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实验室诊断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一、显微镜检查法(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基本原理】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涂片,以及淋巴结穿刺液涂片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从而可根据其特殊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检测仪器材料】1.暗视野显微镜2.钝刀(刮勺)、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标本采集】1.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镜检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操作步骤】1.加镜油:在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器上滴加镜油2.聚光:将标本玻片置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镜油接触载玻片底面3.镜检:在镜下观察,寻找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结果判读】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告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梅毒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镜下表现为纤细、白色、有折光的螺旋状微生物,长5~20mm,直径小于0.2mm,有6~12个螺旋,具有旋转、蛇行及伸缩等三种特征性的运动方式。
暗视野显微镜下发现有上述特征的螺旋体为阳性结果结果报告】1.阳性: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2.阴性:未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临床意义】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可确诊梅毒2.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性病实验室必备项目之一3.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除患梅毒的可能性,应复查和血清学检查注意事项】 1. 取材时尽量避免出血,以免影响镜下观察2. 取材后应立即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3. 镜下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二)镀银染色检查【基本原理】 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仪器材料】1.显微镜2.罗吉氏固定液、鞣酸媒染剂、Fontana氏银溶液标本采集】1. 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涂片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操作步骤】1.涂片干燥:将标本涂于干净载玻片作一薄片,于空气中自然干燥2.固定:用固定液将涂片固定2~3分钟3.洗涤:用无水乙醇洗涤玻片上的油污4.媒染:加媒染剂于涂片上,微加热产生蒸汽,染30秒。
5.银染:水洗,加银染液于涂片上,微加热产生蒸汽,染30秒6.镜检:水洗、待干,用油镜检查结果判读】显微镜下见到染成棕褐色的梅毒螺旋体为阳性结果结果报告】1.阳性:见到染成棕褐色梅毒螺旋体2.阴性:未见到染成棕褐色的梅毒螺旋体临床意义】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注意事项】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加以鉴别二、血清学检测法(一)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n VDRL试验【基本原理】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宿主会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反应素),与一定比例的心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混合物抗原反应,可检测梅毒患者血中的抗类脂抗原的抗体仪器材料】1. 水平旋转仪、显微镜2. 试剂盒:VDRL抗原原液、VDRL缓冲液、抗原滴管及针头、带直径14mm漆圈的玻璃反应板、VDRL试验结果参照图片3. 30mL平底玻璃小瓶、生理盐水标本采集】1. 血清:抽取静脉血,室温静止凝固后,分离新鲜血清也可采用冻存的血清2. 脑脊液:采用腰椎穿刺术获得,应由相关专业人员操作 【操作步骤】1. VDRL抗原配制。
2. VDRL玻片定性试验 (1)灭活:血清标本56℃灭活30分钟 (2)吸样:吸取0.05mL血清放入反应板圈中,将血清涂布到整个圈内 (3)加抗原:用标准针头加入1滴抗原 (4)反应:将反应板置水平旋转仪上旋转4分钟,〔(180±5)次/分钟〕,立即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3.VDRL定量试验(1)加稀释液:在圈内加入0.05mL生理盐水(根据需要确定稀释度) (2)样本稀释:吸取0.05mL样本与各圈中盐水作系列稀释并涂布整个圈内 (3)以下步骤同定性试验(2)~(4)结果判读】凝集反应强度分级:3+ ~ 4+:大的或中等大小的絮状物,液体清亮2+:絮状物较小,液体较清亮1+:絮状物较小,均匀分布,液体混浊±:抗原复合物颗粒稍粗-:抗原颗粒均匀、细小【结果报告】1.定性试验:(1)阳性:镜下可见1+~4+的絮状凝集物2)阴性:不产生凝集反应2.定量试验:滴度:镜下可见絮状凝集物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临床意义】对一期、二期、潜伏期和晚期梅毒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78%、100%、96%和71%脑脊液VDRL阳性对神经梅毒有诊断意义注意事项】 1.VDRL用抗原需当天配制。
2.试验反应完毕,应立即观察结果n RPR试验 【基本原理】 RPR试验是VDRL试验的一种改良方法该法在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抗原中加入活性炭颗粒,与待检血清(浆)中的反应素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色絮状物 【仪器材料】1.水平旋转仪2.RPR试剂盒:RPR抗原、直径为18mm圆圈的反应卡片、抗原滴管、针头标本采集】1.血清:抽取静脉血,室温静止凝固后,分离新鲜血清也可采用冻存的血清2.血浆:各种抗凝剂制备的血浆 【操作步骤】 1.定性试验 (1) 加样:吸取0.05mL血清(浆)放在卡片圈中,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内 (2)加抗原:将抗原轻轻摇匀,用9号针头[每毫升(60±1)滴]加1滴抗原 (3)反应:将卡片置水平旋转仪旋转8分钟[(100±5)转/分钟]立即在亮光下观察结果2.定量试验 (1)稀释液准备:在圈内加入0.05mL生理盐水(根据需要确定稀释度),勿将盐水涂开 (2)加样:吸取0.05mL血清(浆)与各圈中盐水作系列稀释,并涂布整个圈内 (3)同定性试验(2)~(4) 【结果判读】凝集反应强度分级:3+ ~ 4+:圆圈内出现中到大的黑色絮状物,液体清亮 2+:圆圈内出现小到中的黑色絮状物,液体较清亮 1+:圆圈内出现小的黑色絮状物,液体混浊 -:圆圈内仅见碳颗粒集于中央一点或均匀分散 【结果报告】1.定性试验:(1)阳性:出现1+~4+强度的凝集反应。
2)阴性:不产生凝集反应2.定量试验:滴度:出现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临床意义】1.RPR试验适用于梅毒筛查、疗效观察、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查2.对未经治疗的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86%、100%和98%注意事项】试验应在23~29℃环境中进行n TRUST试验TRUST试验是用甲苯胺红颗粒代替RPR试验中的碳颗粒作为指示物,所以阳性结果为红色絮状物其基本原理、仪器材料、标本采集、操作步骤、结果判读、结果报告、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等与RPR试验基本相同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以梅毒螺旋体为抗原的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用以检测梅毒抗体,常用的方法有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WB)等方法 n TPPA试验 【基本原理】TPPA试验是用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制备的抗原,致敏明胶粒子,其致敏粒子与待检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仪器材料】 1. 微量震荡器。
2. 试剂盒:“A”溶解用液、“B”标本稀释液、“C”致敏粒子、“D”未致敏粒子、“E”质控血清 3.U型反应板标本采集】 同RPR试验操作步骤】 1.试剂准备:试验前将待检样本和试剂应恢复到室温 2.加稀释液:每份样本做4孔,加B液至反应孔内,第1孔100µL,第2~4孔各25µL 3.样本稀释:取血清25µL加至第1孔,混匀后取25µL至第2孔,连续倍比稀释至第4孔,最后1孔混匀后弃去25µL4.加对照液:第3孔加D液25µL,第4孔加C液25µL 5.混合:将反应板置震荡器震荡30秒 6.反应:置湿盒内,孵育2小时后,或放4℃冰箱过夜观察结果结果判读】观察凝集反应强度,分级如下:4+: 粒子光滑覆盖整个孔底,有时边缘有折叠 3+: 粒子光滑覆盖大部分孔底 2+: 粒子光滑聚集覆盖孔底,周围有一细胞环 1+: 粒子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明显细胞环 ±: 粒子沉集孔底,中央形成一小点 -: 粒子紧密沉积孔底中央 【结果报告】1.阳性:未致敏粒子不出现凝集(第3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