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5蚯蚓等环节动物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16MB
约10页
文档ID:45818175
实验5蚯蚓等环节动物_第1页
1/10

1 实验实验 6 蚯蚓及其他环节动物蚯蚓及其他环节动物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蚯蚓(参环毛蚓)的形态结构,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认识环节动物门的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二、实验材料 1.参环毛蚓的活个体或浸制标本、蚯蚓横切片 2.沙蚕头部和疣足装片 3.其他环节动物的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剪、眼科剪、各种镊子、解剖针、蜡盘、大头针、50%和 95%酒精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参环毛蚓外形观察(一)参环毛蚓外形观察 参环毛蚓身体呈长圆柱状,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数约为 120-169 节,体节之间为节间沟除体前端第 1 和后端的 2、3 节外,每体节中央有一圈刚毛(用指逆抚,可感觉) 身体前部第 14-16 节无节间沟,在生殖季节形成棕红色隆肿的生殖环带(图 6-1) 前端 口位于围口节(第 1 节)的前端,环绕口的周围有一可伸缩蠕动的肉质环,称为口前叶 后端 肛门纵裂,在身体最后端 背面 为颜色较深的一面从第 11 节开始,每节的节间沟近背中线处均有一背孔,体液可以从背孔向外射出(吸取 95%酒精滴于虫体背面可见) 。

腹面 为颜色较淡的一面在 7-8、8-9 节之间的腹面两侧,有两对受精囊孔雌性生殖孔 1 个,位于第 14 节的腹面中央,雄性生殖孔 1 对,在第 18 节腹面两侧 (二)参环毛蚓((二)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解剖观察)解剖观察 先将蚯蚓放入 50%酒精中麻醉处理,待虫体受刺激而无反应后将它伸直,并用大头针2 将两端固定在蜡盘上, 背面朝上 用眼科剪从身体中部背中线略偏右处自后向前剪开体壁 (注意剪刀尖稍向上挑剪,以免剪伤内脏) (图 6-2) 从各体节的节间沟内可以见到明显的隔膜,把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体腔内充满黄色的体腔液用左手持镊子夹住体壁,右手持剪刀紧贴体壁切断隔膜,使体壁与肠壁分离,再用大头针每隔 8-10 个体节以 45º斜插固定,然后加水在解剖盘内浸没虫体,按下列顺序进行观察 1.消化系统.消化系统 剖开蚯蚓,可见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消化管(图 6-3) 口腔口腔 位于第 1-2 节; 咽咽 位于第 2-5 节,肌肉发达,较膨大; 食道食道 细长,位于第 6-7 节; 嗉囊嗉囊 稍膨大,位于第 7-8 节; 砂囊砂囊 位于第 9-10 节,为富于肌肉的球状构造,能磨碎食物; 胃(小肠)胃(小肠) 细长,富含腺体,位于第 11-14 节; 肠(大肠)肠(大肠) 比小肠粗大,自第 15 节起至身体后端的肛门。

在肠的背面有陷入肠腔的皱褶称为盲道,可以增加大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在第 26 节处,由肠的两侧向前伸出 1 对锥状的盲肠,能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 图 6-1 参环毛蚓蚯蚓的外部形态 图 6-2 蚯蚓的解剖(自江静波等) A.前端腹面;B.后端背面 (自江静波) 3 2.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为消化管背腹面和前部两侧呈红色的管状结构(图 6-4) 背血管背血管 1 条,纵贯消化管的背方; 腹血管腹血管 1 条,纵贯消化管的腹面(用镊子把大肠向一侧拨转可见) ; 心脏心脏 为连接背腹血管之间的 4 对环血管,位于 7、9、12、13 体节,环血管较粗大,且能有节奏地跳动; 神经下血管神经下血管 1 条,纵走于腹神经索链的腹面; 食道侧血管食道侧血管 2 条,位于消化管前端两侧,在第14 节处汇合连接神经下血管 3.生殖系统.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主要位于体前第 7-14 节内(图 6-5) ((1)雄性器官)雄性器官 贮精囊贮精囊 2 对,位于第 11、12 节,附着在腹面的体壁上,其背叶由两侧向上包围消化管; 精巢囊精巢囊 2 对,位于第 10、11 节的腹壁上(贮精囊的前方) ,每一精巢囊包埋有 1 个精巢和 1 个精漏斗,第 10 节的精巢与第 11 节的贮精囊相通,而第 11 节的精巢与第 12 节的贮精囊相通,和精巢连接的精漏斗分别发出 2 对输精管汇合为 1 对,通至图 6-3 参环毛蚓的消化系统 1.咽;2.砂囊;3.肠;4.纳精囊; 5. 精巢囊; 6. 精巢; 7. 储精囊; 8. 输 精管;9.卵巢及输卵管;10.心脏; 11.背血管;12.前列腺;13.性腺; 14.血腺;15.盲肠。

