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洁生产标准 铜冶炼业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14.16KB
约14页
文档ID:44573005
清洁生产标准 铜冶炼业_第1页
1/1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标 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标 准 HJ 558—2010 清洁生产标准 铜冶炼业 清洁生产标准 铜冶炼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Copper smelting industry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02-01 发布 2010-05-01 实施 2010-02-01 发布 2010-05-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环 境 保 护 部 发发 布布HJ 558—2010 目目 次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2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5 6 标准的实施................................................................ 10 iHJ 558—2010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保护环境,为铜冶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 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铜冶炼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将适时修订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0 年 2 月 1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0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HJ 558—2010 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 铜冶炼业铜冶炼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冶炼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指标分成五类, 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硫化铜精矿为主要原料的铜的火法冶炼企业 (不包括以废杂铜为主要原料的铜冶炼企业,也不包括湿法冶炼铜的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914—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 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21248—2007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534—2002 工业硫酸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YS/T 441.1—2001 有色金属平衡管理规范(铜选矿冶炼部)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2004 年 第 16 号) 《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告 2006 年 第40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熔炼 smelting procedure 指将含铜精矿,配入适当数量的熔剂、返尘、燃料,送入空气或富氧空气,将物料熔化,1HJ 558—2010 氧气与精矿内元素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产生含二氧化硫(SO2)烟气、铜锍(冰铜)及炉渣的过程 3.3 吹炼 blowing procedure 指通过向铜锍中鼓入空气或富氧空气, 将其中的铁、 硫及其他有害杂质氧化除去以获得粗铜,并将贵金属富集到粗铜中的冶金过程 3.4 火法精炼 pyro-refining procedure 指以粗铜为原料, 在高温下向铜熔体中鼓入空气, 使铜熔体的杂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以金属氧化物的形态进入渣中,然后用碳氢还原剂将熔解在铜中的氧除去,最后浇铸成合格阳极的冶金过程 3.5 闪速熔炼 flash smelting 指将粒径很小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干燥硫化铜精矿和富氧空气, 喷入高温反应空间, 使悬浮在氧化空气中的铜精矿颗粒在高温下迅速完成冶金反应, 产生铜锍、 炉渣和含二氧化硫的烟气的冶金过程。

3.6 熔池熔炼 bath smelting 指将细小硫化铜精矿加入熔体的同时, 向熔体鼓入空气或富氧空气, 进行熔炼的冶金过程 3.7 污染物产生指标 (末端处理前) pollutants generation indicators(before end-of-pipe treatment) 即产污系数,指单位产品的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本标准主要是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产生指标 水污染物产生指标包括污水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种类、 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量或浓度, 主要为铜冶炼过程中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的产生量 大气污染物产生指标包括废气处理装置入口的废气量和污染物种类、 污染物产生量或浓度,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4.1 指标分级 本标准共给出了铜冶炼企业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水平的三级技术指标: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2HJ 558—2010 4.2 指标要求 铜冶炼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指标要求见表 1 表 1 铜冶炼业清洁生产技术指标要求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一级 二级二级 三级三级 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主体冶炼工艺 采用富氧闪速熔炼或富氧熔池熔炼工艺 采用不违背《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的冶炼工艺 最终弃渣含铜/% ≤0.6 ≤0.7 ≤0.8 熔炼工序 烟气二氧化硫(SO2)含量/% ≥20 ≥10 ≥6 粗铜含硫/% ≤0.1 ≤0.2 ≤0.4 吹炼工序 炉龄/d ≥240 ≥150 ≥80 精炼周期/h ≤10 ≤15 ≤20 大修炉龄/a ≥10 ≥8 ≥4 燃油/% ≤1.0 ≤2.5 ≤4.5 反 射炉 渣率 燃煤/% ≤2.5 ≤4 ≤8 精炼周期/h ≤6 ≤8 ≤12 精炼工序 回 转炉 渣率 燃油/% ≤3 ≤4.5 ≤6 2.制酸工艺 二转二吸(或三转三吸) ,转化率≥99.8% 二转二吸(或三转三吸) ,转化率≥99.6% 二转二吸(或三转三吸)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转化率≥99.5%3.生产规模(单系统)/(万 t) ≥12 ≥10 4.废气的收集与处理 炉体密闭化,具有防止废气逸出措施。

在易产生废气无组织排放的位置设有废气收集装置,并配套净化设施 5.备料 采用封闭式或防扬散贮存,贮存仓库配通风设施;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全封闭式输送廊道或采用其他全封闭式输送装置输送 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粗铜(折标煤)/(kg/t) ≤330 ≤410 ≤500 1. 单位产品工艺能耗 阳极铜(折标煤)/(kg/t) ≤380 ≤460 ≤550 粗铜(折标煤)/(kg/t) ≤340 ≤430 ≤530 2.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阳极铜(折标煤)/(kg/t) ≤390 ≤480 ≤580 铜冶炼总回收率/% ≥97.5 ≥97 3. 铜回收率 粗铜冶炼回收率/% ≥98.5 ≥98 硫的总捕集率/% ≥98.5 ≥98 4. 硫的回收 硫的回收率/% ≥97 ≥96.5 ≥96 5.耐火材料单耗/(kg/t 粗铜) ≤10 ≤15 ≤50 6.单位产品新水耗量/(t/t) ≤20 ≤23 ≤25 三、产品指标三、产品指标 1.粗铜中杂质含量 达到 YS/T 70—2001 一级品要求 达到 YS/T 70—2001 二级品要求 2.硫酸中的汞、砷含量 达到 GB/T 534 优达到 GB/T 534 一等品要求 3HJ 558—2010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一级 二级二级 三级三级 等品要求 四、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四、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15 ≤18 ≤20 闪速熔炼 ≤3500 ≤4000 ≤5500 1.废水 单位产品化学需氧 量 的 产 生 量/(g/t) 熔池熔炼 ≤700 ≤900 ≤1100 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m3/t) ≤15000 ≤20000 ≤22000 单位产品二氧化硫 (SO2) 产生量 (制酸后)/(kg/t) ≤12 ≤16 ≤20 闪速熔炼 ≤200 ≤280 ≤320 单位产品烟尘产生量/(kg/t) 熔池熔炼 ≤50 ≤60 ≤80 闪速熔炼 ≤15 ≤18 ≤22 单位产品工业粉尘产生量/(kg/t) 熔池熔炼 ≤7 ≤9 ≤10 闪速熔炼 ≤80 单位产品铅产生量/(g/t) 熔池熔炼 ≤190 2.废气 单位产品砷产生量/(g/t) ≤1100 五、废物回收利用指标五、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7 ≥96 ≥95 2.固体废物综合回收利用率/% ≥95 ≥90 ≥85 3.熔炼弃渣 全部综合利用。

可作为建筑材料或采矿巷道回填等用 4.炉渣 未达到弃渣要求的炉渣,在各冶炼厂返回熔炼炉、或送选矿厂选铜精矿5.废弃耐火材料 进行专门处理,回收铜、镁等 6.烟尘 回收治理 7.生产作业面废水 处理后回用 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8.生产区初期雨水 处理后回用 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六、环境管理要求六、环境管理要求 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设专门环境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2.组织机构 健全、完善并纳入日常管理 3.环境审核 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 清洁生产审核,审核方案全部实施并经省级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验收;按照 GB/T 24001 建立并有效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 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 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 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 清洁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