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M2GDP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2.89KB
约29页
文档ID:206378327
我国M2GDP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1页
1/29

第一章绪论 7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7一、 选题背景 7二、 选题意义 7第二节相关文献综述 8一、 国外研究综述 8二、 国内研究综述 9第三节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1一、 研究方法 11二、 木文结构 11第四节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1一、 研究的创新 11二、 研究的不足 12第二章 我国M2/GDP的结构分析与国际比较 12第一节M/GDP比率的趋势与结构分析 12第二节虬/GDP水平的国际比较 14第三章 我国M./GDP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16第一节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M/GDP的影响因素 16一、 经济货币化作用 16二、 居民的高储蓄率 17三、 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17四、 经济的景气程度 18五、 金融体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在货币领域的体现 18六、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缺位 19七、 积极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 19八、 人民币被动的对外政策 20第二节 从虬的决定因素分析M/GDP的影响因素 21一、 从帆构成上分析 21二、 从货币供给口径分析 23第三节 从GDP角度探析我国M/GDP的影响因素 24第四章我国M./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5第一节 数据收集和变量选择 25一、 数据收集 25二、 变量选择 25第二节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25一、 建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25二、 单位根检验 26三、 协整回归 27四、 协整检验 27五、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28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291、 充分发挥政府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中的作用 292、 调整金融格局 303、 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30参考文献 32致 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我国“货币超发”的争议随着2013年金融数据的发布又有了重燃之势,而这一 争议涉及的关键指标就是M/GDP%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金融发展理论中提到了 M/GDP指标,罗纳德麦金农在1973年提出了该指标,而后一直用它来衡量一个国家 的金融发展程度,就此考查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金融增长状况同时他也深入地 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及金融深化的不同此后人们不断提 及M2/GDP指标,且一直是用来衡量金融深化的程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货币化水平在很大程度 上得到了提高,M/GDP比值也不断上涨就绝对额来说,2013年年末址存量为110. 65 万亿元,但相对于56. 88万亿元的同期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广义货币比的值己相当 之高,M2/GDP在该年末也飙升到1.95然而,1978年该比率只有0. 32,三十儿年 间,我国M2/GDP比率已上升了 5倍多从这些经济数据来看,我们发现,我国经济 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的增速大于GDP的增速,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增长现象M2/GDP2.5图1-1 1978-2013年我国M2/GDP趋势图②从图1T 不难发现,我国VL/GDP比率的增长比较迅速,而在我国这样一个特 定的经济环境中,就使其更有深刻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实际上,M/GDP是从另一个视角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一比率也可以① 在本文讨论中血和GDP这两个变量均采用名义值②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示为货币经济占实体经济的比率,它包含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的年增长率基木都低于比的年增长率,也就是这儿年 才有靠近的趋势(见图1-2)o M2的规模由于长期的积累,就会远远大于GDP规模, 这更促使Mz/GDP的比率不断攀升,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流动性过剩若过剩的 流动性不能被实际经济吸收,则很容易导致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等问题;若M./GDP 过小,说明流动性不足,这就会导致经济紧缩因而,一国货币当局也会参考M./GDP 指标来确定发行多少的货币供应量、制定什么样的货币政策NL/GDP指标是经济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对于实际经济发展也有着 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M/GDP趋势动态及其原因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40Irx ccc T媛 甘 966 一媛 兰、661咲 貯 4661咲 抖 0661媛 甘 9861去 兰、861去 甘 4861 a086I媛15105035302520— GDP的增速图1-2 1978-2013年我国M2的增速与GDP的增速①第二节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早在20世纪初期,约瑟夫•熊彼特就强调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的突出作 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学家们指出,金融体系的发展与一国的经济发展状 况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他们也给出了多种解释其中,美国学者的研究具有代 表性,以Raymond W. Goldsmith为首,他们对类似M2/GDP的金融相关比率(FIR) 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FIR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当到达一定程度时,逐 渐倾向于稳定20世纪末,麦金农对金融深化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对M./GDP指标加以 应用,并讨论了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金融发达程度差异,还分析了发展中国家 的金融深化进程他提出一个定性的观点,随着金融深化程度增加,广义货币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会增加通常情况情况下,该比值越大,经济货币化水平越高,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即它们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国外学者也常用这一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而后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Jung (1986)认为M2/GDP比率的增长对经济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认为它 早期对新兴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腾飞的作用效果特别好这是他们在用比率作 为金融发展指标,使用不同最小二乘法时发现的二是促进货币化水平提高的影响 因素。

