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毕业论文】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8.38KB
约18页
文档ID:214991332
“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毕业论文】_第1页
1/18

本科毕业论文(20 届)“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iii一、 《吉田书简》出台背景 1(一) 战后初期日本国内外局势 11、 战后东北亚格局变动 12、 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 13、 日本国内局势 2(二) 吉田茂本人外交理念渗透 3二、 《吉田书简》的发表 5(一) 杜勒斯访日与《吉口书简》构想雏形初现 5(二) 吉田茂于书简出台过程中的参与 6(三) 《吉出书简》的最终成型 7三、 《吉田书简》与日本对华政策 8(一) 《吉田书简》——战后对华政策原点 81、 吉田茂“双轨外交”思想 82、 战后日本对华政策实质 9(二) 《吉出书简》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影响 9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1952年初,在东北亚冷战局势变化、中苏日美间势力冲突日益尖锐情况下, 口本以《吉田书简》为契机选择了始终追随美国,实行“亲蒋”、“”的对华政策,对战 后中tl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吉出书简》为切入点,通过对书简出台 的具体过程以及各个利益体参与程度的分析,揭示日本妄图实现“两个”、颠覆新中国 目的的核心理念,并探寻《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对华政策Z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字】吉田书简;吉田茂;对华政策;中日关系[ABSTRACT] In early 1952, in Northeast Asia in the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cold war, Soviet forces increasingly acute cases of conflict between Japan and the US, Japan to the Yoshida letters as an opportunity to select the always followed the United States, implementation of HPro-Chiang Kai-shek; Hanti-communistH on China poli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war Japan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The point of this article to the Yoshida of the letters, through specific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 interests of the letters published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revealing Japan attempting to realize Htwo Chinas", subversion of the purpose of the new Chinas core ideas and explore the Yoshida of letters an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ly postwar Japans China policy.【KEYWORDS 】 Yoshida letters; Yoshida; policy toward China; Sino-Japanese relations引言白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tr两国z间的外交路途就充满了曲折,其川代表性事件便 是1952年《吉田书简》的发表,导致了中日长达20年的Z久的外交关系冻结,并且直到现 在,其中包含的核心外交思想还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影响。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学 者们対《吉田书简》就十分关注,但研究的内容侧重于这段时期内中日关系宏观研究,从吉 田茂本人出发研究其与《吉出书简》出台的关系以及对中口关系发展产生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吉田茂作为tl本战后初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其政治外交思想对于战后日本社会各项事业 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中FI关系方面,《吉田书简》的发表以及“吉 田主义”形成与贯彻的影响力更是不可小觑近年來也有相关学者注意到这些历史上的政界 巨头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更多的只是提出了研究的方向和理念,缺乏系统、深入研究 的成果藉此,本文拟从以战后初期日本首相吉田茂本人的政治外交理念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吉 田书简》出台前后过程中参与的儿个方面以及程度、吉田本人加注其中的对华外交思想,以 及这种核心理念对中日关系发展造成的影响一、《吉田书简》出台背景(-)战后初期日本国内外局势1、 战后东北亚格局变动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民族民主势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世界范围内政治格局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主战场之一的东北亚地区,国与国之间实 力对比的变化尤为明显FI本法西斯主义对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压控制而导致国力大减,再加上长达8 年战争的不断消耗与美国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毁灭性打击,使得其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均受到重创,由此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失去了在东亚地区的优越地位。

而当时可谓是东北亚范 围内另一强国的苏联失去了这个敌人,在斯大林的带领下,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与顺利完成, 使得苏联在政治军事、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国力得到增强,凭借横跨两 洲的广阔地域以及社会各方而的迅速发展,其强国地位则FI益凸显出来,给美国势力的扩张 造成了威胁与此同时,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称霸全球的野心,在二战结束后开始向东亚地区 渗透自己的势力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权后,其一方面遵循《波茨坦 公告》中约定的条款和体现的精神,积极清除日本法西斯残余力量并且压制日本军国主义发 展防止其再次滋长,另一方面则借助单独占领日本的机会控制日本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 为其战略的实施进行服务,企图将日木改造成为其进军东亚、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的前沿阵 地,这也使得曾为二战盟友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局面开始暗中萌芽另外,作为东亚地区最大战胜国的中国的政局变动也影响着东亚格局的走向,美国敏锐 地发现了这一点因苏联在1945年与联合签署发表的《中苏友谊条约》中曾明确表示 将不干涉中国内政,这便给了美国采取“扶蒋抑口”政策来拉拢中国的机会,因此在战后初 期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一直采取这样的外交态度來争取中国方面的合作。

