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974.11KB
约16页
文档ID:44789490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_第1页
1/16

叹 皿卿口试论 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川»程华平本文以 吕天成《曲品》、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与 《远山堂剧品 》、高奕《新传 奇品》等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戏曲品评批评的定品原则、品评批评的具体方法加以分析与总结,以揭示品评批评在我国戏曲理论批评中 的独特价值这对进一步了解古代戏曲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批评观念,探究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 民族特点,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众所周知,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涉及到表现内容、人物、情节、结构、文辞、音律、搬演等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剧作家在创作时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同时也是品评批评的主要内容批评者只有对各种戏曲要素作出全面的考察与衡定,才能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因而,如何评定戏曲作品的优劣 与作家的成就高低,实非易事吕天成曾颇有感触地指出:(1〕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0 8Bz 确吧24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4 0 4践讲戏曲 研 究第七十八辑“传奇定品,颇费筹量l〕祁彪佳也深有同感:“文人善变,要不能设一格以待之〔2〕因此,吕天成与祁彪佳等人在品评作家作品时,首先必须建立戏曲评价的原则与标准,并以此来衡量作家作品。

综合考察《 曲品》 与 《远山堂曲品》的 品评方法,可以梳理出下列几条原则:1.“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个与文学 密切相关的重要思想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 人,可乎?”〔3〕他认为要正确地理解古人的作品,领会古人的思想,仅靠阅读作品是不够的,还要深人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只有深人地了解作者其人,才能更为准确地理解他的作品孟子“知人论世”说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吕天成与祁彪佳也受其启发,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个性才能、情趣爱好、审美追求等来品评其作品吕天成《 曲品》将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的作品列为“具品”,并评价道:“李开先锉部贵人,葵邱隐吏熟膳北曲,悲传塞下之吹;间著南词,生扭吴中之拍才原 敏赡,写冤愤而如生,志亦飞扬,赋通囚而自畅在这段论述中,吕天成交代了李开先由朝廷要员,因得罪权贵而被罢职闲居的人生经历,认为李〔1〕吕天成《曲品》卷下,载《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22 3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5 9年版凡文中涉及吕 天成著作的引文未注 明出处者,皆见本书〔2〕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曲品凡例》,载《 中国古 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7页。

凡文中涉及祁彪佳 著作 的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见本书〔3〕 《孟子·万章章句下》,载朱熹( ( 孟子 集注》,第 8 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7年版试论中国古代戏 曲的品评批评邵5开先把官场上的遭遇与受到迫害的悲愤融人到了剧作之中,因而“写冤愤而如生”,在《宝剑记》中将林冲发配沧州时的满腔冤愤、夜奔梁山时的慷慨悲壮,刻画得栩栩如生,酣畅淋漓又因为李开先“曾两使上谷、西夏,访问军情苦乐,武备整废,慨然以功名 自见1〕“当时壮年,便有鞭挞四夷、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之志’,〔2〕因此,他的散曲风格悲 凉而雄壮同样,由于李开先对流行于苏州一带的 昆山腔声律不了解,因而,如果按照昆 曲的声律来要求,他的剧作就不适合昆曲演唱,以至“吴侬见消’,〔3〕在评价汤显祖时,吕天成说:“汤奉常绝代奇才,冠世博学周旋狂社,坎坷仕途……情痴一种,固属天生;才思万端,似挟灵气……丽藻凭巧肠而溶发,幽情逐彩笔以纷飞逮然破噩梦于仙禅,嚼矣销尘情于酒色熟拈元剧,故琢调之妍媚赏心;妙选生题,故赋景之新奇悦目从汤显祖的宦途遭遇、个性才华、性情爱好等方面,揭示了汤显祖剧作的艺术风格特点与形成原因祁彪佳也颇谙 此道他在评价 单本《蕉帕记》时说:“搓仙生而不好学,故词 无腐病;生而 不事家人产,故曲无俗情。

