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茶叶高产的气候条件分析2900字 摘 要:根据茶叶生长的气候环境,利用多年气候资料,分析了瓮安县有利于茶叶高产的气候条件,同时分析了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高产建议 关键词:茶叶; 高产; 气候条件; 气象灾害 瓮安县(26°53′~27°29′N、107°07′~107°42′E)位于贵州高原中部,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丰富,具有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的良好条件,茶叶是其中典型的富农产业,是贵州省农业综合区划宜茶区域瓮安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县域内大部分地区属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宜茶区,品种多,以绿茶种植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得益于瓮安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瓮安县绿茶嫩绿清香、鲜醇爽口、汤绿明亮、经久耐泡、回味悠长,倍受消费者青睐,当前,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做大做好茶叶生产是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发展农业经济的主导思想之一本文利用瓮安县多年气候资料,分析了瓮安县有利于茶叶高产的气候条件,同时也分析出影响茶叶高产和品质气象灾害,并提出高产对策,为今后科学发展茶产业、获得高产稳产提供参考1茶叶生长的气候环境分析1.1温度 茶叶为亚热带多年生植物,喜温怕冻,根据气温的纬度变化分布,南纬16°到北纬20°的茶区茶树可全年生长,北纬20°~30°的茶区茶树为长季节性生长,大于北纬30°的茶区茶树只能短季节性的生长。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茶芽萌动,其间如果气温急剧下降至2~4℃,茶芽就会遭受寒害,降到-2℃,花芽不能开放,-4~-5℃时,茶树会因冻害大部分死亡;气温升至14~16℃时,茶芽伸长、叶片展开;新梢旺盛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7~25℃,气温达到15~25℃之间时新梢生长量虽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茶叶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偏低时,光合作用弱延缓茶叶生长,茶叶产量低,但茶叶幼嫩且有效化学成份高、品质好;相反,若温度超过25℃,茶叶生长快、产量高,但易于老化,含纤维素增加而品质较差;但过高温度影响茶树生育,日平均气温高达30℃以上,最高温度超过35℃时且持续8-10天,茶叶即受害;可见低温区出高档茶,高温区成茶快同时,一定的昼夜温差且温差增大,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通常在积温适宜的条件下,高海拔区茶叶优于低海拔区 1.2水分 茶叶生长需水较大,怕旱,在年降雨量600~6 000 mm的地区均能生长相对来说,愈幼嫩部位含水量越高,幼嫩新梢含水量在75%~80%,而老叶仅在50%左右,因此,以年降雨量为1 500 mm且主要生长季降雨量能达到1 000 mm的区域产量最佳1.3光照 光照对茶树生长和茶叶高产有着较大的影响,茶树有机体中90%以上的干物质需要靠光合作用合成,其中红光和黄光最易被茶树吸收利用。
茶树又耐荫,海拔500~800 m的中山区,云雾和降雨日数随着高度上升而增加,山间有利的漫射光富含红、黄光,大大促进了茶叶氨基酸、维生素的形成,也就有了“高山多出茶、出好茶”之说2瓮安县茶叶高产气候条件分析瓮安县地处黔中中低、中山地带,境内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全县总面积294.54万亩,地势自中间分别向南北递升,形成西南高、东北低特征,山势海拔高度差别大,地形地貌复杂,垂直方向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以砂页岩发育形成的黄壤为主,呈微酸性,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宜茶区面积达20万亩瓮安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9℃,年降水量1 000~1 400 mm,年日照时数约为1 230h瓮安县3月平均气温为8.1~16.1℃,平均降水量达到23.7~35.2 mm,随着气温回升,温度与降水逐旬增高,对春茶茶芽萌动生长十分有利;4月平均气温均在14.0℃以上,月平均降雨量107 mm,茶芽、叶片生长迅速,是春茶采摘盛期;6月平均气温21.0℃,月平均降水量可达206.7mm,为夏茶的生长和采摘提供了充足的雨热资源;7月至8月中旬,平均气温22.7℃,降雨总量229.0 mm,此时气候也很适宜秋茶生长;瓮安县为长季节性茶区,表现为春茶质优量少,夏、秋茶量大质略次。
毕业 3影响瓮安县茶叶优质高产的气象灾害3.1冻害 低温是导致茶叶减产甚至危害茶树的严重灾害性天气,由于瓮安县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低温雪凝是当地冬季常见的气象灾害,持续雪凝会使茶树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2011年年初,瓮安县出现持续低温雪凝天气,至4月初很多茶树未冒出新芽,一些茶树顶端的大部分枝条被冻死,据统计,瓮安县各茶园损失严重,其中投产茶园受灾2.11万亩,每亩茶叶减产40%以上;2009年新建茶园受灾3.1万亩;2010年新建茶园受灾1.68万亩;苗圃受灾0.14万亩;共计直接经济损失逾3000万元3.2干旱 干旱是另一种胁迫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灾害因子,茶树因旱过度将难以长出新芽,严重时植株枯死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瓮安县基本无有效降水,持续旱情使得新植茶园受灾严重,成片的幼龄茶枯死,普遍死亡率在80%以上,全县新种植的3.1万亩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绝收面积达1.3万亩,经济损失近千万元3.3冰雹 冰雹是瓮安县境内自然灾害中破坏性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严重,年平均出现1.7次,最高年份可达到5次,每年的3-11月为冰雹发生期轻者打烂茶树叶片,雹粒较大时,常使茶树遭受机械性损失,造成茶叶绝收。
4高产对策4.1培育优良品种合理密植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根据瓮安县气候指导茶农引进或培育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无性系优良品种;并充分发挥当地地理优势,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壮树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 4.2加强茶园科学管理 通常应选择向阳、坡度缓、土质好、土层深厚的区域建园,加强园区水利工程建设,以利于高温干旱天气茶园灌溉和多雨期排涝;清明前后及立夏至夏至时段要做好茶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冬季,需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茶园土壤温度,增强茶树自身抗寒能力;待气温回升后、萌芽前,及时对茶树进行修剪,尽早恢复茶树生机,提高产量;根据春茶新梢在树冠面上达10~15%、夏秋茶达10%、细嫩名茶达5%的标准适时合理采茶,获得优质高产茶叶4.3营造适宜的农业小气候 瓮安县山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为42.2%,依据茶树半阴性特点,可加大茶园周围防护林的营造,以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茶园适宜的农业小气候,夏季可通过遮荫降低气温和叶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削弱太阳光直射,增强茶叶持嫩性,达到高产;并可加固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和土表蒸发参考文献[1]吴叶青. 德兴市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及高产对策[J].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2]王家伦. 贵州茶树雪凝冻害发生情况与补救预防措施[J]. 贵州茶叶,2008(1). /html/zongj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