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传动装置》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4.50KB
约23页
文档ID:3471219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传动装置》_第1页
1/23

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 拟定传动方案 在设计前我们预设了 4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采用 V 带传动与齿轮传动的组合,即可满足传动比要求,同时由于带传动具 有良好的缓冲、吸振性能,可适应大起动转矩工况 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缺点是 传动尺寸较大,V 带使用寿命较短 方案二: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但要求大 起动力矩时,起动冲击大,使用维护较方便 方案三:能满足传动比要求,但要求大起动力 矩时,链传动的抗冲击性能差,噪音大,链磨损快 寿命短,不易采用 方案四: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 当要求大起动力矩时,制造成本较高 最后根据工作条件的分析和几个方案的比较,我们决定以方案一为设计方案 1 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 (一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带式运输机的传动示意图) 2工作情况:输送机连续工作,单向运转,工作中有轻微震动,空载起动,两班制工 作,输送带速度容许误差为 5%,要求尺寸较为紧凑(减速器中心距离在 100~125mm 之  间) 使用期限为 5年,减速器中等批量生产2 3原始数据 题号 参数 1 运输带工作拉力 F/KN 3000 运输带工作速度 v/(m/s) 1.5 滚筒直径 D/mm 400 二 动力机选择 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1.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工作机所需功率 Pw 设计方案的总效率 n 0 =n 1 *n 2 *n 3 *n 4 *n 5 *n 6 … n n 本设计中的 ——联轴器的传动效率(2个) , ——轴承的传动效率 联  轴  (4对) , ——齿轮的传动效率(2对) ,本次设计中有8级 齿  传动效率 其中 =0.99 、 =0.98 、 =0.97 联  承 轴  齿  、 =0.96 带  = = =0.94 总  2 承 ’ 联 齿 带 η η η η 2 98 . 0 * 9 .9 0 * 97 . 0 * 96 . 0 1)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 w= = =4.69 KW w Fu  1000 96 . 0 1000 5 . 1 3000   Pd=Pw/ , =4.99 KW 总  总  Pd=4.69/0.94=4.99KW 2.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由 v=1.5m/s 求卷筒转速n w V = =1.5 →nw=71.66r/min 1000 * 60 w dn  nd=(i1’·i2’…in’)nw 有该传动方案知,是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则,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 为 3—5,V 带传动比为 2—4。

所以 nd =(i1*i2) nw=[6,20]* nw 所以 nd的范围是(429,1433)r/min,初选为同步转速 为 1000r/min 的电动机 3.电动机型号的确定 由表 12-1[2]查出 电动机型号为 Y100L 2 -4,其额定 功率为 3kW,满 载转 =0.94 总  P w =4.69KW Pd=4.99KW nw=71.66 r/min3 电机 Y132M2-6 电动机 型号 额定功 率/KW 满载转速 r/min 堵转 转矩 额定 转矩 最大 转矩 额定 转矩 质量 /Kg Y132M2 -6, 5.5 960 2 2 85 三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1.计算总传动比 由电动机的满载转速 nm 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 nw 可确定传动装置应 有的总传动比为: =n m /n wn w =71.66 n m= 960r/min i=13.40 总 i 同时 = i  带 i 齿轮 i 2.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 为了使 V 带传动外部尺寸不要太大,满足 因为设计为 V  带 i 齿轮 i 带,查表得其常用的比值为 2—4。

现假设 为 2.5,则齿轮的传动 带 i 比= =5.36 齿轮 i 5 . 2 40 . 13 3 各轴转速、输入功率、输入转矩 转速的计算 电动机转轴速度 n 1 =960r/min n 2 = =384r/min n 3 = =71.6r/min 带 i n 1 齿轮 i n 2n 4 =71.6r/min 各轴功率:P 电动机额定功率P 1==5.5Kw电 P 高速 I P1=P0*n12=P0*= 轴承 联 n n 3*0.99*0.99= 2.9403 Kw (n 12 = =0.99*0. 轴承 联 n n 99=0.98) 中间轴 II P 2 =P 1 =P 1 *n 齿 23  * n 轴承 =2.9403*0.95*0.9 9=2.7653 Kw (n 23 = =0.9 轴承 齿 n n 5*0.99=0.94)低速轴 III P 3 =P 2 *n 34 =P 2 * =2.7653* 轴承 齿 n n 0.95*0.99=2.600 Kw (n 34 = =0.95*0.9 轴承 齿 n n 9=0.94) 卷筒 P 4 =P 3 *n 45 =P 3 * =2.600*0.9 轴承 联 n n 8*0.99=2.523 Kw (n 45 = =0.9 轴承 联 n n 8*0.99=0.96) P 2=4 P 1 =5.5x0.96=5.28 Kw 带   P 3=P 2 传动比 15 i 1 =4.8 i 2 =3.2 各轴速度 n 0 =1430r/min n 1 =1430r/min n 2 =297.92r/min n 3 =93.1r/min n 4 =93.1r/min 各轴功率 P 0=3Kw P 1 = 2.9403 P 2 =2.7653 Kw P 3 =2.600 Kw P 4 =2.523 Kw 各轴转矩 电动 机转轴 T 0 =2.2 N m  高速 I T 1 == 1 1 * 9550 n P = 1430 9403 . 2 * 9550 19.634 N m  中间轴 II T 2 == 1 2 * 9550 n P = 930 . 297 7645 . 2 * 9550 88.615 N m  低速轴 III T 3 = = 3 3 * 9550 n P = 1 . 93 5748 . 2 * 9550 264.118 N m  卷筒 T 4 = = 4 4 * 9550 n P = 1 . 93 4980 . 2 * 9550 256.239 N m  其中 T d =(n*m) d d n P 9550 项 目 电动机 轴 高速轴 I 中间轴 II 低速轴 III 卷筒 转速 (r/min) 1430 1430 297.92 93.1 93.1 功率 (kW) 3 2.79329 2.628 2.4204 2.4204 转矩 (N·m) 2.2 19.654 88.6177 264.1175 256.2395 传动比 1 1 4.8 3.2 1 效率 1 0.98 0.94 0.94 0.965 四 传动件设计计算(齿轮) A 高速齿轮的计算 输入功率 小齿轮转 速 齿数 比 小齿轮转矩 载荷 系数 2.9403KW 1430r/min 4.8 19.643N·m 1.3 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材料及热处理;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 40Cr(调质) ,硬度为 280HBS,大齿轮材料为 45 钢(调质) ,硬度为 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 40HBS。

