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确定前25项为工程车 驾驶员特殊能力选拔测评的项目指标采用质心法进行指标聚类分析将25个指标归成大小类群具聚类图见图lo使用成心联按的树状图 季*冷鹿臬我台n 0 5 10 1$ 295 4-r•15 9—1 a!6 1 •17 13 —•14 311 6 >120 2, ■<5 11W 12 1>18 10 r<31 24 •10 16 1 all 25 1*26 9 1—<27 18 1132 19 413 20 I>19 1 图1 T.程车驾驻员特殊花力测评项日聚类图图1标尺15以上对应着4条谱线,因此我们将25个项目划分为4类他 们分别是① a7、al5、al6x al7、a24、a28、a29 ② a 14. al、a22、a23、 a3、a20 ③ a5、a6、al8、a31x alOx all ④ a26、a27、a32s al3x al9、 a43.3测评项目的确定根据以上聚类分析的结果,本研究中我们确定测评项目的原则是:若一类含 两项或两项以上项目,且其隐含意义接近,则根据意思概括为一类[4]据此确定的4类测评项目是:协调能力(a5、a6、al8、a31、alO、all);注意能力(a7、al5、al6、al7% a24、a28、a29)判断能力(al4、alx a22、a23、a3、a20 )应变能力(a26、a27、a32、al3、al9、a4 )3.4对重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本研究对40名新样本被试所测结果同样进行质心聚类分析,其聚类图见图2。
07民2工程车驾敬员特殊慌力测评指杯聚类图里测骸试an使用版心联橙的椅状图,1二817图2标尺15以上也对应着4条谱线,与图]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指标分布特点基本一致3.5选拔测评项目的前后拟合度检验本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中非参数检验中的卡方拟合度检验,用重测聚类分析 的所得到的指标分布特点检验研究所确定指标的分布特点,以确定二者性质的拟 合度结果见表2表2里测项口和前测项日类别的拟合度核迨奥别序号 类别名舞 项目115116*17*21*28* 7*29*2肖断16肉141V2?甘寸 2Xf3协调能力51e18-】小 ir4应变能力262TS2W 41土p>ao5注:右上标的数字为里测被试聚类分析后指标所在的类别从新旧被试的拟合度检验(表2 )中可以看出x2=1.31 , p0.05 ,差异不显著,说明重测被试的聚类结果与研究所确定的类别基本一致,所测指标的分类符 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4. 讨论自19世纪七十年代麦克莱兰提出素质这一概念以来,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 各国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7]为了提高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我军也为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做了不懈的努力工程车驾驶员作为一特 殊群体,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具备的能力不是一般驾驶员所普 遍具有的,因此本研究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中关于问卷编制的程序,研制了工程 车驾驶员特殊能力测评项目。
4.1测评项目的筛选本研究在对工程车驾驶员特殊能力基本概念的理解及成分构想的基础上,通 过征求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资料,通过广泛的开放式问卷 调查,编制了工程车驾驶员特殊能力测评项目,经相关专家评估论证后,删除一 些相关性差的项目,形成初始问卷通过对初始问卷的施测和统计分析,再次对 项目进行删除和修改,最后形成正式问卷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本研究结果具 有较强的可靠性4.2测评项目的确定本研究在研究对象上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使样本更为准确在研究方法 上采用主次因素排列图法,确定了 25个测评项目指标根据筛选出来的项目指标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所得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对这些能力指标进行分类,最 终确定了 4类特殊能力,分别为注意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这些指标的建构均来自于一线的驾驶员和具有多年驾驶员研究经验的专家,突出了 工程车驾驶员特殊能力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4.3测评项目的检验本研究通过两次质心聚类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拟合度检验,检验结果得出卡 方值为1.31, pO.O5 ,差异不显著,说明两次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4类结构科学合理。
同时测评项目在内容上涵盖了感知觉、注 意、反应时等特殊能力要素,做到了全面性与针对性的结合5结论本研究结合心理学、测量学和统计学这三种理论初步探析工程车驾驶员特殊 能力测评项目,通过问卷调查、人员访谈、专家评定等方法,提出了工程车驾驶 员选拔中的特殊能力指标,这些项目指标具有准确、简便、易行的特点,有较明 显的应用价值研究建构的4类工程车驾驶员特殊能力测评项目,符合心理测量 学的要求,较为科学合理,可以初步作为工程车驾驶员特殊能力测评指标的依据参考文献:[1] 三味工作室.SPSS V10.0 FOR WINDOWS实用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303-301[2] 朱国峰,何存道.海船驾驶员身心素质指标测评建构[J].心理科学,2001,24(6) : 657-659.[3] 刘志宏,管连荣.军队汽车驾驶员职业适宜性测验的编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1995,18(2):242・245.[4] 周永垒,张侃.潜艇指挥员心理测评项目探讨[J].人类工效 学,2006,12(1):43-46.[5] Wickens C D , John L ,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M]. 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 Inc.2004:466[6] Sandal G M , Endresen I M , Vaernes R z et al.Personali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During Submarine Mission[J]Journal of Human Performance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 2002 z 17 (1): 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