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昆山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luoxia****0180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2页
文档ID:56195418
昆山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1/2

昆山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一、引言2016 年 2 月 1 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的若干意见》中,围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 式”等方针政策,在新时代下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都市农业是城市时代农业发展的崭新理念作为对传统农业发展的反思,都市农业 强调以乡村资源为依托,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内联合二、三产业,发挥生产、生活和生态环 境等多种功能[1]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毗邻上海,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劳动力资本,在农业发展 方面,昆山重点拓展了农业的观赏、休闲、文化、教育等外部功能,全市一、二、三产业 界限已越来越模糊,逐步融为一体,而农业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呈现都市农业的发展轨迹基于昆山农业的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研究昆山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农业发展 模式,为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似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借鉴思路,发挥昆山在现代化建设中的 示范功能二、昆山都市农业发展形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农户自营果园或农家乐等经营盈利模式,通常在政府统一登记与管理下,进行自主 经营与营销宣传,在农业组织形式上趋于分散乐享四季张浦生态果园在出产优质高技术 的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农业品牌化的生态旅游营销模式,加入昆山旅游年票等举措实现推广。

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在政府的监督与质量保证下,体现出易操作、精致化发展的特 点,在尚未形成组织化发展的农业片区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使农业生产经营由内向外, 将农产品与时代科技传媒联结,在政府的调控政策下激发农户个体的独特价值与经济潜力政府统一规划模式政府统一规划模式规模更大,服务链条更长,体现出一条龙的服务状态,衣食住行 的全方位结合实现了简单的服务外包与分工,体现出服务型都市农业的特点,其种类繁 多,如淀山湖、阳澄湖的水上风情园等[2]此类都市农业的发展主要利用了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拓展与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实 现了农业的集约化与组织化经营,体现了农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品牌规模经营模式以农庄为代表的品牌规模经营模式区别于个体的分散经营与政府引导改造的都市农 业发展层次,是一种特色的高级都市农业形式往往具有经济、生态、休闲多元融合的特 点昆山阳澄湖星期九园艺有限公司投资超过 800 万美元建立的星期九休闲生态农庄, 占地 700 亩,园内设有果园区、动物观赏区、水果大棚区、蔬菜区、花艺区、育苗区、烧 烤垂钓区、咖啡棋牌娱乐区等,还设有 7000 平方米的生态餐厅,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 体[3]昆山的雄厚经济实力与优势地理位置,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档的生活休闲需求,使得 服务市场普遍存在,农庄模式应运而生。

而农庄模式服务的季节性也使得在旅游收益的基 础上强调生态涵养与农业技术并重的发展方式三、昆山都市农业效应分析政治效应昆山农业的发展模式中蕴含农业从个体盈利为核心向政府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部分 转变,汲取农业发展成果的公益价值与市容市貌美化工程外包的初步形成,开辟了新的农 业产品需求市场作为城市标志与生态文明的体现,昆山都市农业融入进了城市名片的设 计与形象展示中,体现了产业融合与经济政治的多方面统筹经济效应根据已有数据,2016 年昆山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新认定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 1 家、昆山市农业龙头企业 8 家,各 级认定的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 40 家[4]昆山都市农业在引进外来优质资本,活跃资本市场,以蕴含新投资理念的新项目改 善投资结构,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作为基础产业,其结构合理,产值增 长稳定,发展方式多元化,为区域经济的稳步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产业的融合生态效应农业对于城市环境有着天然的生态保护作用,昆山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在原有外部 效应的基础上,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强农业的生态效应突出典型案例如昆山花桥江苏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是吴 淞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配合太湖流域治理,2016 年 2 月 25 日江苏省政府印发了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根据该实施方案,生态修复是改善太湖流域 水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有效途径[5]昆山都市农业在发展成熟的大型农业项目的基础上,实现了生态功能的方法化,其 本质的农业生产与盈利模式变“卖产品”到“卖服务”、 “卖技术”的变更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凸显与延续四、昆山都市农业发展瓶颈土地资源与土地流转问题昆山市全部农业用地,含农用水面约 30 万亩有限的土地面积要求昆山都市农业的 精致化经营与工业用地相比,农业用地投入回报周期长,附加值不及工业产品这与农 业用地需求相冲突,与其他产业用地需求相牵扯根据实地情况,昆山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坚持以“三个为主”呈现“一高、二多、三大” 特点即农民承包土地流转以村级土地合作社为主,以规模经营为主,以本地农业大户经 营为主;呈现流转率高、农业大户经营面积多、农田股份合作社经营规模大的特点[6]而流转过程中,基础设施存在跟不上发展需要的问题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不多, 设施农业比重不高,特别是设施蔬菜面积偏低,果品的低温保鲜等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劳动力素质与技术水平问题昆山市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近 2 万人,其学历普遍为初中以下,年龄在 50 到 70 岁之间,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高。

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从业人员和农 业经纪人不足,科技人才青黄不接,基层技术人员配置不到位,且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农业技术在农业经营方面的短缺体现在农产品加工方式和销售手段跟不上发展要求, 领军型的龙头企业较少,如何确保农产品的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作者简介:樊儒经,男,江苏扬州人,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