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0KB
约3页
文档ID:558995385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doc_第1页
1/3

第一章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 单机拍摄与多机拍摄:多机拍摄是对同一个对象,同时使用多部摄像机进行拍摄访谈类节目中的双机拍摄舞台的多机拍摄特殊场地的多机拍摄 选择机位的因素有三个:距离、方向和高度 第一节 拍摄距离与构图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决定景别大小有两个因素:摄像机和被摄主体的距离;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在镜头焦距不变,机位的方向和高度固定的前提下,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景别越小;拍摄距离越远,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景别越大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一、 远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最大的景别1、作用A、表现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和环境,同时交代事件与环境、人物和场景之间的关系B、远景中,人物在有的空间很小,被“物化”了远景画面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被摄主体往往混于景物中,环境成了画面的造型主体C、以景为主,以景抒情如宁静、悲观、孤独感D、在观众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常用于影片的开头和结束,或作为场景间的转换镜头,形成舒缓的节奏。

2、注意事项A、 从大处着眼远取其势,近取其神以大的线条组织画面B、 一般不用前景,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适当加入前景可以加大画面的纵深感,形成大小、深浅、浓淡的对比C、 选择侧光或侧逆光形成画面的层次,利用影调的明暗变化,给观众以层次感,避免画面的单调D、 处理好线条线条是画面形象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水平直线:引导视线横向运动,产生宽广感觉;垂直直线引导视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产生高耸,雄伟感觉;斜线容易产生运动感和纵深感,表现出活跃或动荡的视觉感受曲线具有流动感,可以产生起伏舒展的柔和的美感地平线:在画幅上方使画面具有深远感;在画幅下方可以产生宽广感;在画幅之外可以淡化空间E、 通常以静为主,多采用静止画面或缓慢摇移的方式,镜头要沉着平稳,并保持一定的长度,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看清画面的内容二、 全景:是表现人物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人要全身,物要全貌1、 作用A、 在几乎所有电视节目中,因为全景具有完整再现被摄主体和场景全貌的特点,因此通常充当介绍、记录的角色,在一个场景中作为介绍性镜头存在,也称“定位镜头”是对被摄主体的地理位置,物体间的关系的描述。

B、 可以清楚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活动轨迹人物是画面的兴趣点,环境空间成为了造型的补充和背景人物和环境在这里是相辅相成的C、 由于景别较大,可以舒缓节奏,使观众的得到调整可以作为转换镜头使用2、 注意事项A、 防止喧宾夺主B、 在拍摄时应该将被摄对象的全部轮廓收进画面,在必要的时候要留一定的空间,让被摄主体有足够的活动范围C、 注意全景画面对其他小景别画面的制约作用在画面光效和轴线关系上要保持一致三、 中景: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的局部的画面,可以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可以看到明显的手臂动作和隐约的面部表情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1、 作用A、 中景在比较紧凑的空间内展示人物的活动,空间关系和现实中的空间关系相近,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因此在有情节的场景中运用较多,被称为“叙事性镜头”B、 人是画面的中心,环境处于次要地位,空间感和方位感降低中景画面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以及人物间的关系上2、 注意事项A、 以画面的结构中心为基点组织人或物表现人物间的交谈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物之间视线的相交点;当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与物的连接线。

画面的几何中心,“三分式构图法”或“井”字形构图法B、 防止出现“花瓶跳舞”现象一般不要在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放置装饰物,“对切”时会出现跳跃如果确实需要装饰物,应确保装饰物出现在一个人的镜头上C、 中景擅长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表情、肢体),在新闻现场,尽量采用中景,在表现表现采访人物时,同时可以交代环境四、 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者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1、 作用A、 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人物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眼睛是近景画面中重要的表现对象B、 空间范围小,景深短,观众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容易形成交流,产生情绪上的共鸣C、 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画面表现的内容上,对观众的视线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2、 注意事项A、 构图中对手势动作的范围要预留空间防止人物手势动作因景别的限制而“出画”,影响形象的完整近景会夸大人物动作的幅度,从而分散观众的兴趣点应在人物视线的前方或运动主体的前方留出较大的画面空间B、 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有一个,如果必须有两个被摄物体,应使被摄主体具有较大的视觉优势C、 为突出主体,被摄主体通常放置在五分之三的黄金分割线上。

D、 背景不要杂乱,力求简洁避开明亮夺目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E、 在采访人物时,采用平角度拍摄,和过肩镜头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具有平等性五、 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1、 作用A、 放大细部,获得清晰的形象,准确表现物体的质感、形体和颜色,加强画面的感染力面部表情的特写能够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B、 形象呈现出向外扩张的趋势,造成了视觉张力特写镜头中,被摄主体的形象是不完整的,正是这种残缺给观众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C、 特写镜头分割了被摄主体和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可以被作为转场镜头2、 注意事项A、 构图力图饱满,剔除一切多余的形象B、 在电视新闻中,特写镜头一般必须拍摄到人物的肩线,当被采访者谈到关键内容或者出情绪时(哭笑),用大特写C、 不可过多使用,滥用特写镜头,会造成叙事结构的脱节,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因为特写镜头不利于表现完整的空间和整体形象,容易形成空间混乱和物体形象的不确定性再者特写镜头也是强迫性镜头,人眼是没有特写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