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22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通用22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篇1 一、 初一(1、2)班语文管理目标 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复习,取得理想的成绩,特制订复习计划如下: 1、12月14号之前结课,然后进入复习阶段 2、检查基础,阅读训练交叉进行基础复习要把一班和二班抓紧,重视小测验,基础内容要人人满分,尤其是重点抓二班通过这次月考初一一班基础部分这次错误也较多,在紧抓二班的同时也不要放松一班的基础部分的内容,同时提高两个班的成绩 3、目标:与月考相比,1、2两个班平均分提高1分,1班没有不及格的,2班不及格人数减少2人 二、具体复习内容: 1、1-4单元生字的复习 2、附录10首古诗的复习 3、15课4首古诗的复习 4、文言文《论语》《虽有佳肴》《河中石兽》《世说新语两则》4、名著《繁星 春水》 5、阅读:记叙文 比如重要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同学们需要仔细研究课堂笔记,争取不要在这里丢分,说白了,这里比拼的是记忆力了 课内文言文方面,《世说新语两则》《论语十则》是首选复习篇目,从课下注释的字到句子的翻译,文章的理解,都是重中之重。
不可不仔细有的学校直接划定篇目,这更方便复习了 有的学校有课外文言文阅读,这对于大部分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校来说相对比较少,这里就不在赘述 6、写作部分 这一部分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来说,要求比较明确: 第一: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尽量不要有,否则会被扣分 第二:不要忘记把题目抄上,或者把半命题补全 第三:不要保持小学时候的三段论文体 第三:审题要看仔细,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写进入初中以来的事,你可千万别写小学时候的啊! 第四:建议准备一些素材,可以在自读课本中与第三单元同步的文章里迁移一些为我所用,当然,这里不是让你直接抄写,我的意思是如果碰上这类素材,岂不妙哉啊!另外,再准备一些传统的题目的文章,比如《难忘的一件事》《童年》《秋之韵》《成长》《一个熟悉的人》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可是包罗万象,要注意素材的嫁接,作文要用如下的格式: 第一段:排比式的开头,增强语言气势建议三行左右结束本段 第二段:写一个自然过渡的段,不能做到承上,最好做到启下免得文章显得突兀 第三段:写你要写的故事,或者你要大发特发议论的东西,这里是最详实的部分,大量的描写,修辞都尽量这里呈现吧,当然,这里你可以把第三段分两个到三个小段,具体情况具体操作吧。
第四段:故事或者议论已经说完了,这个时候你要说说你想表达的道理了,这个段落就是中心了,没有这个段落,我们就不知道文章到底要说些什么内容了 第五段:也叫可有可无段,如果你第四段已经结尾了,那么这一段可以不要,否则,第五段可以点题,升华一下主题,尽量用修辞结尾,与开头照应,增加文采 三、 班级管理 1、 初一一班的期中考试和月考成绩较好,要更细化班级管理,争取保持并提高一班成绩 2、 年级100名目前成绩还可以,要注意对这部分同学学习的指导 3、 提高一班的数学成绩,多关注数学成绩较弱同学的学习状态,多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4、 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篇2 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两周左右的时间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我们语文组将做以下的具体安排: 首先是文言文知识的复习 我们打算利用4节课复习,每一节课复习一到两篇文章,主要以学生的知识的记忆为主,同时,依据文章特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重要的句子,牢记词语含义以及句子的解释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小课的时间,以课堂的检查、检测等反馈的形式,及时的查缺补漏。
总之要充分的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课本中的重点注释、重要词句,对所学知识做到熟记于心 其次,是现代文的复习 我们则打算采用5节课的时间进行复习现代文其中用2节课的时间将文章的字词和要求背诵的地方加以巩固并检查其他的3节课的时间,我们则主要以课外阅读文章的练习来发现学生答题中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借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答题能力 第三,其他知识的复习 用1到2节课左右的时间,针对考试题所涉及的病句修改、句子仿写以及拓展运用题目,精选部分的练习题目,在练习和指导中,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适时的穿插几次练习、测试通过练习来发现复习中存在的那些问题,与此同时,教师的讲解、讲评要侧重于答题的方法的指导 总之,我们语文组将利用最后的时间,给学生以指导,力争最后的胜利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四、研讨思考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写对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1.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并自主解决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3)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自由探究 学生朗读后,思考体味以下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模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是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⑤“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3.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2)作者紧扣这一点,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5)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二、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一下,在写法上本文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