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广播剧编剧以及常见问题【霖】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50KB
约13页
文档ID:40942726
浅谈广播剧编剧以及常见问题【霖】_第1页
1/13

浅谈广播剧编剧以及常见问题浅谈广播剧编剧以及常见问题【【霖霖】】浅谈广播剧编剧以及常见问题【BY 霖】编剧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看于妈就知道了今天我主要浅谈下我对广播剧编剧的看法,以及我经常碰到的一些剧本问题如果非要说广播剧制作中哪个环节最重要,我认为是编剧就像电影,无论你后期特技如何绚丽,无论你是多少大牌云集,打动不了观众的故事,永远是空洞华而不实,也许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惊艳,但是想成为经典,那必须还是因为剧情动人一个好的剧本,也许cv 演技青涩,后期技术乏善可陈,也可能仍给人留下印象但是如果剧本空洞混乱,请再牛逼的 CV 后期,他充其量也只是一张美丽的画皮(问一句你喜欢《夜宴》 《无极》吗?) 这就是有的电台里不放广播剧,只让 DJ 轻轻朗诵一篇小文合着轻轻的背景音乐,也能让许多听众泪如雨下记忆深刻毕竟听 CV 你很难带入自己,但是听故事,也许里面就有你的故事我记得当时《泰囧》出来的时候,采访徐铮,徐铮当时就说过,一个导演如果没有特别想给观众讲的故事,那他最好就别去动手广播剧也一样,如果没有一个特别想呈现的故事,最好也别去做只有这个故事让你砰然心动,你才能去动手,你要把你想的你理解的这个故事,抽茧剥丝的呈现给听众。

没有哪个文(至少是专心写作的作者的文)是为某个 CV 量身定做的不是像经济人一样,为了捧红一个艺人而创作其次剧本对后期的影响是巨大的,大的很多人无法现象所谓的听不懂剧情,那都是编剧的责任一个好的剧本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后期,一个烂剧本也能毁了一个大神后期,毕竟听众不是抱着去听干音处理场景架构 BGM 铺垫而去的,何况有的烂剧本连 BGM 你都不知道怎么给他加,好的剧本好的 CV 到后期手里哪怕场景都不构架只给他配上背景音乐,他仍然能大放异彩当好剧本和好 CV 好后期碰撞到一起,激起的火花是难以想象的广播剧编剧和电视剧编剧有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画面很多人认为场景设计是后期的事情,其实不然,场景的设计应该从编剧开始到后期为止,也就是说编剧、CV、后期都是场景设计中的一员编剧更是基础编剧给出故事场景的框架并且为这个框架填充灵魂即所谓的台词CV 在配音期间赋予台词生命,建筑出角色的血肉后期进行还原编剧架设的故事、场景;配合 CV 的录音情况进行修饰润色我近几年几乎不怎么听剧了所以我只说说我接触的一些剧本中存在的问题:1、逻辑混乱这是我最讨厌也最害怕的问题,一般遇到这样的剧本,基本上就是没救了所谓逻辑,逻辑是一种说明顺序,也是一种思维规律。

有的逻辑问题是天生就有的也就是文里就存在的,比如混乱的因果关系;条例不清晰的故事脉络;铺垫不够充分的前情;总之一切不能让这个故事顺利发展下来的东西都可能是因为逻辑上有错误很多时候编剧无法做到弥补这些缺陷,甚至连发现都很困难剧本的逻辑是它的生命以及叙述这个故事的方法,任何故事都有一定的发展顺序,也许是时间顺序也许是故事发展顺序没有顺序的剧本是洪水猛兽一般听不懂,都是说这类剧本这种事情一般是因为编剧对原文没有全面的掌握,改本子的时候改一段是一段,没有一个整体感文是需要研究的,不是浅薄的放在面前拼凑一蹴而就的编剧很长时间改了后面忘记前面,有时候相似剧情间很难呼应,甚至忽略作者刻意埋下的线索让整个故事连贯,融会贯通,让整个剧的情感从无到有从浅到深都是编剧需要揣摩的为什么你的故事听起来断断续续,为什么你的感情让人觉得似有似无,为什么你的剧情常常自相矛盾,为什么你的场景非常跳跃这都是你逻辑上没有理通顺当你不可能像电影电视上打出“十年以后” “一个月以后”这样的字幕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做法才能让你剧情你的时间安全过渡且不混乱?其次逻辑问题还表现在,该让 CV 录的台词不写出来比如写 A 在巷子口被打的场景。