且又时以衣冠优孟,为按拍周 郎,故无局不新,无词不合… …此君于词曲,询有天才他认为单本剧作“无腐病”、“无俗情”,局新词合,完全与他超尘脱俗的个性有关他评价汪廷呐《长生记》,认为汪氏热衷于描写“入道成仙,以至显化济世之〔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 《 李 少卿 开先》,第37 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 5 9年版2〕 李开先 (闲居集》卷5《 塞上曲序》,卜键笺校《李 开先全集》(上),第4 4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抖年版〔3〕 沈德符 《 顾曲杂言·南北 散套》,载《中国古 典戏曲论著 集成 》(四),第20 3页26 6戏曲研 究第七十八辑事”,也与他信奉道教 有关他在评汪宗姬《丹管记》时 说:“汪宗姬,诗人 也,故 其为词 多风雅评徐应 乾《两诗 记》云:“徐君官医巫,以强项为当事所扼,乃直记其事;而盛斥李宁远、赵中承,快其胸臆,不顾悠悠之有口也”等等,都是结合作家情况来评价作品的,这对于正确认识剧作特点,无疑有很大帮助2.“溯源而得委”无论是吕天成,还是祁彪佳,他们常常将具体的作家作品放到特定的戏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吕天成在交代撰著《曲品》 的方法时说:“予虽 不遵古而卑今,然须溯源而得委,仿之《诗品》,略加诊次。

所谓“溯源”,就是钟嵘《诗品》所说的“致流别’,〔1〕,也就是将作品放在 历史 发展中考察其 传承、演变情况在《 曲品》“上上品”中,吕天成评《拜月亭》云:“元人词手,制为南词,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见宝,遂开临川玉茗之派他指出汤显祖善于学习元代戏曲,剧作风格明显地受到元人剧作的影响,这是非常符合汤显祖创作实际的吕天成评邵灿《香囊记》 云:“词工,白整尽填学问此派从《琵琶》来”指出《琵琶记》典雅藻丽的 曲辞、卖弄学问与逞才习气对《香囊记》的影响吕天成还多次强调,明代 剧作家受元杂剧的影响很大他评《 玉环记》 云:“此肇括元《两世姻缘》剧,而于事多误评《金丸记》云:“元有《抱妆盒》剧评《双 鱼记》 云:“杂取符节事、《荐福碑》剧中北调,尤佳评《合衫记》 云:“此乃元剧《公孙合汗衫》事,曲极 简质评《桃符记》云:〔1〕钟嵘( (诗品序 》,陈延杰《诗品注》,第3、4页,人民文 学出版 社196 1年版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 2 67“即《后庭花》剧而敷衍之者吕天成不仅梳 理剧作之间 的传承关系,而且,屡屡指出前人作品对后来作 家的影响他在评《孤儿记》时说:“事佳,搬演亦可……近有徐叔回所改《八义》,与传稍合,然未佳。

评《金印记》 云:“季子事,佳……今有张仪而改名《纵横》者,稍失其旧矣评《埋剑记》 云:“郭飞卿事,奇……此事郑虚舟采人《大节记》矣《大节记》以昊永固为生不仅指出了题材的传承情况,而且还分析了各自的得失,给予了一定的评价祁彪 佳在品评作品时,也 每每 运用“溯源 而得委”的方法他在评《玉合记》时说:“骄骊之派,本与《玉块》,而组织渐进自然,故香色出于俊逸评《 玉块记》 云:“以工丽见长,虽属词家第二义,然元如( (金安寿》等剧,已尽 填学问,开工丽之端矣评《花园记》云:“其事大类《荆钗》、《风筝》”等等,不一而足从上面的列举中可以看出,这种“溯源而得委”的方法是与评价戏曲创作成就的高下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在对作品“推源溯流”的时候,已经把自己对作家作品成就高低优劣的评价寓于其中了另外,吕、祁 两人在评价明代戏曲作品时,时常从情节、曲辞、风格、意境等方面,分析明代 戏曲创作受元杂剧影响 的情况,这本身就说明他们 对这些作品 的推许,因为在明人心目中,元杂剧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从中也会发现“溯源而得委”的品评方法与品评等第的紧密联系3.“黄钟、瓦击,不容并陈”在品评批评中,“比较法”不仅是作为“溯源法”的补充而存在的,而且更是区分品第等级的重要 依据。

