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及管理模式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及管理模式 郑小华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历史回顾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历史回顾 我院成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始于 1997 年,至今已有近 10 年的时间回顾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 核心 HIS 建设阶段(1997-2002) 1997 年 3 月,医院成立了计算机室,建立起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当时的计算机室只有一个 IT 人员,医院投资 80 余万,初步建立起医院的网络系统,并与公司合作,开发了门诊收费系统、药房管理系统、挂号系统、收费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库房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到 2002 年,医院基本完成了核心 HIS 的建设,实现了医院事务管理信息化 (二)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02-2004) 2002 年,医院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建立了计算机室和病案科两支开发队伍,分别开发出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LIS 系统等医疗业务信息系统,并在医疗业务科室稳步推进使用此时的医院 IT 队伍进一步加强,人员增加至 11人,初步形成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技术团队。
与此同时,医院生产性信息系统初具规模,基本形成满足医院业务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医院信息系统 (三) 建立便民流程和系统整合阶段(2005-2006) 2005 年,医院把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指向便民流程的开发,与成都商业银行合作,建立医院——银行信息交换平台,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储蓄卡和就诊卡为一体的一卡通就诊流程2006 年医院整合医院的卫生管理专家和 IT 技术力量,成立了卫生政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应创建全国数字化医院的需要,医院投入 800 万元,支持医院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在一年的时间内,研究所完成了 PACS 建设,重新开发了门诊医生站,实现了系统之间的无缝联接,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无胶片化 二、院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与管理 二、院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与管理 (一) 领导与管理 医院领导一向重视信息化建设,2003 年,医院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院长修瑞龄为组长,院领导班子均为领导小组成员2006 年,由于医院领导班子变动, 医院对信息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 确定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长李元峰为组长,院长助理熊俊浩、肖邦榕为副组长,各临床大科主任、各相关行政处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领导小组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实务性。
医院院长办公会是全院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机构和最高领导机构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决策由院办公会讨论决定, 标志着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 并且进入医院日常化、常规化管理的一个部分 医院确定院长助理熊俊浩分管信息化工作, 具体领导和督促信息化建设工作 卫生政策2007 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53 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分管院领导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 机构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科学与卫生信息的结合,2006 年 1 月,在整合原有的计算机室和病案科 IT 队伍的基础上,成立卫生政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展卫生管理科学、卫生经济、卫生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展卫生政策研究,为政府和卫生行政机构和本院管理决策服务;研制和开发软件产品,积极推广医院管理研究成果和医院信息产品;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步建成卫生政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两大学术品牌研究所设所长一名,副所长两名,现有员工 17人1 名博士,5 名硕士,其余人员均有大学本科学历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研究所代表医院对全院信息化实施整体规划, 具体负责全院生产性信息系统的开发、集成、管理、维护、指导、培训、监督,真正实现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入口、统一出口。
研究所坚持政策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以政策研究为导向,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综合开展卫生政策研究和信息产品研发 目前已基本形成产、 学、 研一条龙发展格局 (三) 组织协调 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一项全院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院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参与 医院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工作 卫生政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负责医院信息建设实施和技术管理, 各系统用户科室的行政正职是本科室生产性信息系统正常使用的第一责任人, 每个科室必须指定一个系统管理员, 在信息所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科室软硬件设施的基本维护,并督促和指导科室人员正确使用信息系统,排查系统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由此形成了至上而下的信息管理体系 (四) 规章制度 在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的同时, 医院相继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 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稳步推进,安全使用和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主要的制度如下: 1、2006 年 8 月,医院出台了《生产性信息系统软硬件设施暂行管理办法》 ,对服务于医院医疗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的管理、使用等进行了明确规范该《办法》是医院信息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在此基础形成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2、由于医院较大,科室太多,研究所很难顾全全院的信息管理和推广应用为把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落实到科室,医院出台了《临床科室信息管理员管理办法》 ,极大地推动了系统在临床科室的推广应用 3、为强化医务人员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责任意识,医院出台了《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奖惩条例》 ,明确了信息系统用户的责任范围和奖惩措施 4、为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信息系统,研究所颁布了《临床信息系统操作规程》 5、为确保信息安全,保障医院业务活动正常开展,医院制订了《医院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6、为加强研究所的技术管理,研究所制定了《网络系统管理制度》和《软件系统与数据库管理规范》 ,规范了计算机人员的技术活动 (五) 开发模式 自 1998 年以来,医院坚持走自主开发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在打造数字化医院的同时,打造出一套具有推广意义的医院信息产品具体包括以下模式: 1、自主开发为主,除 PACS 外,医院信息系统均为自主开发 2、联合开发模式,与公司合作,打造具有共享产权的信息产品 54 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模式与功能实现 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模式与功能实现 (一)医院网络整体构架 医院服务端以三个机房为中心,三个机房分设在行政楼、第一住院大楼、第二住院大楼,以环形网络互通互联。
通过环形网络辐射到用户终端 医院内外网分开, 内网运行医院信息系统, 不同系统网段分离, 确保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 (二)整体解决方案 所有系统通过消息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适时发出通知, 实现系统间的有机整合 (三)门诊流程(图略) 以金康卡为基础,实现们针灸针一卡通的就诊模式 住院流程(图略) 以医生工作站为中心,实现全院系统胡同互联 医院信息系统模块及功能 对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 ,将我院系统建设的情况汇报如下: 除社区接口和远程接口外,我院的信息系统数量和种类与《功能规范》完全一致 对照卫生部《功能规范》 ,我院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实现均在 85%以上,平均实现率为 93% (见查对表) 在满足卫生部颁布的《功能规范》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独具特色、满足医疗业务需求的新功能,如银行接口、系统之间消息交换功能等 四、医院系统实现情况及效果 四、医院系统实现情况及效果 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管理和业务活动的改善是综合性的 (一)住院系统使用情况 我院住院系统 100%开通使用,覆盖所有临床科室,借助本系统,医生完成一份入院记录的时间平均缩短 25 分钟,下达处方的时间平均缩短三分钟。
护士工作站的效率提高更明显,免去医嘱抄写,并由此杜绝了抄写过程中的差错发生 (二)门诊医生工作站使用情况 我院门诊医生工作曾于 2003 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由于接口上的原因今年重新开发并于 10 月 1 日投入使用, 目前正在内科全面推进 根据目前医生使用还不十分熟练情况看,使用系统后,医生平均诊疗一个病人的时间缩短 1 分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PACS 系统使用情况 今年以前,我院大多数科室都建立科室内的迷你 PACS,今年与富士通合作建立起供临床科室共享的全院 PACS, 目前放射科、 B 超、 核医学、 内窥镜的影像资料已经供临床共享,系统保障基本实现无胶片化 (四)LIS 系统的使用情况 我院 LIS 系统与 2003 年开发完毕投入使用,今年以前仅在检验科内部使用,今年 8月与临床医生工作全面贯通, 实现申请单和报告单网上传送 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发生 (五)核心 HIS 的使用情况 我院核心 HIS(收费、挂号、药品管理、库房管理等)使用已经有 6 年的时间,系统运行稳定 2007 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55 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一)自主开发,队伍建设是关键 为保障医院的自主开发能力,医院加大 IT 领域的人力投入,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通过近十年的自主开发历程,我们认为有如下好处: 1、自主开发的最大好处是开发者又是维护者,熟知自己开发的系统,与其它通过购买软件的医院相比,维护压力较小,维护响应快,有利于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医疗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2、降低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与同类医院相比,我院信息化建设成本较低,到现在为止,医院信息化建设总投入不足 1400 万(包括人力成本) ,而同类医院的同等建设水平至少在 2000 万以上 3、增强系统环境适应力,适时应对政策变化在深化卫生改革的过程中,卫生政策的变化必然带来医院经营模式和医疗业务流程的变化, 这些变化要求医院信息系统做出相应调整,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在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更及时、更灵敏,使医院医疗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 4、满足需求更彻底,系统开发更个性化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是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按医院自身的业务需求研发的, 因此系统在满足医疗业务活动的需要上更彻底, 更能体现医院自身特征 自主开发使医院信息系统更具可扩展性, 可适时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扩展功能 5、系统内涵更丰富,更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无限空间, 管理科学丰富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而信息化建设使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 医院—银行信息平台 2005 年 3 月,医院与成都商业银行合作,建立起方便病人就诊和付费的金康平台借助此平台,实现银行储蓄卡和医疗就诊卡的统一,凭借此卡,病人既可享受一卡通的就诊流程,又可持卡付费 目前,商业银行正在促进金康平台加入银联,金康平台一旦加入银联,病人可使用工资卡和其他信用卡就诊借助此平台,病人可享受网上预约、网上查询检查、检验结果和其他诊疗信息将信息化服务延伸到病人家中 (三) 一卡通就诊流程 与其他医院的“一卡通”就诊流程相比较,我院的“一卡通”流程具有以下特点: 1、金康卡实行先注册,后建卡的流程,实现了就诊实名制,保证了病人就诊信息的真实性,便于病人信息管理,减少差错发生 2、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医疗卡均为一次性使用卡,这样既浪费,又不利于病人就诊的历史纪录的连续性管理我院的金康卡可反复使用,并且以后就诊不必再注册,只需划卡就完成挂号,并可调用既往的历史纪录,实现一次注册,终身受用 3、卡号为病人就诊过程的唯一标识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金康卡的使用贯穿病人就诊的全流程, 卡号是病人就诊流程的唯一标识, 极大的避免了临床活动的查对差错 (四) 无纸化、无胶片化 自我院完成信息系统整合后,保证了系统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要实现实际的无纸化、无胶片,还有一个过程,还有一些制度问题和法律问题需要解决,如电子签名的合法化等问题。
56 我院的 PACS 建设不仅解决了无胶片问题,而且扩展到电生理科室解决了所有医疗检查图像、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