但通篇没给 A 写一句疼痛的喊叫甚至呻吟,那谁知道是被打的是 A 呢比如写 B 很饿把地上的包子捡起来吃,而且非要是包子也不给 B 台词,那你总不能给后期写上【给包子一个特写】 如果地上掉的是包子这种事情不靠某个角色口述出来,谁知道吃的是包子还是屎呢如果在 B 包子掉地上的时候大喊一句“我的包子”也许就没有后续问题了编剧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又需要合情合理的编排,尽量不写或者少写一些难以名状和形容的动作什么【高手跳上房梁拿东西】 【变戏法从袖子里掏出酒杯周围人发出惊叹】不是不能做掏,而是不能做酒杯所以要修改的而并不是这些动作,而是配合这些动作出现的台词有经验的后期可以修改避免这些问题,但是也要给新手后期一个出路后期不是打三国杀就算想无中生有也得能抽到这张牌该 CV 录的就得录出来,凡事一切需要发声的且必须出现的,都必须要给他设计台词正面不行就侧面,一定要反应出来2、本末倒置(其实不一定要本末倒置,可能只是一种重点模糊)这个是很常见的问题,有时候是编剧照本宣科,算是环境造就,因为照本宣科成了一般新手编剧入门的基本手段,这是基本经验不足导致的很多时候也有人为因素,很多编剧因为“很萌”某些段子,也可能会导致这样的问题。

很萌某一段,不是你本末倒置的理由不能表现人物性格,剧情发展的段子常常要考虑它是否要出现在你的剧里,就像什么你不写大段的风景描写在剧本中一样做不做的出还两说呢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也常常说不要离题,这是会扣很多分的本末倒置也分为:1)剧情的本末倒置就像如果有一本十万字的小说,讲的是一位少年成长史,那你有没有考虑你究竟要想说的是什么故事,成长史,就算是一段又一段的小故事组成,它也有大和小之分也有轻重之分你是否需要浪费笔墨详尽描写一个小故事,而忘却对主角成长影响巨大的情节再说如果有一篇五万的小文,讲的是一位少侠去参加武林大会,最终成长为一代宗师的的故事你是否太专注于描写这位少侠的儿女情长的情史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下你所谓的萌点是不是有偏颇或者你口味是不是问题甚至你脑回路是否需要修补其实就算《西游记》一路上也是有主有次有轻有重的2)角色的本末倒置抓住文的精髓,在比文更短的时间内详尽的讲完这个故事并把作者想表达的详尽表达清楚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所谓的萌点你不能因为你萌某个副 CP 就随意放大他们的戏份副 CP 是为了聚揽人气的,主 CP 是用来发展剧情的如果你过多描写对剧情帮助不大的情节,那你的故事势必要陷入停滞或者如韩剧一样冗长又拖沓的状态。

一个剧听下来,云里雾里再加上广播剧周期长,很长时间之后听众可能连剧情都不记得了对人物的安排也是非常考究,人物也可以合并,或者增加每一个人物的出现必须是有意义的,有其特定作用的,谁也不会安排一个无所谓的角色在剧情里每个角色都承担着他的命运和使命如果一个角色的出现不能给这个故事的发展提供线索,那你便要思考他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毕竟策划找 CV 也是一件工程,适当给策划降低选角的难度,能让一个人说的话,尽量不要借第二个人的口,第一是因为连贯,第二是可以降低选角色难度3、台词抓取这个问题最显著,就算不看内容看篇幅,就能看出编剧的台词抓取功力语言是否精炼谁喜欢看废话连篇的小说?那谁又喜欢听通篇废话的广播剧呢?一期下来,观众听到了什么?编剧心里要清楚你这一期交代了什么就像有的剧,看文的时候很好看,搬上播放器,怎么感觉四五期了还没听出个究竟来有的作者台词精辟干练,有的作者旁白出彩有深度这就要求编剧针对不同风格的文进行不同的修改第一种文,尽可能原汁原味的还原台词,因为这种文很大程度上台词就能充分展示角色性格,预示剧情发展这种剧做好了,就算小说乏味不深刻,但是剧萌且紧凑第二种文,深度挖掘作者的旁白,有时候可以转换到角色台词上来,因为但凡这些文,台词都是少而精,如果你把作者的旁白全部去除,你留下一副空空的骨架,听众啃起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就是有的小说为什么看的时候那么好看,听的时候那么无聊尽量避免大段独白旁白自白,这不是写信也不是有声小说,谁有功夫坐在那听你朗诵十分钟的废话?台词抓取要准、狠我说的台词抓取,不是特指对角色台词的抓取,前面也提到了那种叙述文字很好的文,编剧也可以适当抓取一些填充到角色台词中去3、细节缺陷细节不是只有后期才有,编剧、CV、后期都需要有,细节是窗台上的灰尘,你轻轻吹拂的动作就能表现这间屋子多长时间没住人可是很多时候编剧对于这样的情节选择不放入剧中,或者照搬进剧中细节是人物惊吓时候的一声呼喊,细节是场景里的人物互动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剧本 AB 在说话 C 进来了编剧潜台词上备注【A看到 C】此时 ABC 也没有说话然后 C 进来之后 A 和 C 说话了这是有声剧本的逻辑错误,你写上 A 看到 C,A 就看到 C 了?你要让听众明白 C 进来了,那是需要细节补充的有的场景很多字句,可以删减,有些场景有可能只有五个字,但是编剧却要为他写很多细节回到正题,C 进来了,你要有所表示,其次两个人在室内,C 进来了,你怎么表现是 A 看到的而不是 B 看到的?难道光靠编剧写【A 看到C】?这分明就是逻辑问题。