而在这样的条件下, 作为被占领国的tl本,在大多数情况下也须遵从占领国美国的外交策略,而一些具有战略眼 光的领导者在考虑本国未来发展的前提下也密切关注着苏联,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动态2、 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段时期,整个东亚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美国单独占 领日本的实现以及为了实现远东发展目标,“从1946年开始,美国国务院开始正式考虑对日 媾和与缔结合约问题” i,进入1947年后世界局势美苏两国的冷战和对立加剧,继丘吉尔发 表演说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也以“遏制共产主义向全世界扩张”的宣言为标志开始加快 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步伐,导致美苏两国在二战吋期形成的同盟关系完全分裂同吋,中国 国内形势的发展状况与美国的希望背道而驰,川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力量已优势于国民党 军队,在大陆的日益失利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开始考虑与日本在其亚洲战略中 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解决内部矛盾以及实现对日政策的转变,以乔治•凯南为首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 会提出了对FI政策的新构想,积极主张实行FI本经济复兴,逐渐放宽对财阀的控制,通过“马 歇尔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帮助日本国民经济的恢复,营造包围欧亚大陆战线的主要基地,为 美国在该区域内的战略发展提供基础。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最终获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成立以及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给东北亚局势带来了新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也 因此进行着急剧的转变美国一改Z前严肃处理战犯的态度,而“放松并撤销对日本发动侵 略战争的战犯和法西斯集团的头目及骨干的整肃” 2,转向对日木共产党以及左派份子的镇 压,同时建立警察预备队“提高日本国防”,这明显是对共产党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挑 衅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冷战格局对立的局面口益凸显,苏联为争収多方力量,首先承认新 中国,并在1950年与新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标志着随着中国果断执行“对 苏一边倒”的政策,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正式形成,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 营针锋相对,在这种情况下,东北亚地区态势也由原先的美苏暗中对峙逐渐演变成了美日一 一中苏两大阵营在该地区明显化的势力对抗,美国在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加强对日本的建设以 满足自身的“战略安全利益”,加快与日媾和的脚步日本国内局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虽然经过明治维新建成了工业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根基 浅薄,缺乏自然资源,工业原料严重依靠海外”,因此须通过军事侵略进行资源掠夺这种 直接且效果立现的方式来支持国内发展的需要,但R本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承受不了长期“以战养战”的重担,再加上战争后期美国与苏联对其的一系列打击,使得日本长期积累的 各种社会问题在战争后期更加尖锐地凸现出來。

面刈•人民生活闲苦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导致社 会秩序混乱、国家经济处崩溃边缘的现状,日本统治者必须做出决策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 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87页.$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M].第123页.吴学文,徐之先,李信根.日本外交轨迹(1945^1989) [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第1页.何结束这场战争并在战后最大限度地维护口己的利益”\战后初期tl本国内民主运动和工会运动此起彼伏,给资产阶级维护政治体制带来了威 胁,拥护原有国体的领导人对其深恶痛绝,因此日木在美国也有意保护天皇制的前提下镇压 国内运动并逐渐确立了象征天皇制度而在经济方面,以吉田茂为首的领导阶级将国家经济 复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重建主要还是依靠美国扶持,虽然当时美国刈日政策转变之前 仍是以限制其发展为主,但农地改革、重建日本金融资本体制等措施还是对日本发展产生了 巨大影响因此以吉田茂为代表的日本领导的所作所为都必须积极向美国的要求靠拢,以达 到使FI本一步步走出困境的目的进入50年代初期,经济上进-步的加速发展和政治上重归国际舞台成为日本重建过程 中的新目标,而中国革命形势的澎湃发展以及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变动,使得美国改变了初期 对FI的占领政策,“由限制改为放宽,积极支持日本复兴经济,促进日本重新武装,使日本 在美国反苏反华战略中发挥作用” 5,使得日本在美国扶持的基础上,能提出了更高的发展 的目标。

吉m内阁战后重点在于维护国家利益,认为只有国家富裕才能够保证民主制度的实 施,因此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发展社会经济来平息国内骚动与解决国外纠纷是十分必要 的,而此时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正是H本统治集团所期待的另一方面,口本在注重经济重建的同时在政治、军事方面也有新的发展需求日本本身 希望能够早tl结束占领,恢复同国际社会的联系,摆脫在世界上处于孤立地位的局血,但是 当时国家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依赖性,日本必须从氏远考虑,在战略上支持美国来换取对它重 返国际社会的支持;同时,日本对于战后军队力量的削减十分不满,而美国为了争取“盟军” 一改之前压制日本军备发展的态度,不仅帮助减少其战争赔偿,还允许日本以“自卫”名义 逐步重建武装力量,口本因此开始了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吉田茂本人外交理念渗透吉出茂,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在缺乏坚强领导的战后日本政界中,其作 为最高领导人的政治作风与各种理念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