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选读课文定位及教学策略探索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5.54KB
约7页
文档ID:42407234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选读课文定位及教学策略探索_第1页
1/7

合理定位,巧用策略 ——选读课文定位及教学策略探索【摘要】人教版实验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对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师们颇有研究,而选读课文则往往被人遗忘笔者通过分析选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探索选读课文的定位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关键词】选读课文处境 定位 教学策略人教版实验教材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所组成,选读课文前用“▲”标示这三类课文有机组合,相辅相成,精读课文是略读和选读课文的基础,选读和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不同各自的作用精读课文教学如画家笔下的工笔画,精谨细腻,精讲精读;略读课文教学则如写意画,纵笔挥洒,虽教略却学丰,简约而深刻可是选读课文呢?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选读课文的处境  (一)占有一席之地选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未被提及,在《教师教学用书》上也只对六年级下册作简单介绍但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从一年级下册起便编排选读课文,每个学期5至9篇不等,给教师一个很大的教学选择空间下面是1—6年级各册的三类课文数目:     精读课文(篇)  略读课文(篇)  选读课文(篇)  一年级(共59篇)  54     5  二年级(共78篇)  66     12  三年级(共80篇)  48  16  16  四年级(共80篇)  35  29  16  五年级(共72篇)  28  28  16  六年级(共66篇)  24  25  17  (二)淡妆浓抹总不宜从上表不难看出,选读课文在整个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但是长久以来选读课文却一直不被重视,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由于选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其二在实际教学中课时有限,教师更愿意把时间放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上;再者对于选学课文的教学,许多老师不知道该怎样教,因为教材和教师用书都未作提示,也无统一要求,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教师在处理选读课文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放任自流有些教师不愿把时间花在选读课文上,因此,对选读课文不做任何指导,不提任何要求,选读课文成了“自读课文”或 “纯课外读物”2.轻描淡写有些教师意识到选读课文的价值,但是又不知如何把握教学的“度”,是像精读课文那样细致呢?还是像略读课文那样简约?因此,对选读课文只作简单化处理,轻描淡写地布置学生课余时间读一读就行了3.浓墨重彩选读课文中不乏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有些老师舍不得割舍,便把选读课文当做精读课文上选读课文就是自由的选择吗?就是可教可不教吗?笔者认为编者安排选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本册教学内容服务,增强教材的弹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为检测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个最佳点来释放选读课文的魅力二、选读课文的定位  那么到底该如何合理恰当地使用选读课文呢?教师要准确把握选读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择优而教。

一)迁移学法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笔者认为选读课文应该是对内容的拓展,对方法的提升人教版实验教材每组课文都有相应的学法,这个学法,如何让学生习得呢?首先教师通过对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习得这种学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半独立阅读,宜半扶半放,把这种学习方法得到运用;在选读课文指导中,则应鼓励学生熟练地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在略读课文中尝试运用过的学习方法,开展独立自主的阅读,教师一般不多加指导  六(上)第二组专题是“祖国在我心中”,这组内容的学法主要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本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这种学习方法教师顺手推舟让学生在选读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将这种学法灵活运用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1.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气愤不已?用“﹋﹋”划出;哪些地方使你精神振奋?用“——”划出2.体会“气愤不已”的句子3.体会“振奋精神”的句子这样的练习又一次将习得的学习方法加以巩固二)领悟写法的需要语文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

每组课文都配有一篇主题相近的选读课文,主题虽然相近,但写法却有差异这时教师可引进选读课文,让学生就两者在选材或写法上的异同展开研究适机进行相同主题课文的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表现形式,以确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六(上)第一组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精读课文《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选读课文《林海》则从作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写起,依次写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最后讲参观林场的见闻、感受,来感受大自然的风光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发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能够表达同一主题三)深悟主题的需要新课程倡导教师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其实选读课文完全可以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进行整合教学,尤其是在拓展延伸阶段人教版实验教材采用“内容为明、学法为暗”双线整合的方式组织单元专题,一组课文配一篇主题相同的选读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选读课文作为拓展材料,来深化主题。

