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高考重庆市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综合复习卷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8.36KB
约10页
文档ID:270415750
新高考重庆市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综合复习卷_第1页
1/10

新高考)重庆2022届高三二轮综合卷历史注意事项: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长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 考试结束后,清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指出:“墨家之要义,一变而为儒家之大经;自取墨以为儒,而儒之宏卓为不可及也:小入汉而墨翟之学失其传,殆墨学之精入于儒,而儒遂独尊于百世也据此可知,儒家学派A. 传承墨家学说B. 传承墨家学说B. 注重兼收并蓄C. 强调爱无差等CI. 强调爱无差等D. 主张以刑辅德【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墨家之要义,一变而为儒家之大经”、“殆墨学之精入丁•儒”可知,儒家 学派吸收了墨家思想的精华部分,体现儒家学派的兼收并蓄的特点,故B项正确;儒家学 派与墨家学派不存在传承关系,故A项错误;“爱无差等”足墨家学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以刑辅德”属于儒家学派思想,但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2. 据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记载,东汉政府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57处,其分布 如表所示据此可知东汉时期()冶铁工业区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四川山西、陕西云南、甘肃其他铁官数目12处各7处6处各5处各2处4处A. 手工业技术进一步发展冶铁业分布呈现出均衡性特征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I).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手工业布局【答案】D【解析】根据表中铁官分布的数据可知,东汉时期,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 下游地区,即主要分布在汉代的经济发达地区,由此可知经济发展影响手工业布局,故D 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数据 可知冶铁业的分布不均衡,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经济重心没有出现 南移趋势,故C项错误3. 唐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朝廷,衔命出使四方的使职,遣官员,例如贞观初年,“大使十 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早则遣使",设置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巡抚使等官员,逐渐 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A. 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提升行政效率加强地方管理B. 带来冗官冗费的问题【答案】C【解析】材料中涉及措施是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官员代表中央出使地方,处理专项事务,有 利于加强地方管理,提升效率,C正确;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原因在于唐代军事体制的内轻 外重失衡和安史之乱削弱中央集权,并非是使职差遣制度,排除A:三省体制在魏晋时期就 出现了,排除B:冗官冗费的现象出现在宋代,冗费更多由于养兵费用庞大,排除D。

4. 宋代蹴鞠之风盛行,蹴鞠专业团体齐云社在各个城市纷纷建立,“齐云者,形容球踢得 高入云霄也二齐云社有制定比赛规则,如不许做“人步拐、退步踏”等危险动作,还规定“狂风起不踢,酒后不可踢”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A. 崇文抑武的社会风尚 B.政府严格控制民间社团C.市民阶层娱乐活动兴盛I).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蹴鞠是宋代各城市流行的体育项目,包括宋代的皇室官员也喜欢参与齐云社类似 今日的足球俱乐部,规贝IJ齐备,说明其有大量城市民众参与,从而反映出宋代市民阶层娱 乐活动状况,故选C:此现象与崇文抑武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排除B: 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表述错误,排除D5. 明朝“票拟一批红”的流程是:文书房送奏章到司礼监,司礼监直呈御前,皇帝御览后 再发回司礼监、文书房并交送内阁票拟,内阁拟票后再送文书房转呈司礼监,司礼监上呈皇帝,最终由皇帝批红后按原路返回文书房交六科抄出明英宗因为年幼无法亲自处理奏 章,只能交由司礼监代为批红由此说明()A. 内阁拥有行政决策权力B.宦官逐渐侵蚀专制皇权C.专制皇权出现转移迹象D.体制赋予宦官参与机务【答案】D【解析】司礼监在这一流程中发挥看重要的作用,也是服务于皇权的直接体现,故D正确: 明代的内阁和宦官都是皇权专制强化背景下的表现,它们不能拥有决策权,只能辅助并服 务皇权,不符合史实逻辑,因此ABC不正确。

6. 1859年洪仁开提出《资政新篇》,洪秀全对其逐条加批,除“新闻篇”等少数条目外,都批“是”、“是策是也”,并下令“遵刻颁行这反映了()A. 太平天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资政新篇》已具备实现的社会条件B. 洪秀全向西方学习的真诚愿望I).太平天国率先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洪秀全急于启用洪仁开,基本上同意《资政新篇》,反 映了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正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A项正确:1859年的中国并不具备实 现《资政新篇》中倡导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B项错误:洪秀全有向西方学习的“真 诚愿望”没有说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C项错误:率先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 动,不是太平天国运动,D项错误7. 如图足1911年10月12日《神州日报》上刊载的题名“中国之现象”漫画画中“国有政策"和“格杀勿论”两粒子弹击碎“中国"二字该漫画()A. 讽刺了革命后社会中的乱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起因B. 警示世人国家存在分裂危机1).旨在鼓舞民众保卫革命果实【答案】B【解-析】漫画中“国有政策”指1911年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 自办的睥汉、川汉铁路,这引起了保路风潮,而面对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急调湖北新 军入川镇压,即所谓的“格杀勿论”。

