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语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知识精讲 开明版 试题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5KB
约11页
文档ID:207448337
初三语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知识精讲 开明版 试题_第1页
1/11

初三语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论雷峰塔的倒掉》二. 重点、难点分析1. 了解评论、杂文和读后感的特点,增加议论文知识 2.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议论中记叙的作用3. 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和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三. 新课讲解:1. 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杂文,是一种文艺性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而以议论为主杂文的特点是及时反映社会重要问题,内容广泛,形式灵活,短小精悍语言形象、生动、深刻2.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杂文,选自《坟》,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第一期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不断发生分裂,有一批文人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提倡“整理国故”、“保存国粹”,鼓吹尊孔读经,妄图用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封建军阀的统治1924年9月25日杭州西湖南边的雷峰塔倒掉了,有人(封建复古派)便借题发挥,重弹“保存国粹”的老调对此,鲁迅先生写下此文,抨击封建道德礼教和封建复古主义3. 生字:禅(chn) 恙(yng) 荼(t) 诽(fěi) 髓(suǐ) 嫉(j) 氓(mng)鬟(hun) 钵(bō) 盂(y) 祭(j) 俶(ch) 雌(c) 锥(zhuī) 4. 词语:夕照——傍晚的阳光。

这里指傍晚太阳光照耀下的景色 禅师——对和尚的尊称 田夫野老——农夫、乡下人 村氓——村民 脑髓里有点贵恙的——思想里有点毛病(指封建思想)的人贵恙,原来是对别人的病的客气说法,这里有讽刺的意味 荼毒生灵——残害人民荼毒,毒害、残害生灵,人民、百姓 腹诽——嘴里虽然不说,心里认为不对也作腹非5. 文章的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从作者心理活动的角度,论证雷峰塔倒掉的迫切性第二部分:4—7段通过客观的深入分析,论证雷峰塔倒掉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8—10段从法海的可耻下场,论证雷峰塔倒掉的必然性1)第一部分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三个方面论证雷峰塔倒掉的迫切性三个方面集中反映了作者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情和希望它倒掉的迫切心理第l段,说“雷峰夕照”虽是“西湖十景之一”,但作者却说“并不见佳,我以为第2段,作者详细地引述民间传说“白蛇传”,指出法海造起的雷峰塔是一座“镇压之塔”第3段,作者看到“破破烂烂”的塔,知道里面没有白蛇娘娘,但两次重复“心里就不舒服”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情这种心情是由于作者把现实的塔化作了传说中的塔,并且将它们一并看作封建势力的象征,因而“希望他倒掉”。

在内容上,这一部分有两个层次:第一,作者“希望他倒掉”的直接原因是出于从小产生的对白蛇娘娘的深切同情;第二,作者看到现实的塔并听说它已倒掉,“希望”变为欣喜,根本原因在于他已把雷峰塔作为封建势力、封建思想的象征加以讨伐和抨击2)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雷峰塔倒掉的合理性:第4、5段引证普天下的人民对雷峰塔倒掉的欣喜,说明这顺乎民心第6段,分析法海的所作所为,说明雷峰塔倒掉顺乎情理第7段,引用玉皇大帝拿办法海的传说,说明雷峰塔倒掉顺乎天意 如果说,第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雷峰塔倒掉的一种愿望的话,那么第二部分是从客观的深入的分析中,论证了雷峰塔倒掉的合理性:对民心所向的事实分析,对法海招是搬非以及出于嫉妒的哲理分析和对玉皇大帝惩办法海的传说故事的辩论分析这样精辟的分析无可辩驳的证明雷峰塔倒掉的合理性3)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雷峰塔倒掉的必然性:第8段,通过法海无处栖身的可耻下场的具体描述,证明他的阴谋必然失败,从而论证雷峰塔倒掉的必然性第9段,通过白蛇娘娘和法海出乎意料的两种不同结局,论证雷峰塔倒掉的必然性第10段,运用简洁通俗的口语,斩钉截铁的口气,以作结的方式,论证雷峰塔倒掉的必然性这一部分,有事实,有分析,有结论,既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又引人深思。

