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准诗歌2. 对照《观潮》的内容,把握字词,理解诗意3.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照《观潮》的内容,把握字词,理解诗意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都说“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了课文《观潮》,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歌二、讲授新课1.解释诗题“浪淘沙”是什么意思? 明确: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2.简介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3.诵读,理解诗意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4.默读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准出来,也可以借助注释或字典帮助理解点拨重点词语:须臾:片刻却:退,退回海门:海口,江河入海处5.《观潮》,交流诗句的意思明确全诗的意思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三、细细品读,感悟诗境1.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讨论交流2.赏析“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想象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四、巩固练习1.多种形式朗读这首诗,抒发你学习本诗的感受?2.全班交流,比一比谁读的有感情 3.谈一谈你学习本诗的感受五、总结梳理同学们,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壮美丽的景象,抒发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