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房设昼夜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离岗位工作人员进产房前应更换 手术衣裤、拖鞋、带好口罩、帽子,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2、产妇进产房后应专人陪护,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以防发生意外3、工作人员态度要严肃认真,对产妇应体贴、关怀,不能任意谈笑,注 意保护性医疗制度接产时,台下配班人员不得擅离产房,应与助产 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的各种药品、敷料和器械准确记 录胎儿、胎盘娩出时间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5、 产房每日要全面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1—281,湿度 50%—60%每季度做空气细菌培养,报告单留存备查6、 保证无菌物品无过期,由专人负责,产房应备有必需的急救药品、器 材、各种器械,物品定位放置、定量保管、陈设规范,各种消毒物品 随时检查,按失效期顺序存放,消耗的药品及时整理、消毒及补充, 急救器材定期维修、保养7、 产房内一切物品不能随意带出,借物应严格遵守借物手续8、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30分钟和早吸吮,产后1小时内 开奶9、 胎儿娩出后,抱给产妇辨认性别,用统一规格的新 生儿记录单印脚 印和产妇手拇指印,存入病案保存作鉴别。
新生儿左手腕部应佩带统 一制作的标志,并记录性别、母亲的姓名并由巡回助产士及时、准 确填写各项记录10、 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宫缩、宫底高度、出血量、血压等情况,产后观察2小时,若无异常护送母婴返回病房(母婴同室)并与病房护士做好床边交接班11、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娩后及时消毒处理新生儿查对制度1、新生儿娩出后巡回助产士立即告知产妇新生儿出生时间与性别,核对 母亲手圈信息并写上新生儿出生时间与性别2、接生者处理脐带后,显示婴儿臀部,使产妇认清性别3、巡回助产士给新生儿磅体重、量身长,取手圈写上床号、母亲姓名、 性别后,立即系于新生儿左腕与左踝部(男婴用蓝色手圈、女孩用红 色手圈),取胸牌填写各项信息后系于新生儿被子外(注意:母亲床 号姓名与产妇核对、新生儿性别与接产者核对)4、新生儿早接触、早开奶后,包好被子放置与产妇靠近的婴儿复苏台 上5、送至病房前,巡回助产士再次核对手圈、母亲姓名、性别、新生儿分 娩记录单6、新生儿随产妇送至病房后,由病房护士接收新生儿,并按照新生儿记 录单所注各项,与巡回助产士核对手圈、胸牌信息,然后安置于新生 儿床上产后观察制度1、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观察2 小时,以接产者观察为主,各班合理调整。
2、每 30 分钟按压子宫 1 次,观察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并记录,观察膀胱充盈情况,30分钟测血压、脉搏 1次,注意产妇主诉3、产后 1 小时内指导产妇完成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吸吮4、完成产后健康宣教(包括恶露观察、会阴切口的护理、产后小便等 安全措施)5、如遇产后出血、高血压等需特殊治疗用药的产妇按医嘱延长观察时间, 做好相应护理6、产妇离开产房时,检查者测血压、脉搏、宫高,观察产妇阴道出血量, 新生儿脐带结扎点是否出血,核对新生儿性别、胸牌、腕带,检查整 理病历送产妇回母婴同室病房1、非本区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待产室凡参观进修、检查人员 需经允许方可入室2、工作人员入室时,需换鞋、穿产房工作服、戴帽外出时必须穿外出 衣及外出鞋3、待产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晨晚均要开窗 通风 30 分钟,避免室内空气污浊每日晚间用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消 毒 1 小时,消毒时注意关闭门窗4、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待产床、门把手,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 地面 2 次5、保持室内拖鞋清洁,每日清洗消毒一次,产妇入室时,需更换专用室 内拖鞋6、待产床上的被服一人一用一更换,氧气湿化瓶在每个孕妇使用后要及 时更换,每日集中送供应室消毒。
7、多普勒、胎心监护仪、血压计、电子体温计定期清洁、消毒及保养, 碘伏、酒精每周更换,洗手液、免洗手消毒液每月更换8、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清洗、悬挂晾干备 用,定期消毒9、严格落实手卫生制度,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袋,封闭运送一 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10、对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及其他传染病人应送入隔离产房待产,所有 物品应按传染病特殊消毒处理,并做好终末消毒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非本区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产房凡参观进修、检查人员 需经允许方可入室2、产房工作人员入室时,需换鞋、穿产房工作服、戴帽及口罩外出时 必须穿外出衣及外出鞋3、产房环境清洁、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每日开窗通风 30 分钟,避免室内空气污浊每日晚间用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消毒 1 小时,消毒时注意关闭门窗每日用消毒液拖地面 2 次4、保持室内拖鞋清洁,每日清洗消毒一次,产妇入室时,需更换专用 室内拖鞋5、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分类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每天每班检查有效时 间;专人负责每周1 次的全区消毒物品检查产房的器械、产包等物 品一用一灭菌6、碘伏、酒精每周更换,洗手液、免洗手消毒液每月更换。
