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南岛犬蝠食性、栖息地类型和棕果蝠活动规律的研究

lizhe****092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6MB
约44页
文档ID:47248843
海南岛犬蝠食性、栖息地类型和棕果蝠活动规律的研究_第1页
1/44

中文摘要果蝠( F r u i t b a t ) 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有1 0 种左右的果蝠( 对于确切的果蝠种数国内不同学者从争议) ,分布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各省,其中犬蝠( C y n o p t e r u ss p h i n x ) 和棕果蝠( R o u s e t t u sl e s c h e n a u l t i ) 是华南地区最为常见的果蝠种类,此两种果蝠取食大量的野生和栽培水果,栖息地和人类活动区重叠,种群数量较大,和人类关系密切.犬蝠( Cs p h i n x ) 是海口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果蝠,属于近危兽类对其生态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犬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为野生动物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从2 0 0 5 年l O 月至2 0 0 6 年1 月,采用直接观察法、拾遗法、粪便分析法并结合雾网采样法对本地区犬蟮冬季的栖息类型及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犬蝠主要栖息在椰子等棕榈科树上以及废弃的房屋中;其食物包括9 科1 1 种植物的果实、2 科2 种植物的叶片和1 种植物的茎栖息地调查发现犬蝠利用椰子树的叶子、废弃的房子和古庙作为日栖息地场所,除少数独居个体之外,多聚集成2 一1 9 只的小群。

从2 0 0 5 年1 1 月2 5 日到2 0 0 6 年1 月1 4 日,在海口市秀英区进行了棕果蝠( 足l 嚣c h e n a u l t i ) 无线电跟踪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棕果蝠雌雄离开日栖息地的时间无显著差异( T - t e 瓯脚.8 5 3 ,p o .0 5 ) ’b u t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w e 北d e t e c t e di nf o r a g i n ga c t i v i t yt i m eb ys 雠a tn i g h t ( T - t 瞄t , t ' - 一5 .2 ,p 3日期:五团,尘: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海南师范大学有关保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图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阕本入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l ! I [ 左翌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砭1f ! ,- .’) 日期: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 果蝠分类地位翼手目( C h i r o l 帅e r a )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计分布有1 8 科1 1 0 7 种l q ,将近占整个哺乳动物类群的l /4 ,是真正会飞行的哺乳动物,分为两个大类:大蝙蝠亚目( M a g c h i r o p t e m ) 和小蝙蝠亚目( M i c t o c h i t o p t c m ) 。

果蝠( 鼬b 缸) 在分类地位上隶属于翼手目大蝙蝠贬日,它是狐蝠科( P t e r o p o d i n s e ) 和叶口蝠科( P h y l l o s t o m i d a e ) 的总称,果蝠( f i ' u i tb a t )在外部形态、定位方式以及食物组成等方面上和小蝙蝠亚耳( k i i c r o o h i r o p t e r a ) 的种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讲,果蝠不具鼻叶,耳的结构较小蝙蝠亚目简单没有耳屏j尾膜通常较窄,尾短甚至缺失和小蝙蝠亚目利用回声定位信号探测,捕捉食物的方式不同的是:果蝠( f r u i t b a t ) ,除了R o u s e t t u s 和E p o m o p h o r u s 的少数种类外多数种类果蝠利用视觉和嗅觉定位和探测外部环境先前在食性方面的研究表明所有的果蝠都取食水果,花,部分种类还取食花蜜,花粉等2 果蝠的种类及其分布果蝠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叶口蝠科( P h y l l o s t ‘m i d ∽) 的蝙蝠具有回声定位功能,这个科的蝙蝠仅仅局限在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称为新大陆果蝠;狐蝠科( P m r o p o d i d a c ) 物种分布范围广泛,从非洲、中东、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洋岛屿、南亚大陆、大西洋上岛屿、澳大利亚、新咯里多尼亚( 岛) 、斐济、汤加、萨摩亚群岛哺太平洋】都有分布,也被称为旧大陆果蝠”】 O .0 5 ) .表4 .1 无线电跟踪棕果蝠的活动参数T a b l e4 - 1P a r a m e t e r so f a c l i v i t yo f R o u s e t t u sl e s c h e n a u l t id u r i n gw i n t e ri nH a i k o u棕果蝠雄性在夜间的总活动时间为M I :3 8 7 .5m i l l ( S D = 2 0 .1 ,r a n g 产- ' 2 8 5 - 4 8 1 ,N 2 1 2 ) ;M 2 :3 9 8 .1m i n ( S D = 2 0 .2 ,r a n g e = 2 8 9 - 4 7 0 ,N 一8 ) 。