溯源法”侧重于纵向的分析,揭 示的是作家作品之间传承与影响 的关系26 8戏 曲 研 究第七十八辑但不同作家、作品之间 的优劣高低,所谓“黄钟”与“瓦击”,只有通过比较分析才能确定因此,“比较法”侧重于横向分析,借助比较的方法来确定作品的瑕瑜美丑吕天成评《三元记》云:“冯商还妾 一事,尽有致近插入三事,改为 《四德》,失其故矣认为 《四德记》将一个充满人情味、世俗情的冯商还妾故 事,变成了“好人有好报”的道德说教,失去了原作的特色评《青莲记》 云:“纪太白事,简净而雅不入妻子,甚脱洒《彩毫》 虽词藻较胜,而节奏合拍,此为擅场从剧作、人物、语言、搬演等方面,指出了《青莲记》的成就,而对同样取材于李白事迹的 《彩毫记》,则认为除了“词藻较 胜”外,远比不上《青莲记》评程叔子《望云记》云:“载狄梁公事,俱核词亦斐然吾越金雯亦有《望云》一记,调虽不佳,而中有二张召幸、对博赌裘、怀义争道、三思遇妖诸事,演之可观又评金怀玉《望云记》 云:“词未佳,远逊程叔子所作然其纪梁公妙事殆尽,演甚好吕天成在比较每一部剧作优劣的时候,既指出其不足,又对各自的优点加以肯定因而,通过这些比较分析,客观、公允地确立了这些作家创作成就的高低与作品 的优劣。

4.“予则 予,夺则夺”要做到客观、准确地品评作家、作品,还有 一条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要求 批评者“为词场董狐”吕天成与祁彪佳要对当时曲坛数以百计的作家 与数百部剧作予以品评,没有这种秉笔直书 的严肃态度与客观精神,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这些剧作家,论地位有尊卑之别,论与品评者的关系有亲疏之分但吕天成、祁彪佳并没有将这种尊卑、亲疏关系作为评定作品高下优劣 的依据,不因其亲而拘以情,不以其尊而讳其过,该予则予,该夺则夺,一切从作品实际出发,力求做到客观公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浅g允吕天成受钟嵘《诗品》对作品“预此宗流者,便 称才子”的 品评原则影响很大,〔1〕对那些成就不高甚至低劣的作品,没有给予品评:“其不人格者,摈不录”,但对于那些“人格”的作品,则又显示出较为宽 容的一面,多从积极赞赏的 角度予以榆扬,以至王骥德批评吕天成“人人珠玉”、“略无甄别’ ,〔2〕比如,吕天成就把自己所尊崇的沈憬全部1 7种剧作都列为“上上品”对此,祁彪佳表示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即使是同一个作家也会“时有工拙”、同一部作品也会“间有长短”,那么,就应该分别瑜 瑕,甄辨雅俗,不以长掩短,不以雅盖俗因此,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将 沈曝“他作人雅,了,《博笑记》、《四异记》人“逸”,将其“初笔”《红菜记》则列为“艳品”。

对于汤显祖,将其“四梦”中的 《牡丹亭》、《邯郸梦》、《南柯梦》都列人“妙品”,而将其未完成的《紫箫记》及《紫钗记》列为“艳品”,并具体指出了两剧的不足:“有曼衍处”、“传情处太觉刻露,终是文字脱落不尽处”即使在品评亲友剧作的时候,祁彪佳也不以情感 代替理性,随意拔高,力求客观公允他把长兄麟佳《太室山房四剧》列为“雅品”,把骏佳的 《鸳 鸯锦》列 为“艳品”,将穿佳的 《眉头眼角》列为“逸品”与祁 彪佳有密切交往的友 人,如冯 梦龙、袁于令、王元寿、张岱、孟称舜、谢弘仪等,祁 在评论他们作品的时候,没有不论良秀,一律视为美玉,而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虚美,不掩恶,像董狐一样秉笔直书〔1〕钟嵘( 诗品序》,陈延杰(诗品注》,第3、4页〔2〕王骥德《曲律》卷4(杂论第三十九下》,载《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 成》(四),第17 2一17 3页270戏曲研 究第七十八辑吕天成和祁彪佳在戏曲品评过程中,创作性地运用了一系列有效的品评方法,为我国古代戏曲批评方法的成熟与完善作出积极贡献1.总体评价与具体批评相结合无论是吕天成的 《 曲品》,还是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及《远山堂剧品》,抑或是清代高奕的《新传奇品》,他们在品评作家作品之前,都先以序言的形式,总体提出自己的戏曲思想。

如吕天成在品评嘉靖以前的作家与作品时,先从宏观角度对他们的成就予以总体评价:“赏其绝技,则描画世情,或悲或笑;存其古风,则凑泊常语,易晓易闻有意驾虚,不必与实事合;有意近俗,不必作 绮丽 观不 寻宫数调,而自解 其张;不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