6. 分析课文:以“我”对“雷峰塔倒掉”一事(具体对白娘子、法海二人)的态度为线索1)对雷峰塔(1、3、10段)“听说”、“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破破烂烂”、“并不见佳”、“惟一的希望,就在……倒掉”、“看见……就不舒服”、“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它倒掉”、“活该”――→无关痛痒,并无遗憾,鄙夷反感2)对白娘子(2、3段)故事概括:许仙救蛇―→白蛇报恩―→法海藏许―→白蛇寻夫―→白蛇中计―→被塔镇压白娘娘的性格特点:善良、追求幸福、勇于反抗―→对白娘娘同情、赞赏(重点分析第3段)(3)对法海(6、7、8、9、10段)“本应该只管……”、“偏要……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的的确确应该由法海负责”、“现在只有……,非到……出不来”、“活该”法海是一个和尚,而且是一个得道的禅师;法海对白娘娘之事横加干涉,并使用暴力―→对法海多管闲事的不满,对其施加暴力干涉、破坏别人幸福的行为的谴责4)总结:从“我”对白娘娘的赞赏同情,对法海的不满,到希望雷峰塔倒掉,可以看出“我”对封建秩序即封建礼教的不满,希望打破封建思想束缚的强烈愿望和对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并预示着压迫人的人和秩序终将垮台。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禅师(chn) 脑髓(su) 祭祀(s) 锥底(zhūi)B.赋予(y) 荼毒(t) 屯门(tn) 思忖(fǜ)C.发梢(shāo) 钵盂(bō) 矍铄(ju) 鬓角(bn) D.倚赖(li) 涔涔(chn) 掠起(lě) 歼灭(qiān)2.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注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村氓(mng 民) 驯良(xn顺从)B.贵恙(yng 病) 胜迹(shng 优美的 )C.海滨(bīn 靠近) 嫉妒(j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 D.溃退(ku 溃决) 腹匪(fěi 说别人的坏话)3.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不辍劳作 相时而动 精神焕散 漠然置之B.荼毒生灵 阿谀奉承 遗害后人 怨天犹人C.招事搬非 通霄达旦 真知拙见 鞠躬尽萃D.磋砣岁月 敷衍塞责 接重而至 耳濡目染4. 下列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计策 决策 策略 束手无策B.薄膜 轻薄 鄙薄 妄自菲薄C.诚恳 诚实 诚然 诚有此事D.低头 低声 低地 眼高手低5.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 )1)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 ,叫亮星云。

2)它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们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 .3)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把它的 洒向万水千山4)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星在闪烁着将熄的 A.光彩 光辉 光亮 光芒 B.光辉 光彩 光芒 光亮C.光亮 光彩 光辉 光芒 D.光亮 光芒 光辉 光彩6.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B.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C.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D.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7. 在括号里填写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被网的那棵树变成光秃秃的,而未网的长得枝叶茂盛这是为什么?( )昆虫可以从网眼飞进去,( )昆虫的天敌——飞鸟( )飞不进去,( )昆虫在网里自由自在地吃树叶,直到把叶子吃光为止而露于自然界的未网的那棵树,( )也有昆虫吃叶子,( )同时( )飞鸟也在不断地吃昆虫,这就保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状态。

A.因为,而, 却,所以,虽 但 由于 B.因为,但是,却,因此,虽 但 由于C.虽然,而, 却,所以,虽 但 由于 D.因为,而 却,所以,如果,就,由于8.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历史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人类的发展,往往是受到外界的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C.这家工厂生产的压力锅质量不错,但是价格也不贵D.如果作者的想像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迹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9. 按顺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一项是:( )“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在以往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①任人唯亲、唯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②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③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

④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⑤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A.②③①④⑤ B.①②③⑤④C.②①③⑤④ D.②③①⑤④10.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雎鸠(jiū ) 窈窕(yo ) 湄(mi )B.寤寐(wǔ ) 琴瑟(s ) 涘(āi )C.溯洄(shu ) 蒹葭(jiā ) 坻(dī )D.碣石(ji ) 竦峙(sǒng ) 沚(zhǐ )11. 下列加点字字形、注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之迂(yū 曲折,绕远) 杂然相许(hǔ 赞同)B.惩山北之塞(chng 苦于) 何苦而不平(kǔ 愁)C.汝心之固(nǚ 你) 寒暑一节(y 一个)D.操蛇之神(cāo 拿) 始龀(chn 牙齿)12. 与“以君之力”的“以”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残年余力 B.河曲智叟亡以应C.以伤先帝之明 D.必以情13. 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达于汉阴 B.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树林阴翳 夫战,勇气也C.虽我之死 D.而山不加增 虽不能察 面山而居14. 下列语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他的诚心感动了天帝B.聚室而谋:聚集在屋中谋划C.河阳之北:黄河北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