三(上)《陶罐和铁罐》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中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它们不幸被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成了出土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在教学的拓展延伸阶段,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再去读读本册选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读了标点符号的一番争吵,学生不但明白了不同的标点各有各的用处,而且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有了更深的领会 (四)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语文学习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学习主体的精神感受、情感体悟是教师“问”不出来的,“灌”不出来的,“练”不出来的它需要学生从阅读中学会阅读,从作文中学会作文,从交际中学会交际,从欣赏中学会欣赏,从人文精神孕育人文精神有时教师可以把选读课文作为语文实践的材料二(上)《骆驼和羊》,可以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来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演的过程中明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这样一个道理五(上)《百泉村(四章)》这篇选读课文描写了美丽的百泉村,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鸡鸣狗吠,人们的生活悠然自得。

笔者把文本定位在“美”一词中,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划重点词,读重点句,谈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教师适当点拨,最后画成一个圆,使学生感受到百泉村的美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百泉村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是积累课文优美语言;三是了解叙述顺序,学习篇章结构五)检验教学效果的需要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选读课文不仅能够作为教学的材料,同时也能作为阅读的材料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来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和阅读能力六(下)《中华第一龙》可以设计以下练习:1.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濮阳 粗犷 蜥蜴 游弋 房椽 举世瞩目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哪些特点?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文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体会到了什么?选读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课文,要么跟单元主题相匹配,要么跟单元写法相照应……因此,这些课文都可以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材料笔者将小学阶段的部分选读课文定位归类,以供参考迁移学法四(上)《五彩池》五(上)《黄果树瀑布》、《鞋匠的儿子》、《木笛》六(上)《祖国,我回来了》、《军犬黑子》领悟写法四(上)《小青石》、《麻雀》、《迷人的张家界》四(下)《趵突泉》五(上)《斗笠》、《太空“清洁工”》、《百泉村(四章)》五(下)《我们家的男子汉》,《丰碑》六(上)《林海》、《军神》、《看戏》六(下)《生活是多么广阔》深悟内容一(下)《春风吹》、《好孩子》二(上)《秋天》、《三只白鹤》二(下)《春的消息》、《一次有趣的观察》三(上)《信箱》三(下)《除三害》四(上)《一个苹果》六(下)《中华第一龙》、《狱中联欢》培养实践能力二(上)《鸡妈妈的新房子》、《骆驼和羊》三(上)《神笔马良》、《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六(下)《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检验教学效果选读课文基本都可采用三、选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写读后感就是一种很好的整体感受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所思所想六(上)《看戏》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观众和一位怎样的艺术家,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通过语句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培养喜爱京剧,喜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感悟法不仅适合于片段的感悟,也适合于整篇文章的体味因此适合于各类文章二)交流法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设计话题,就是要满足儿童精神世界的这种需求,激起他们发自内心的阅读交流欲望话题的优势就是:思维空间大,学生可以围绕话题进行合作探究,发表见解,学生可以多元地感悟教材同时话题也不受课堂时间、空间的影响,可在课外进行研讨、交流六(下)《养花》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话题供学生讨论: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一说可以采用这种教学策略的有四(下)《小珊迪》、《黄继光》等。

三)累积法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言的积累尤为重要,它就如建造房子的建筑材料,没有语言的积累,一切无从谈起选读课文中就有许多美文,学生可以将其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背诵四(上)《迷人的张家界》中就是一顿美文夕阳映照下的金鞭岩,金光闪耀,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品析、摘抄、背诵等可以采用这种教学策略的有五(上)《黄果树瀑布》、四(上)《五彩池》、三(上)《五花山》等四)对比法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艺术作品中,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常常放在对比之中,才更显示出这个人物区别与其他人物的个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就两者在选材或写法上的异同展开研究,适当进行相同主题课文的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表现形式五(下)《人物描写一组》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聪明机灵的小嘎子、爱钱如命的严监生、泼辣势利的王熙凤等这样一个片段塑造一个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