Elhiraika (1996)认为M./GDP反映了银行类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提供充足的 流动性,以方便金融市场以不同的方式留住储蓄吉普森和尼古拉斯指出金融改革 的深化能促使M2/GDP比率的上升在讨论M./GDP比率这一问题方面,与我国学者相比,西方学者更关注对普遍规 律的把握,这是因为这个比率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保持在1左右,且较稳定二、国内研究综述然而,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曾康林(2004)指出,金 融深化不能简单地用M/GDP指标来体现,它应由更多的指标来体现因为M/GDP 仅能表示我国宏观经济中广义货币和国内生产总值是否能协调发展因此,我们不 能仅用M/GDP来体现金融深化的水平由于我国国内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从研究的 重点来看,学者们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解释M./GDP高比率的现象一) 货币层面1、货币化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货币化进程的加深,我国M2/GDP比率也不断上升(易纲, 1996)货币化进程的深入是导致我国M/GDP 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黄昌利、任若 恩,2004;杨珂,2007)o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分析(张 文,2008;徐玲,2011;张建波等,2012) o2、 货币贮藏论 余永定(2002)认为,巨额居民储蓄减轻了通胀压力,而通胀 由GDP增速低于货币增速带来的。

秦朵(2002)和程健、林梅华(2006)与王国刚(2011)的研究表 明,高储蓄率是影响我国M2/GDP偏高的重要因素从货币沉淀的角度出发,也得到 支持这一观点的结论(刘亦文、胡宗义,2010)o然而货币贮藏论仅说明了分子不断上升的原因,却没能说明览与GDP的增长 速度之差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来寻找更好 的解释3、 不良资产论余永定(2002)在解释1998年以来我国M2/GDP不断上升的原因时,较好的从 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这一点出发钟伟、黄涛(2002)指出银行的不良资产不能过高, 否则会导致临/GDP上升王洋(2007)也指出,AL/GDP不断上升是其数量与质量的 不同步所导致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其不断增长的恶性循环二) 金融层面1、金融发展与深化论麦金农(1989)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占国内市场总值的比重,在金 融深化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王毅(2002)在衡量我国金融深化水 平时,指出,与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深化程度远远不足,所以我们 要不断地发展和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更要改善一直存在我国的金融压抑现象贾 春新(2000)认为,仅从金融深化的层面对我国M2/GDP偏高的现彖进行解释,是不 准确的。

因此,这一理论不能作为解释我国M2/GDP过高的充分证据2、 金融资产结构单一论 秦朵(2001)指出,我国居民资产形式单一造成了准货币高速增长,而准货币高速增长又导致M2/GDP偏高黄昌利、任若恩(2004)和程健、林梅华(2006)的 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金融资产结构单一论没有考虑从银行资产负债表角度对 金融资产结构转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改革开放早期的地/GDP上升的原因,而 未能解释我国M/GDP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还上涨的事实3、 金融资产囤积论帅勇(2002)认为,存量资产货币化是由股市的发展产生 的,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也就是说,资本市场的扩张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M2/GDP不断上涨裴平、 熊鹏(2003)的研究也能得出相似观点金融资产囤积论认为,股票等资产的交易 额的计入,会降低GDP的值,从而进一步降低M/GDP的值但若按统一的统计口径 来计算GD卩值,得到的M./GDP值在我国依然偏高因此,仅通过调整分母的方法来 解释M./GDP过高的原因是不科学的三) 经济结构与体制层面1、 两分法论伍超明(2004)指岀,货币流通速度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是不同的,且前 者低于后者。

康志勇(2007)发现,就边际货币需求倾向而言,穷人远小于富人, 而且这一收入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整个经济社会收入的增长低于货币需求的增长, 从而导致M2/GDP不断上升2、 体制因素论钟伟、黄涛(2002)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的 高储蓄是W/GDP不断上升的原因张杰(2006)指出,我国M2/GDP高比率的出现与政府的金融控制 脱不了关系吴建军(2004)研允这一问题时,是从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出发的, 他把研究的重点从血转向GDP上后來,他又从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收入分配等 体制缺陷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利/GDP过高的原因陈仲常、 谢小丽(2011)的实证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第三节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研究方法本文先是进行理论分析,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即采用理论分析和实 证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分析主要用于本文的理论分析及本文模型的比 较说明而定量分析则包含图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式,这使得本文的观点更鲜明、 理论更具有条理,同样也对本文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比较和解释在整篇文章 中,我们都能看到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思想二、本文结构全文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

简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同时对国内外有关M/GDP的研究 进行综述,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第2章:我国M2/GDP的结构分析和国际比较本章主要分析了我国M2/GDP的增 长趋势,并对NL/GDP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国际水平的比较第3章:我国M/GDP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本章从经济层面、货币层面和GDP 统计口径层面,剖析了 M/GDP偏高的影响因素,为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