湖北新军正是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动武昌起义,各省 纷纷响应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所以材料现象是揭示辛亥革命爆发的起因,B符合题 干的要求:ACD选项内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8.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以后,中共中央曾电告所属部队各将领“我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 灭(国民党)韩德勤、沈鸿烈部”但最终决定改军事上全面反攻为政治上全面反攻中共 应对策略的调整()表明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A. 因受到党内右倾思想的影响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抗战大局1).根源于敌强我弱的现实考虚【答案】C【解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没有受到乂新思 想的影响,排除B:皖南事变以后由军事上的反攻转为政治上的反攻,主要是为了维护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C正确;材料中的政策转变主要是从抗战的角度来考 虐,而不是从故强我弱的角度来分析的,排除D9. 在1978年7-9月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上,许多经济学家批评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 的“左”倾观点,提出应更多地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例如,孙怡方重提“千规律,万规 律,价值规律第一条这些经济学家提出前述主张的目的在于( )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加计划经济的活力B.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答案】B【解析】由“许多经济学家批评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提出应更多地发 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可知当时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发展商品经济,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 端,想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正确: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A:材 料未体现增加计划经济的活力,故C错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1949年- 1956年,故D错 误。

10. 如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A. 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B.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D.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答案】B【解析】题干图示显示1961 - 1971年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票数总体呈上升趋 势,而反对者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了在两极格局之下更多的国家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 冲击着两极格局,故选B项;1966 -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前三年,经济破坏严重, 排除A项;此时联合国主导者仍以美苏为主,排除C项;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 年中美建交,排除I)项H.古希腊,城邦公共领域,也是政治领域在诸如公共广场、神庙及文体活动等公共建 筑里进行的活动构成了公民公共生活的全部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公民不仅感受到自己的政 治权利,也体悟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反映了占希腊()公共活动推动塑造城邦精神A. 公共空间而向全体公众开放祭祀是公共空间的核心功能B. 对文体活动的重视超过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在这些活动中公民不仅感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也体悟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可归纳出古希腊公共活动推动塑造城邦精神,A项正确;公共空间面向全体公众开放在材料 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祭祀是公共空间的核心功能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 有涉及教育,排除D项。

12.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进行探讨伏尔泰认为由于中国的政体温和, 民众的财富逐年增加,人口也就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重农主义学派创始人魁奈认为在 一个优良的政体之下,人民安居乐业,乐于生育,也有能力养育后代,所以中国人口增殖 较快伏尔泰和魁奈探讨旨在()缓和法国尖锐的阶级矛盾A. 批判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B. 增强中法两国的文化认同【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和魁奈认为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是有一个温和、优览的政体 结合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状况和启蒙运动的目的可以看出二人的探讨从侧面批判法国的君 主专制制度,故B项正确:缓和法国尖锐的阶级矛盾与对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进行探讨无 关,故A项错误: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不是启蒙运动的目的,故C项错误:增强中法 两国的文化认同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I)项错误13.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了对外移民下表是其向外移民情况英国政 府这一举措()意在大力开拓海外殖民地时间1815 - 1830 年1831 - 1841 年1842 年年均移民数量2. 5万人7. 4万人12.6万人A. 是工业化发展导致的结果加剧了国内劳动力的不足B. 旨在减少国内的贫困人口【答案】B【解析】对外移民并不一定是要开拓殖民地,排除A: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是在英国第一 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政府不断推动对外移民是当时工业革命的要求,B正确:第一次工业 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经济危机,说明国内劳动力并没有不足,排除C:对外移民并不会减 少贫困人口,排除D。

14. 1941年9月,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城市居民分为有不同食品 定额的四个群体其中航空化工煤炭、石油电力、冶金行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比普通标 准中的工人类别拥有较高的定量: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C.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巩固 I).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答案】A【解析】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材料中的“苏联对面包、舫和糖果施行食物 购买证政策”反映出当时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对食品进行定量供应和对与战争相 关行业的群体实行较高的食品定量标准,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国民经济结 构,排除A项;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在1937年实现了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没 有涉及经济体制,排除C项15. 如表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其变化表明坦桑尼亚政府的意 图是()增进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1967年前1967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