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78MB
约12页
文档ID:585787006
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_第1页
1/12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雒阳、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牡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宋苏辙语:洛阳“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1982年洛阳市定牡丹为市花,每年4.15-25举办牡丹花会城市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系 洛阳的山脉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构成,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

这些山绝大部分位于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境内,新安、宜阳、偃师、伊川、孟津也有分布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洛阳境内山川纵横,河渠密布,古代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洛阳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牡丹花的生长,这也是洛阳牡丹名满天下的原因嵩山旧函谷关新函谷关山河拱戴,形势甲天下旧函谷关新函谷关山河拱戴,形势甲天下嵩山旧函谷关新函谷关山河拱戴,形势甲天下嵩山旧函谷关新函谷关山河拱戴,形势甲天下虎牢关嵩山旧函谷关新函谷关山河拱戴,形势甲天下 九朝古都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东汉洛阳城 城内有二十四街,今发现东西横道、南北纵道各四条城址规模较西汉长安为小,宫城位于城内北部,有南北两宫,把全城分隔为二,东汉中叶以后,北宫以北又继续修筑园苑￿￿￿￿￿￿￿东汉的洛阳城,市面繁华,商业发达,城南的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东汉末,初平元年(190)董卓挟献帝西迁,尽徙洛阳周围居民数百万口到长安,焚毁洛阳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化为一片废墟下面我们将从东汉、北魏、隋唐三个时期来为大家介绍外部空间要素对各个时期洛阳城发展的影响 东汉洛阳城 东汉洛阳城的城市用水来自18公里以外的涧谷之水,该凿渠引水工程始于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成于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这条水渠的落成通水,除了为护城河和宫城以及整个都城的园林用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之外,还为漕运提供了良好的航道,使运粮船只直达城下仓廪此外还为百姓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 北魏洛阳城平面图北魏洛阳城北魏洛阳城水利推想图北魏时期定都洛阳的原因:长安已残破,洛阳则有宫殿可利用洛阳地处天地之中,地势有险可依,利于控制诸侯伊洛小平原,水源丰富,引水便利 北魏洛阳城 在北魏洛阳城设计时,设计者便将绿色充分引入城市规划中,从学者们复原的北魏洛阳城和《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城郭、佛寺园林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郁郁葱葱、环境优美的洛阳城,因此北魏时期统治者的环保意识已经达到相当高的一个水平￿￿￿￿￿￿￿而北魏洛阳的城市绿化则是有目的和有规划的,或者说北魏的环境意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北魏洛阳最重要的大内御苑叫华林园,是利用曹魏华林园的大部分基址改建而成。

城市绿化 隋唐洛阳城隋炀帝认为洛邑:“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 《唐两京城坊考》曾记载东都洛阳“前直伊阙,后依亡山,东出渥水之东,西出涧水之西,洛水贯都,有河汉之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的考古发掘报告也表明,洛河将隋唐洛阳城格局分为南北两部分,有桥相连,平面略呈方形￿￿￿￿￿￿￿￿￿￿北魏的宫城主要依魏晋之旧宫城是在东汉和魏晋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设置为单一的宫城,废除原来的南、北二宫制隋唐洛阳宫城平面图 隋唐洛阳城平面详图 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的花园城市得益于其周围伊、洛、涯、涧4水丰富的自然水资源其中伊水掠城南来向东北流;洛水由城西上阳宫南入城,并沿皇城城南向东横贯全城,是对洛阳城市影响最大的一条河流;渥水由城北入城汇人洛水;涧水即谷水从城西北角流入城内,流经宫城、上阳宫、西苑,终汇人洛水由此可见,隋唐洛阳城不仅洛水贯城,而且三面环水,伊洛2水又近似平行,十分有利于开凿水渠这样的自然水系,不仅提供了城市中宫禁、苑囿用水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又满足了城市园林的用水,为后来造园活动的兴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城市给水 北宋洛阳 宋代洛阳,主要指北宋洛阳,它是宋代的西京。

与都城汴京合称为“两京”洛阳的历史地位在唐朝已经奠定武则天时期,以洛阳为神都,又叫洛州为都城后唐曾建都于洛阳北宋定都汴京开封,称为东京,称洛阳为西京即洛阳的陪都￿唐朝和五代十国后,洛阳的逐渐衰落:￿￿￿￿￿￿￿唐末战乱之后,长安、洛阳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开封建都在草创阶段,所以朱温在以开封为东都的同时,又以洛阳为西都,并长期驻跸于此,所以洛阳仍保持着陪都的地位五代时期,从洛阳本身的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持着都城的地位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最终决定开封彻底取代洛阳并一跃成为国都:￿￿￿￿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和财政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区的财富,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的漕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进一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重镇;￿￿￿￿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 小结:洛阳地处天地之中,地势有险可依,又有洛水为其提供丰富的水利资源。

向来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北魏定都洛阳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有利的外部空间要素条件,后来开封彻底取代洛阳并一跃成为国都的原因是:￿￿￿￿￿￿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和财政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区的财富,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的漕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进一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重镇;￿￿￿￿￿￿￿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从每一条原因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城市的外部空间要素对该城市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真的是“成也洛水,败也洛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