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推理,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过程,体验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热爱数学浓厚,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哪位同学能回答出来? 生: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师:那么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生: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师:已知△ABC ≌ △DEF 则有哪些相等的量,请回答?生:AB=DE,BC=EF,CA=FD,∠A =∠D,∠B =∠E,∠C=∠F师:从上面知道只要满足上述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 ≌ △DEF 全等,那么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的一部分,能否保证△ABC ≌ △DEF 全等呢?本节课我们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师: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满足一个条件,也就是只有一条边或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同学们画图。
投影:1、画一个有一边长为 5cm三角形,2、画一个有一个角是 60 度的三角形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比较一下对应的三角形是不是一样的 生:不是师:这说明了什么?生:当满足一个条件时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若满足两个条件的情况如何?两个条件的话分别有哪几种情况呢?生:有三种,分别是:一边一角、两边、两个内角分别对应相等 师:好,我们画图研究,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画图教师给出投影)画三角形:1、一边长 5cm,一个内角 30 度2、两个内角分别为 30 度和 50 度3、一边长 2cm、一边长 4cm学生画图,教师巡视课堂,并指导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图然后,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师:请同学们回答讨论的结果生:当有两个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很好,总结以上的实验操作,我们知道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是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师:如果满足三个条件的情况如何?三个条件的话分别有哪几种情况呢?生:三边、三个内角、两角一边、两边一角共四种情况师:满足三个条件的情况较为复杂,我们先探究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的这种情况投影:用刻度尺和圆规画△DEF,使三边长分别为 3、4、5cm,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画图,并板书画图步骤) 师:请同学们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互相比较一下,看是否能互相重合。
生:完全重合师:能够完全重合,这意味着什么?生: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师:请同学们再看一下题目,给出的是什么条件?生:三条边的长度 师:也就是说当两个三角形三边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生:一定全等师:很好,通过上面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我们得出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投影: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并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师 :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三个条件,能保证△ABC 与△A ′ B′ C′ 全等吗?我们可以分情况讨论,有哪几种情况?我们先探究两个三角形三边分别对应相等这种情况: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 △A′ B′ C′ ,使 AB= A′ B′ , BC= B′ C′ , CA= C′ A′ .你能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A ′ B′ C′ 吗?应该怎样画呢?把画好的△A′ B′ C′ 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师: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生思考回答思考: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这个三角形木架的形状、大小就不变了,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答案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例 1 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AD 是连接点 A 与 BC 中点 D 的支架。
求证:△ABD≌ △ACD. 师:题目中有哪难些条件,生:AB=AC,D 是 BC 中点, 也就是 BD=CD师:根据“边边边”,还差一个条件呢?生:老师还有 AD 是公共边,这样就能证明△ABD≌ △ACD. 师:很好,我们不仅要找题目中的条件,也要关注图形中隐藏的条件四.学以致用师:让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下下面的问题吧1、如图,AB=AE,AC=AD,BD=CE,求证:△ABC ≌ △ ADE)2、已知:如图,AD=BC,AC=BD. 求证:∠OCD=∠ODC五.知识反馈,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BE=CE,则由“SSS”可以判定( )A.△ABD≌△ACD B.△BDE≌△CDE C.△ABE≌△ACED.以上都不对2、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 ∠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 OA、OB 上分别取 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 M、N 重合.过角尺顶点 C 的射线 OC 便是∠AOB 的平分线.为什么?六.知识梳理,课堂小结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的主要知识以及运用方法.生:积极交流讨论并回答七.作业布置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分层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