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控制方案一、目的为了加强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工时定额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方案二、直接人工成本的定义直接人工成本,指能归属于成本对象(已完工的或在制造中的)并且能通过经济、简便的方法追溯到成本对象的全部制造人工的补偿,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工会经费等三、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时,首先要区分各种直接作业的种类,然后再确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工时定额和和单位工时的工资(标准工资率),然后相乘就可得到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1.工时定额,即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又称为人工工时标准,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包括产品加工时间、必要的间歇时间和不可避免废品的工时工时定额一般按产品的生产工序,以时间、动作研究为基础计算确定,并按产品汇总工时定额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和劳动工资部门主持制定2.标准工资率,即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每小时支付的工资额本公司主要采用月工资制和周工资制两种制度,则可按照标准工资和用工总量,计算出标准工资率四、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执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执行就是根据该标准,从人员数量、产品工时消耗和工资水平三个方面控制人工成本的支出,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1.人员数量的控制措施:正确制定和执行编制定员2.产品工时消耗的控制措施:采取技术组织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工时消耗3.工资水平的控制措施:严格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工资、劳保福利费用的规定,认真控制本公司职工工资水平,正确地计算职工工资,合理地控制加班加点津贴的发放上述三项措施相辅相成,其实施效果相互影响五、检查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执行情况的检查,也即检查直接人工费用是否仍存在改善的空间六、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通过核算直接人工成本总额与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差额,分析差异的程度和性质,找出差异的原因和责任,据此提出改进措施以消除差异,考核各车间人工成本指标执行的情况实际达成的直接人工成本与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形成工资成本差异与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构成相似,工资成本差异也由“量差”和“价差”两部分构成1.工资成本的“量差”措由于实际使用的工时脱离标准而形成的差异,称“工资效率差异”其计算公式为:工资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2.工资成本的“价差”指由于实际小时工资率脱离标准成本而形成的差异,称“工资率差异”其计算公式为: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七、降低直接人工成本的管理措施1.经过系统性分析,从产品设计阶段直至生产作业过程,每一环节都应考虑降低直接人工成本的可能性和办法2.科学、合理地开展生产作业分配,力求使操作人员没有空闲时间,将工人的全部优势发挥出来3.购进机械设备,提高车间机械化作业程度,以降低直接人工成本需要注意的是,机械设备虽可节省大量的人工费用,但因设备投资所增加的折旧费、占用资金的成本以及大量生产引起的价格下降等因素,所以在引进机械设备时,需要做投资分析,衡量设备的投资效率4.建立机器预防保养制度,不断推进技术改造,提高现有设备的工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