7、接生前按规范行外科手消毒,洗手用物一用一灭菌8、接生时按规范操作,处理新生儿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9、接生后应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产床,更换产床产垫10、新生儿的吸痰管一人一用,新生儿喉镜叶片使用后,送供应室统一 消毒后保存,复苏囊及面罩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1、每班消毒新生儿抢救台、吸引瓶内胆;氧气湿化瓶在每个孕妇使用 后要及时更换,每日集中送供应室消毒12、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袋,封闭运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 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13、产房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清洗、悬挂晾干备用,定期消毒14、每季度对产房空气消毒效果及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并保留结果;空气中的细菌总数W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物 体表面、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W5cfu/cm215、对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及其他传染病人应在隔离产房分娩,所有物 品应按传染病特殊消毒处理,并做好终末消毒1、进入隔离产房必须换专用鞋、衣、帽、口罩,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 离2、隔离产房环境清洁、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常规每日用 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消毒 1 小时,每台分娩结束均需行空气消毒。
每日 至少用消毒液拖地二次3、助产时按规范操作,胎儿娩出后必须更换手套再处理新生儿4、每台分娩结束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所有桌面、治疗车、婴儿秤、 无影灯、吸痰器表面及产床并拖地5、隔离产房一切物品单独使用,分娩后所有用过的被服、器械等均用含 氯消毒液(500mg/L)浸泡后分别送洗,所有用物尽量选择一次性物品,集 中固定一个污物桶,污物桶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污物后封口贴上 标识转运6、 非产房用品或未消毒之物品器械不得带入隔离产房,室内用物亦不得 挪用7、 隔离产房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使用后 立即消毒,清洗、悬挂晾干备用8、 每季度对产房空气消毒效果及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并保留结果;空气中的细菌总数W4CFU/ (15分钟•直径9cm平皿);物体 表面、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W5cfu/cm21、建立产房交班本,交班者将当班分娩人数、急诊剖宫产人数、危急重 产妇、待产妇情况、特殊药、物品使用情况交代书写清楚2、晨间由夜班护士报告晚夜间产房治疗、分娩情况3、交班者清理治疗车、整理待产室、分娩室环境后方可交接4、白、晚、夜班助产士交接班时,仔细清点贵重物品、无菌物品、抢救 物品、器械等。
接班者先阅读产妇病历,再与交班者认真进行床边交 接班,接班者听完胎心,交班者方可离开5、每日白班点物者补充日常物品数量,准备好剖宫产物品急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1、产房的急救药品要加强管理,实行四定:定人员管理、定基数保存(用 后及时补足)、定位置存放,定时间检查,发现过期失效或变质药品 及时清理,及时补充,保证抢救药品随时有用值班人员每日检查、 管理人员每周检查、护士长每周督查一次2、产房的急救设备实行五定管理: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 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急救设备一律不 准外借及随意挪动位置(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借时应经有关领导批准)3、急救仪器保持清洁,所有仪器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消毒,如有损害,应 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修理,保持抢救设备功能状态4、产房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陪伴分娩守则与管理制度陪伴分娩室陪伴人员守则1、陪伴分娩室可允许孕妇的 1名健康家属陪伴分娩,陪伴者可由孕妇的 丈夫、母亲或有分娩经验的家属或朋友担任2、陪伴者须严格遵守分娩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以保证母婴的安全入室 须更衣、换鞋,不得随意出入产房或在产房其他地方走动,以免影响 其他孕妇及医务人员的医疗工作。
3、在陪伴过程中,陪伴者应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听从医护人员安排, 协助医护人员减轻孕妇的恐惧与焦虑心情,减轻孕妇的痛苦4、室内物品不得带离本室,离室前必须物归原处,如有损害须赔偿,不 得在产房内吸烟饮酒5、陪伴至孕妇分娩后2h,陪伴者与新生儿、产妇一同离开陪伴分娩室, 转至产后病房陪伴分娩室管理制度1、 非产房工作人员及非陪伴家属不得随意进入陪伴分娩室2、 进入陪伴分娩室家属应先由孕妇或家属提出申请,同意后才能进入分 娩室陪伴3、 陪伴者入产房时须换鞋、更衣、戴帽4、 产房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孕妇及其家属,向他们进行分娩及母乳喂养 知识的宣教,并帮助孕妇树立分娩及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好心理护理 及生活护理5、 陪伴者应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照顾孕妇6、 陪伴者应遵守产房工作管理制度及清洁、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和安静7、分娩结束后,更换床上用品,并及时对室内进行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