(自江静波等) 图 6-4 环毛蚓的循环系统 1-16.顺序示节数;A、B.背血管及背肠血管;C.胃上血管;D.食管侧血管;E.腹 血管及其体壁支;F.神经下血管及其体壁支;G.砂囊;H.咽 (自刘凌云等稍修改) 4 第 18 节的雄性生殖孔; 前列腺前列腺 1 对,位于第 17-19 节(雄孔周围) ,呈黄色菜花状 ((2)雌性器官:)雌性器官: 卵巢卵巢 1 对,由呈小指状的卵巢管组成,位于第 13 节,附着在前方隔膜的后面在靠图 6-5 环蚯蚓的生殖系统(自刘凌云等) 图 6-6 蚯蚓的神经系统(自刘凌云等) 5 近后方隔膜处有 1 对卵漏斗,呈喇叭状; 输卵管输卵管 1 对,接于卵漏斗后面,穿过隔膜在第 14 节腹面中央会合通至雌性生殖孔; 受精囊受精囊 2 对,分别位于第 7-8、8-9 节的腹面两侧每一受精囊包括一个梨状囊,一条短管和一条盲管,最后开口于受精囊孔 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脑(咽上神经节)脑(咽上神经节) 位于咽头前背面,由一对白色的双叶状神经节合成,由脑发出神经通至咽、口腔和口前叶(图 6-6) ; 围咽神经围咽神经 1 对,从脑的两侧发出,向下绕过咽头至腹面; 咽下神经节咽下神经节 1 对,位于咽头腹面,与围咽神经相接; 腹神经链腹神经链 由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的一对神经索愈合而成, 腹神经链在每一体节均有一膨大的神经节,并向两侧发出神经通至隔膜和体壁(用镊子把大肠向一侧移开可见) ; 5.排泄系统.排泄系统 为后肾管,数目多但肾管小,肉眼见不到,可用镊子取体壁内面或隔膜上的绒毛状物制成临时制片,可见漏斗状的肾口和细长弯曲的肾管。

(三)环毛蚓横切面切片观察(三)环毛蚓横切面切片观察 1.体壁.体壁 蚯蚓的体壁自外往内由角质膜、表皮层、环肌、纵肌和体壁体腔膜构成图 6-7 环毛蚓的横切面结构(自刘凌云等) 6 角质膜薄而透明,由表皮的单层柱状细胞分泌而成;体壁上可见刚毛突出表皮层(图 6-6) 2.肠壁.肠壁 肠管位中央,肠壁由黄色细胞(脏壁体腔膜) 、纵肌、环肌和肠上皮构成肠上皮由单层细胞构成,背面下凹成纵槽,称为盲道 3.体腔.体腔 体壁体腔膜与肠管的脏壁体腔膜之间形成一大空腔,称为真体腔 图 6-8 多毛纲游走目 A.日本沙蚕 Nereis japonica;B.覆瓦哈鳞虫 Harmothoë imbricata;C.巢沙蚕 Diopatra neapolitana:a.在栖管内;b.体前部;D.长吻沙蚕 (自刘凌云等) 图 6-9 多毛纲隐居目 A.燐沙蚕;B.沙蠋 (自刘凌云等) 7 4.其他器官.其他器官 在肠的背方有背血管,腹方有腹血管和腹神经链,尚有位于腹神经链下的神经下血管,有时可见小肾管和隔膜 (四)示范标本观察(四)示范标本观察 1.多毛纲.多毛纲 Polychaeta 沙蚕沙蚕 Nereeis 海产。

