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王维诗歌中的道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5KB
约5页
文档ID:280026329
王维诗歌中的道_第1页
1/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王维诗歌中的道 出名的山水诗人(王维)被誉为"诗佛',但是在其(诗歌)中可以察觉道家思想的存在他早年也与道士交游,写下不少神仙诗诗歌中也显露着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一、序言 王维是盛唐出名的山水诗人,在唐代享有盛名他与(李白)、(杜甫)一起,据有三足鼎立之势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指出:"吾于天才得李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又可见王维尚佛,其诗歌受禅宗影响,禅趣盎然但同时,王维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诗歌中也有表达王维早年有一段时间颇倾心道教,到后来也一向没有割断这一情缘他写过一些神仙诗以及和道士交往的诗如《鱼山神女祠歌》、《桃源行》、《赠焦道士》、《赠东岳焦炼师》、《过太乙观贾生房》、《送方尊师归嵩山》、《和尹谏议史馆山池》、《赠李颀》、《李居士山居》、《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送张道士归山》等诗歌,都跟道家关系紧密 本文从意象选择和色调运用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竹意象和云意象的分析,以及王维在诗歌中经常运用的青白二色的分析,理解王维与道家的精细联系和其诗歌中蕴含的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二、王维诗歌中的道家思想 王维写过一些神仙诗如他在早年出官山东时,作《鱼山神女祠歌》这座神女祠祭祀的是出名的天上玉女智琼,她和弦超的传闻是六朝以来文人们所艳称的人、神恋爱(故事)王维的这首诗歌中的"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表现了其倾心神秘的心态还有如他的《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i 这篇作品是演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来这首诗变更了原作的情节,把在桃花源中避难的人们说成是仙,而陶潜笔下的桃花源也被王维描绘成仙境了可见王维对道教神仙是敬仰的,他把自己的社会和人生梦想寄托在道家的神仙世界中。

在王维的诗歌中,人们都留神到王维崇信佛教,其实与此同时,王维还和道教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很深他在《过太乙观贾生房》诗中称:"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他以道门之子自命,和出资产了道士的贾生在早年有过长期的交往在与道士的交往中,王维还写了不少赠别诗,如《赠焦道士》、《赠东岳焦炼师》等在《赠焦道士》诗中写到:"海上游三岛,淮南预八公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缩地朝朱阙,行天使玉童',在诗歌中描写了在天地间悠游自由,不受束缚的神仙形象,表露了心中的无限钦羡之情王维在学佛的同时也学道,《春日上方即事》中提到:"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王维诗作中,还经常运用到道家的典故,如《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有如下两句:"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这里的"玄言问老龙'用的就是道家的典故"玄言问老龙',出自《庄子知北游》中的(寓言)故事:"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老龙吉作为体悟道性的真人形象展现在其诗歌中,可见王维与道教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意象的选择 王维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很受道家的影响,如竹、云等意象竹代表仙风道骨、高洁正直,在道教的仙话传闻中经常提到。

在好多仙话中,得道成仙之人飞升后就会留下一青竹杖青竹功用丰富,"青竹不仅是神仙自度的仙化意象,也是神仙度化他人的工具'ii道教对竹也确实独有情钟,陈寅恪先生说:"天师道对于竹之为物,极称赏其功用'道教钟情于竹是着眼于其"继嗣'和"寿考'等功能,陈寅恪引《真诰》云:"我按九合内志文曰:竹者为北机上精,受气于玄轩之宿也所以圆虚内鲜,重阴含素亦皆植根敷实,结繁众多矣公试可种竹于内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尔乃天感机神,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微著之兴,常守利贞此玄人之秘规,行之者甚验'iii而这与神仙长生不死的意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竹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形象,在《(诗经)》中如《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清人陈奂《毛诗传疏》释曰:"以绿竹之美盛,喻武公之质德盛'但竹与清高隐逸形象联系起来是在魏晋时期魏晋有不少与竹相关联的隐逸故事,如阮籍、嵇康等"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iv 在王维的诗歌中,竹意象运用于构建清幽静谧的环境,表达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如《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还有《竹里馆》,篇名就提到竹林,在竹林这个清静之地,诗人"独坐幽篁里',宁静而无一分杂念,享受安宁,这也正是道家所追求的。

在其诗歌《桃源行》中描写桃源环境时也提到竹意象――"近入千家散花竹',诗人在诗歌把竹意象细致刻画,美好的桃源中有悠悠绿竹四处衬托,更显清幽把竹安插在桃源仙境中,既是道教重视竹的表现,也流露出诗人王维对仙境的敬仰之情 云意象在王维诗歌中也经常运用云本身就是漂泊不定的,在诗歌中的意蕴也就更丰富王维诗歌中经常提到白云意象,如"白云无尽时'、"东山白云意'、"归云时抱峰'、"怅惆故山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当诗人行到水穷山尽的时候,诗人不但不在乎自己已步入绝境,反而怡然地赏识天涯的浮云也就是说当诗人王维置身于自然的美好风光中时,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我'的存在,去欲返真,这种"忘我'、"弃我'的精神,与庄子关于精神修养的重要法那么"坐忘'暗合 — 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