9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高纬极地东风带南北纬 60。

90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 60盛行上升气流,湿润中纬西风带南北纬 30 60从低纬吹向高纬,湿润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 3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低纬信风带赤道至南北纬 30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赤道低气压带赤道盛行上升气流,湿润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状况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信风带控制干湿季明显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雨热同期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全年炎热干燥考点 17: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如图和下表所示:地区季节风向形成原因东亚冬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东南季风南亚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考点 18: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冷锋暖锋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面锋面符号暖气闭上升状况被迫快速抬升主动徐徐爬升天 气状况过境前受 暖 气 团 控 制 , 天 气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高过境时阴天,刮风,降水,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受 冷 气 如 控 制 , 天 气 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实例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半年的寒潮,北方春季的沙尘暴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锋: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如江淮准静止锋梅雨天气遇高大地形阻挡,昆明准止锋贵阳冬季阴冷多雨(了解即可)考点 19: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水平方向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中心辐散南半球敝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上升下沉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实例夏秋季节影响东南沿海的台风我国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长江中下游 7-8 月份的伏旱;蒙古高压考点 20: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 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考点 21: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洋流: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或从高纬流向低纬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或从低纬流向高纬考点 22: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 (30)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 (60 )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40 S 附近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沿岸气候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渔场的形成:寒暖流交汇日本北海道渔场、英国北海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上升流秘鲁渔场(厄尔尼诺现象)洋流对航海的影响:顺洋流航行船速较快;逆洋流航行船速较慢污染物:可以加快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