身体分节头部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口前叶上有口前触手和触须各 1 对、眼 2 对围口节腹面为口,有 4 对丝状的围口触手如果咽完全翻出,可见到前端有 1 对大的几丁质颚以及咽背的很多细齿头部以后,每节两侧各有 1 对扁平的疣足疣足分背、腹肢,各有 1 根针毛和 1 束刚毛;背、腹肢的上、下各有 1 背、腹须身体末节称肛节, 末端有肛门, 其腹须转化成 1 对长的肛门须 在各疣足的腹侧有 1 个很小的排泄孔多毛纲常见种类见图 6-8 和图 6-9 2.寡毛纲.寡毛纲 Oligochaeta 中华中华颤蚓颤蚓 Tubifex sinicus 生活于溪水、 池塘的淤泥或腐烂的有机物质中, 体小、 微红色腹刚毛每束 3-6 条背刚毛每束有发状毛 2-4 条,针状毛 2-4 条,有两长叉,中间有 1-2 个图 6-10 寡毛纲近孔目 A. 中华颤蚓 Tubifex sinicus; B. 苏 氏尾鳃蚓 Branchiura sowerbyi (自 刘凌云等) 图 6-12 医蛭外形图 A.背面观;B.腹面观;I、II、III…表示节数;10、 20、30…表示体环数 (自刘凌云等) 8 细齿环带在第 11-12 节。

雄孔 1 对,在第 11 节;雌孔 1 对,在 11-12 节间沟上;受精囊孔1 对,在第 10 节腹刚毛之前寡毛纲常见种类见图 6-10 和图 6-11 3.蛭纲.蛭纲 Hirudinea 图 6-11 寡毛纲后孔目 A.环毛属;B.异唇属;C.杜拉属;D.寒虫宪属;E.双胸属;F.合胃属;G.爱胜 属 (自刘凌云等) 图 6-13 螠虫(自刘凌云等) 图 6-14 光裸星虫(自刘凌云等) 9 金线蛭金线蛭 Whitmania 生活于水田、池塘、水流较缓的河流中身体背部稍隆起,腹部扁平、前端较细、后端略粗体表有许多横纹、为体环,由体环合成一个个体节全身共27 个体节体前端有 5 对小黑点状的眼腹面有前、后两个吸盘,后吸盘较前吸盘大,口在前吸盘中央,肛门在后吸盘的背面体节的末端蛭纲常见种类还有医蛭(图 6-12) 4..螠螠纲纲 Echiuroidea 螠螠虫虫 Echiurus 居海边沙滩内(图 6-13) 身体圆柱形,成体不见体节,无疣足,前端具 1 对刚毛,后端在肛门周围环列 1-2 圈刚毛雌、雄异体,雄虫寄生于雌虫肾管内 5.星虫纲.星虫纲 Sipunculoidea 星虫星虫 Sipunculus 居海边沙中(图 6-14) 。

身体呈圆柱形,口周围有触手,附近有许多乳头突起,口部伸缩力很大,可钻沙体壁表面有纵肌 20 条,与横纹交织成许多方格,黄褐色间有青紫色光泽 五、作业与思考题五、作业与思考题 1.蚯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如何适应钻土生活? 2.解剖蚯蚓要掌握哪些技巧? 3.绘蚯蚓的横切面图,注明其主要结构名称 附录附录::蚯蚓的采集与培养蚯蚓的采集与培养 (一)蚯蚓的采集(一)蚯蚓的采集 常用的采集方法有: 1.在农田、菜园、花园或室外草地等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用锄头或铲挖土取蚯蚓 2.在夏季大雨后,蚯蚓会钻出地面,可随意拾取 3.用各种水溶液浇在肥沃的土壤上,使地面浸湿,一般在十余分钟后,均可使蚯蚓钻出地面而拾取之这些水溶液如:茶麸水、辣蓼水、烟骨水、食盐水、肥皂水、0.5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 1.5 g/L 的高锰酸钾溶液等 (二)蚯蚓的保存(二)蚯蚓的保存 暂时保存的蚯蚓,可放在盘内,盘的底面铺垫几层潮湿的纸,使盘内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样蚯蚓可存活 1-2 天,并把粪便排净 较长时间的保存,最简便的方法是将蚯蚓洗将净后放入 5%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然后保存于同样溶液中此法保存的标本,数月后会变硬脆,不好解剖,若要保存更长时间,可10 用以下方法。

将采得的蚯蚓逐条放入盛有 2%福尔马林溶液约 2 cm 深的平底容器中,随即将蚯蚓两端拉长,并以 5%的福尔马林溶液注入体内,然后放入 50%酒精中约 6 小时,再换用 75%酒精约浸 12 小时后,放入 75%酒精中保存 (三)蚯蚓的培养方法(三)蚯蚓的培养方法 可利用缸、盆、木箱等旧容器、放进混杂有落叶等的松散泥土每立方尺土内可放入蚯蚓 40-50 条隔一定时间再投放少量饲料如腐败树叶、家畜粪、烂水果、洗鱼水或鱼内脏等注意投料不宜多,否则过剩的饲料会造成氧不足而影响蚯蚓的生长同时,经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