雄性个体平均夜间活动时间为3 9 1 .8m i n( S D = 1 4 .2 ,r a n g c 一- 2 8 5 - 4 8 1 ,N = 2 0 ) 雌性的夜问活动时闻为F I :5 3 3 .7m i n ( S D = 2 1 .4 ,r a n g 萨4 1 5 ·5 8 9 ,N = 田( 表4 - 1 ) 雌雄在夜闻的活动总时间有显著的差异( T - t e s t , t = - 5 .2 ,p 、番石榴( P s i d i u mg u a j a v a ) 、苦楝( M e l i aa z e d a r a c h ) 、野芭蕉( M u s 饵s p p ) ,X - r 栽种的香蕉( M u s an a n a ) 等为食物榕果似乎是它们非常重要且稳定的食物资源,粪便分析证明了这一点由于榕树通常是点缀分布子次生林中,而且果实成熟具有非同步性,在食物资源不丰富的时候成为棕果蝠潜在的食物虽然不同的果实营养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各种榕果的钙、氨基酸、纤维等含量都相当高 1 5 9 , 6 0 , 6 1 , 砬l 通过取食榕果,比如对叶榕m 鼬础纫,棕果蝠能维持能量和营养平衡。

在夜间的实地观察也发现棕果蝠取食苦楝和香蕉,在距离日栖息地5 0 0 米的一个棕果蝠临时栖息地,我们发现了它们携带苦楝到这个地方进食,并吐出种子;栖息地下堆积有大量苦楝的种子在活动比较频繁的1 个香蕉园内,曾看到3 只棕果蝠取食香蕉在谷地和丘陵地带,通常有野芭蕉呈斑块状分在,而且往往有几棵成熟的芭蕉树我们的无线电遥测定位点常常包含有这些野芭燕植株按照无线电追踪结粟,我们常常能在它们活动频繁的地方搜查到榕树、野芭蕉和香蕉园例如,跟随雌性个体F l ,我们发现了3 个人工种植的香蕉园,而这3 个香蕉园和F l 的取食活动区域重叠较大( 图4 - 3 ) 另外,它们的取食活动路线经常是可以预见的,通常来说,当我们监测弼一定的路线后接连几天,这个个体都重复利用这条飞行路线飞往取食地比如说,对M 2 的连续7 天的观察,证实它每天按着一条固定的路线一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灌渠向南飞往它的取食地( 图4 - 3 ) 这个人工灌渠一直延续到一个名埘玉风的水库,两岸植物繁茂,分布有许多野生芭蕉.同样,雌性个体F 1 连续3 个晚上光顾同样的两片香蕉园,飞行路线完全一致( 图4 0 ) N∞W1 即圈4 - B 拣果蝠的无线电遥渊位点_ 及人工香蕉圈的位置.·o - 代表目栖息地E 露聪4 - 3R a 矗o - U s c l m 礓p o s i u a e so f 忍凇| l 王l t ‘li 衄c 钿释∞妇a £l d p o s i f i m so f3b 垃t 媳g 酊d 箍l ,。