2)精度等级选用 7级精度; 3)试选小齿轮齿数 z1=20,大齿轮齿数 z2=96 的;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因为低速级的载荷大于高速级的载荷,所以通过低速级的数据 进行计算按式(10—21)试算,即 dt≥2.32*   3 2 1 ·          H E d t Z u u T K σ φ 各轴转矩 T 1 =19.634 N m  T 2 =88.615 N m  T 3 =264.118 N m  T 4 =256.239 N m  7级精度; z1=20 z2=96 3.确定公式内 的各计算数 值 1) (1)试选 Kt=1.3 (2)由[1]表 10-7 选取尺 宽系数 φd=1 (3)由[1]表 10-6 查得材 料的弹 性影响 系数 Z E =18 9.8Mpa (4)由[1]图 10-21d 按齿面硬 度查得小 齿轮的接 触疲劳强6 度极σHlim1=600MPa;大齿轮的解除疲劳强度极限 σHlim2=550MPa; (5)由[1]式 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60n1jLh=60×1430×1×(2×8×365×8)=4×10e9N2=N1/4.8=8.35×10e8 此式中 j 为每转一圈同一齿面的啮合次数。

Ln 为齿轮的工作寿命, 单位小时 (6) 由[1]图 10-19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KHN1=0.90;KHN2=0.95 (7)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由式(10-12)得[σH]1=0.90×600MPa=540MPa[σH]2=0.98×550MPa=522.5MPa 2)计算 (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d1t d1t≥   3 2 1 1 · * 32 . 2          H E d t Z u u T K σ φ = =37.043 3 2 3 5 . 522 8 . 189 8 . 4 1 8 . 4 · 1 10 6543 . 19 3 . 1 * 32 . 2          (2)计算圆周速度 v= = =2.7739 1000 60 2 1  n d t π 1000 60 043 . 37   π (3)计算齿宽 b及模数 m b=φdd1t=1×37.043mm=37.043mm m= = =1.852 1 1 z d t 20 043 . 37 h=2.25mnt=2.25×1.852mm=4.1678mm b/h=34.043/4.1678=8.89 (4)计算载荷系数 K 由[1]表 10—2已知载荷平稳,所以取 KA=1 根据 v=2.7739m/s,7 级精度,由[1]图 10—8查得动载系数 KV=1.14;由[1]表 10—4查得 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撑非对 称布置时K HB 的计算公式和直齿轮的相同, Kt=1.3 φd=1 N1=4×10e9 N2=8.35×10e8 KHN1=0.90 KHN2=0.95 S=1 [σH]1=540MPa [σH]2=522.5MPa d1t =37.043 v =2.7739 b=37.043mm m=1.852 h=4.1678mm b/h=8.89 KA=1 固: K HB =1.12+0.18(1 +0.6×φd )φd 2 +0.23×10 b 2 3  =1.12+0.18(1+0.6 *1 2 )*1 2 +0.23*10e7 -3*37.043=1.41652 由 b/h=8.89,K HB =1.41652 查[1]表 10—13查得 K FB=1.33 由[1]表 10—3查得 KHα=KHα=1.1。

故载荷系数K=K A K V K H αK H β=1×1.14×1.1×1.41652=1.7763 (5)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由[1]式(10— 10a)得d1= = mm=41.10968mm 3 1 / t t K K d 3 3 . 1 / 7763 . 1 043 . 37  (6)计算模数 m m = mm=2.055 1 1 z d  20 10968 . 41 4.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由[1]式(10—5)m≥   3 2 1 2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