听众听的时候会觉得啊?什么谁来了?我怎么不知道如果经验不丰富的后期处理这样的场景的时候会很头疼有的时候听众听起来还以为本来场景里就有 C,因为他们根本分不清是 A 看到了 C 还是,B 看到了 C,还是 C 本来就在,还是 C进来了因为某些无声的动作,总有一个发现者,就像我说的,剧情里没有一个角色是废的,他的出现肯定要提供线索,那谁为这个人的出现提供线索,这是编剧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后期需要考虑的问题再次回到这个问题,这是很明显的错误,第一是后期做不出,第二是 CV 没有表现的地方就算后期做了一个人进来的动作,那你让他怎么表现是 A 先看到 C 的?听众难道不会疑惑,B 瞎了么,A 看到了 C 还和 C 瞎 BB 了半天,B 居然无动于衷?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只需要给 A 加一句台词:哟 C 你怎么来了或者给 C 加一句话:咦,A,好巧啊在这遇到你自然逻辑顺下去了,两个人也能自由的进入下一个环节上面的问题中还涉及到我遇到的一个小问题,就是场景中有三个人,AB 说着话呢,C 插入进来了,那 AC 聊起来了聊了很久,场景结束了这里也存在逻辑问题,其实细节问题常常暴露逻辑缺陷ABC都在同一个场景。

AC 聊天呢,聊了几分钟的那么长的话,B 去哪里了?B 难道像个死人一样在旁边一声不吭一动不动么?come on 这不科学人物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人的任务完成了,你让他离场,如果没有,那他和其他人或环境一定要有互动,任何角色不能剥离环境和其他角色单独存在(除了旁白) 旁白就像主持人,镜头就像一个舞台,你看到哪个舞台上小品已经开演,主持人还站在镜头中间的;又什么时候看到一个小品里面一个角色他的剧情已经演完了,一动不动的站在舞台中间的,他们要不就是下台了要不就是找了个道具隐藏起来了,谁戏份完结了还霸着场地?在场上你就得给他戏!哪怕只是几个细小的动作,也要和整个场景的大戏互动起来有声的剧,不靠表情不靠眼神,就靠互动不要写出 E 开着车跟着F很难做出,可以说只要 E 和 F 不出声,基本上没几个后期能做出E 开车跟着 F 的感觉就算做出跟着的感觉了,谁又知道是谁跟着谁呢说白了,编剧就是不要干没用的事任何角色的去留,都有作用,且都要深思4、场景薄弱不要以为,这项是后期的专职,后期负责搭建场景场景应该是编剧 CV 后期共同架构的编剧要给后期的插件架构提供线索:时间、地点、人物甚至要设定场景。

CV 要设身处地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配音很多时候后期头疼场景架构,大多数是因为编剧出的难题上一场景:房间;下一场景:房间;下一场景还是房间更可怕的是人物基本上没变过,那为什么不把场景合并算了又不是真在演小品,就算是演小品,人家有时候还能直接在台上现场换背景换道具呢你凭什么要求角色们一直在同一环境进行不同话题这怎么做出时间的过渡?比如编剧设定的场景在工地,环境嘲杂,那 CV 录音的时候时常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嘲杂环境中,轻声细语的说话是否和逻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