O i n d i c t i n gd t e 向r o o s t .由于样本数量小,无法检验棕果蝠雌雄两性之间的家域差异;但雌性的取食地明显大于雄性( 图4 - 1 ) ,可能反映了其繁殖季节额外的能量需求( 研究期同处于交配繁殖期) 3 只标记个体之间家域有部分重叠,例如M 2 和F I ( 圈4 .1 ) .W m k e l m m me ta l 研究小长舌果蝠( m a c r o g l o s s u s 翮m 啊埘≯韵家域时认为:这种果蝠可能是利用气味来标记个体的家域,当其他个体侵入领域时,它会根据气味来辨认入侵个体的性别、年龄或繁殖特征【蜘.我们无法测出棕果蝠是否保卫食物资源,但结果很明显地显示,这3 只个体的取食地重叠程度比较小,这也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样本少的缘故,更多的个体标记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许多狐蝠科物种也是可以发声韵,我们在人工喂养的笼予里经常昕到第四章无线电追踪研究棕果蝠的冬季活动规律棕果蝠互相威胁的声音;声音是依靠舌部敲击发出的,虽然没有回声定位功能,但在社群行为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另有一种狐蝠科物种——犬蝠( C y n o p w r u as p h i n x ) 在本地区存在,可能是棕果蝠潜在的食物资源竞争者。

我们没有研究这两种果蝠在本地区的共存机制以及它们的生态位关系但唐占辉等J 、.( 2 0 0 5 ) 在西双版纳地区研究这两种果蝠的食性时,发现犬蝠与棕果蝠在食物资源方面有竞争【卅从捕获的犬蝠和棕果蝠的舌头伸展程度以及门牙的退化程度推断,它们可能部分地分离食物资源:花蜜可能是棕果蝠重要的食物资源,因为棕果蝠的舌头伸展能达到4 0 衄以上:而犬蝠强健的牙齿可以取食甘蔗,棕果蝠则不去取食本研究是在冬季食物资源相对贫乏的时候进行的,我们推测夏季食物充足时,它们的家域可能要缩小;同时,通过比较狐蝠科群屠生活的果蝠和独栖的果蝠的家域大小( 表4 .2 ) ,我们预测:群居的果蝠可能有较大的家域结论我们在海南岛进行的关于犬蝠冬季食性及栖宿地类型的实验发现:海口犬蝠在冬季的食物组成主要包括苦楝( M e l i aa z e d a r a c h ) 、对叶榕( F i c u sh i s p M a s ) 等9 种野生植物,番石榴( P s i d i u mg u a y a v a ) 、番荔枝( A n n o n as q u a m o s a ) 2 种栽培植物;调查中还发现犬蝠取食桑科( M o r a c 圮a e ) 和芸香科( R l 妇∞∞) 2 种植物的叶片以及禾本科甘蔗属甘蔗( S a c c h a r u m 砀幼忍们肼) 的茎( 表3 ) 。

独居或者集小群,他们栖居在人工建筑( 包括古庙和废弃的房屋) 食物组成在不同月份之间稍有差异( 表三) 犬蝠在取食过程中对野生植物的取食频率要远远高于栽培果实( F i g .4 )利用无线电跟踪技术在海口秀英区进行的棕果蝠的冬季活动规律的研究从收集到的数据的统计分析上面来看,雌雄棕果蝠个体在出飞开始活动的时间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T - t e s t , t - - O .8 5 3 ,p > O .0 5 ) .雄性个体平均夜间活动时间为3 9 1 .8r a i n ( S D = 1 4 .2 , 删8 5 - 4 8 1 ,N - - 2 0 ) 雌性的夜间活动时间为F I :5 3 3 .7m i n ( S I 》- 2 1 .4 ,r a n g e = 4 1 5 - 5 8 9 ,N - - 7 ) ( 表4 ) 雌雄在夜间的活动总时间有显著的差异( T - t e s t , t - - - - 5 .2 ,p < 0 .0 5 ) 棕果蝠有相对大的活动区( 1 1 3 8 一- 3 铂7h a ) ,平均活动区大小为2 2 8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