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应用化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精细化学品、专用 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技术的二级学科应用化学学科涉及面广,是学科交又、渗透、互动、融合的生长点应用化 学研究内容包括化工产品制备、分离与精制、产品复配及商品化,以及精细化学 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其研制过程中的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反 应及工艺、生物技术的应用等它与化工、电子、能源、材料、航空、航天、兵 器、环境等工程技术有紧密联系该学科作为集理论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硕士研究生既要具有宽厚而 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本学科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工 程技术应用的专门人才,以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工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 重点,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 学术态度通过2-3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材料 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动向较为熟练 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独立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中与 化学相关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研究方向:1. 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对各类工业助剂、添加剂、特种涂料、试剂、新型粘合型、合成香料、化妆 品及助剂、洗涤用品、表面活性剂、农药、兽药等精细有机化工产品的设计、合 成、研制与开发;精细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反应的热化 学、动力学、选择性及反应机理等理论研究,精细有机化工产品的减污、清洁化 生产及绿色技术研究2. 材料化学及其应用材料化学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无机、有机、高分子及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 制备、结构及性能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开发应用3. 应用电化学具有光敏化活性的有机功能材料的光化学反应及其机理研究,包括光信息记 录与显示材料、化学传感器、燃料电池及光化学反应及应用原理等4 .化学及化学工程中的分析测试技术利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及方法,对化学化工反应及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检测,对食品中营养物质及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等进行分析检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学分为32-36学分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专业名称:应用化学课程类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备注第一外国语2005专业外文资料阅读201赵振波学自然辨证法概论542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1课专080101高等无机化学502.5周德风业 基 础 课080301高等有机化学502.5宁志刚080102结构化学502.5陈红卫080103现代分析检测技术301.5V王颖必修课公共体育201080104学科前沿专题201李东风080111应用化学原理与技术301.5周德风080303有机合成化学301.5V李东风080115精细化学品化学301.5李东风080314分离科学与技术301.5V宁志刚非080118高分了科学与技术301.5q敖玉辉学选080113纳米材料301.5V李宏涛位修080114功能材料学301.5周德凤课080116催化化学301.5赵振波080112生物化学与技术301.5V薛冬桦课080317英文科技论文写作301.5q赵振波080318计算化学301.5李连贵080213食品添加剂301.5高冷080117环境化学301.5寸任泽胜学科实践教学实践、科研、生产实践或听学术报告4次以上1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素 质培养及综合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主动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尽可能从结合生产实际,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出发,积极鼓励研究 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论文选题的理论知识应对本专业实际生产有现实的指导 意义2、 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设 程进入学位论文实验与写作之前必须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该论文选题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意义,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要求研究生制定详细研究计划、工艺路线、技术创新点以及主要的参考文献六、 其他学习项目安排:研究生参加本学科的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以及学术活 动等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才能获得毕业论文答 辩资格,申请学位的资格七、 培养方式:研究生培养方式应建立和完善学术群体作用培养机制,积极激发研究生的主 动性和自觉性,努力营造科研氛围,更多的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培养方式培 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专业基础课《高等无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01课程名称:高等无机化学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教学目标:无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等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化 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是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基础理论及其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掌握现代的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对当前无机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以及 无机化学的进展和前沿有所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阅读无机化学文 献的能力课程内容:主要以现代无机化学为主主要内容有过渡元素、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 原子簇化学、多重键化学、无机固体化学以及生物无机化学等教学要求:掌握配体场理论的观点,利用配体场稳定化能对配合物的各种性质提供合理 的解释;掌握金属配合物的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了解典型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及常规表征方法;了解现代无机合成方法;讨论重要 无机固体的结构、键型、能量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固体结构与 性质的关系;阐明功能材料的本质,了解无机固体的鉴定技术和新材料在现代科 技中的应用;介绍无机化学前沿的研究与发展状况预修课程: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考核方式:闭卷答题 80分 译文+主讲+平时 20分参考书目:1. 《现代无机化学》徐志固,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2. 《理论无机化学》陈慧兰,余宝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3. 《固体化学及应用》[美]Anthony R. West著.苏勉增,谢高阳,申泮文 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4. 《高等无机化学》赵继周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875. 《无机化学新兴领域导论》项斯芬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小课程代码080301课程名称: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教学目标:高等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对现代高等 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机 化学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有初步的了解,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有机化学教学打下 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木课程主要讲授有机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碳烯、氮烯、 苯快等中间体活性及其反应,重排反应及机理;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测试方法; 周环反应的线性轨道理论、光环化与热环化反应、迁移反应等;光化学反应;电 化学合成等化学反应理论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机化学中间体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活性,了解利 用中间体研究反应历程的方法掌握利用线性轨道理论说明光环化与热环化反 应、迁移反应的反应过程,产物构型等掌握用光化学、电化学等方法开展化学 合成的理论和方法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报告相结合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考核方式:笔试(开卷或闭卷)参考书目:1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荣国斌编.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二版2.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凯理(美)等著3. 《高等有机化学》,王积涛,高教出版社,1986《结构化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02 课程名称:结构化学Structural Chemistry教学目标: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及晶体 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了解研究分子和晶体 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从物质结构与 物质性质(性能)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量子力学基础知识、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和性质、分子的对称性、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晶体的性质教学要求:1.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要求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掌握氢原子的 薛定谬方程及求解要点,提高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深入理解原子轨道的意义、性 质和空间图象了解多电子原子中心力场近似法及He原子的变分法处理,了解 核外电子排布的依据,了解角动量的偶合及原子光谱的意义2. 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掌握化学键的三个基本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 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要求了解线性变分法处理IV和了解共价键本质及典 型的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排布掌握价键理论在多原子分子结构中的应用,了解价 电子对互斥理论,了解S-P杂化轨道的组成及键角公式掌握HMO方法及其在共 轴分子中的应用,了解前线轨道理论,了解范德华引力等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 掌握配位场理论在配合物结构中的应用,以及兀配键配合物和多原子兀键配合 物的结构3. 点阵理论和晶体结构要求掌握晶体周期性结构的特点及由此特点决定 晶体的各种性质了解单晶、多晶衍射法的基本原理,各类晶体结构的基本型式 及规律。
4. 分子性质及测定分子和晶体结构的实验方法要求根据分子的儿何构型 确定分子所属的点群,了解群的表示和特征标表的意义了解偶极矩、磁化率与 分子结构的关系要求着重了解分子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