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陵十二钗词.doc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8KB
约13页
文档ID:544421247
金陵十二钗词.doc_第1页
1/13

金陵十二钗词 人物判词赏读    《红楼梦》实在是天下第一大奇书,又是一个永远难以参透的谜作者自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想必怀有某种难言之隐,遂令天下后世的万千读者难解其中之味几百年间,考证家们众说纷纭,至今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今天,一块来赏析一下“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判词,来尝试解解其中滋味  关于“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金陵是南京的古称,顾名思义,“金陵十二钗”似乎就是指南京的十二个女子,其实不然《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写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与贾宝玉来到“薄命司”,“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由此看来,《红楼梦》中写的“金陵十二钗”为“正册”、“副册”、“又副册”共计三等36人。

但庚辰本中有一眉批说:“至末回警幻情榜(实际上此回未成),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据此可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应为五等60人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是指“金陵十二钗正册”12人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林红玉、龄官、娇杏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黄金莺、紫鹃、白玉钏、白金钏、司棋、麝月、彩云、芳官  “金陵十二钗正册”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如何记住她们呢?我给大家一个记忆的“诀窍”——把“十二钗”分成三组来记忆  第一组:与宝玉有爱情瓜葛的黛玉、宝钗、湘云、妙玉为一组,称之为“红楼四大美女”,可与我国四大古典美人对应为:黛玉——西施,宝钗——玉环,湘云——昭君,妙玉——貂禅或者将“红楼四大美女”称之为“双金”、“双玉”:宝钗和湘云都有金麒麟,而黛玉、妙玉的名字均含“玉”字  第二组:宝玉的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以“原应叹息”四字概括之。

  第三组:宝玉的两嫂两侄李纨、熙凤是宝玉的嫂子;巧姐和可卿一个是宝玉的侄女,一个是侄媳判词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 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本段解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其一: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其二: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九十五回,元妃死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程高本,甲戌本,庚辰本,都写成“虎兔相逢”,这是原本墨迹;后人不解命理意义,改作虎兕相逢,以为虎兔不成比例,只有用兕才可与虎相对,并理解成围猎、宫庭之斗,这又是不知作者心了还是那句话,读不懂可再读,迷底早晚都可解开;非改迷面,那就成了你出的迷、你写的书了,这如何使得?批书人言及的射圃书稿已不能再见到,后来读者去猜的话,便傻了,想想看,读过石头原稿的脂砚斋、雪芹未能补出,后人谁还敢补?这个漏洞便从此留下了。

程高手头资料那样多,也未敢动手来补这些漏洞,任其漏着,如狱神庙之类,无一处补齐所以读红书,多动脑,莫动手  其三:探春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画后也有四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两个人放风筝,两人,是指贾政和王夫人,风筝暗示探春大海大船,是说贾政王夫人做主,把探春远嫁到海一带的富贵人家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有才有志,连凤姐也不敢小瞧探春这样的才志又能如何?生于贾家末世,远嫁到海,只能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才何能显?志焉能遂?这便是佛家所说的人世无常,便是佛家说的求不得苦,便是爱别离苦人生八苦缠身,须慢慢读红楼,慢慢体会  其四:湘云  画着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云与逝字,可定是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是说香云生在富贵之家,但也有一缺,自幼父母双亡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说湘云开朗,活泼,找个好丈夫,可得到的只是一点斜辉而已婚后,丈夫得了痨病,活不得几年了还是无常这一无常,谁也逃不过  从脂批来看,史湘云嫁的丈夫可能是卫若兰,但石头写的射圃原稿已丢失,雪芹未能补齐,程高又不敢补,只好留下这个漏洞。

为了前后照应,不出矛盾,程高才在后四十回,连补了一下香云结局从连补来看,还算成功,因为果然有一天射圃稿找到的话,和程高连补处放在一起看,不会有大矛盾的  有人说史湘云该嫁宝玉,并白头到老根据是第三十一回题目:因骐麟伏白首双星这是不可能的,作者无此意图,从判词和曲演中都看不出此意图,从主题也不可能推出这样的结果这样说的读者是不懂什么是双星细看看判词,也不会得出湘云能和谁白首的结论  实际上,曹雪芹在整理时,以此为题目,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本回后半部写的内容便是骐麟,便是阴阳之理;另一方面,因骐麟伏白首双星,是说,这大小一雄一雌骐麟,正因为是无息无情之死物,才藏阴阳不可分即阴阳白首之至理相比之下,有情的男女,想如阴阳双星那样白首,就难之又难了  有诗说:  笑问如何出红楼  情空才可大自由  麒麟本是无情物  阴阳才可到白头  麒麟:有二,一大一小,小金麒麟是指湘云所配戴的麒麟,那大金麒麟主人不知是谁,只是宝玉在礼品中拣出,想送给湘云,反被香云拣到丫环翠缕一见大麒麟,便说“可分出阴阳来了”  双星:是指一阴一阳,阴为月,阳为日,便是双星;  白首双星:白首者,一阴一阳,谓之白首双星阴阳本是一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永不分离,谓之双星白首。

因一对麒麟,才伏藏这白首双星,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白首?答案是:学那无情的石头麒麟,便可白首,便可仙寿恒昌,便可芳龄永继而痴情的人,整日陷入二边之见,或阴或阳,执著一边,不得永恒之真,如何能白首?注意,这白首和仙寿恒昌是一个含义,都是佛道家语,不可错解这还是劝人放下情字果然无情了,人便成了那无心麒麟,便能象那一阴一阳一般,真的永不分离了,真的是一不是二了,真的仙寿恒昌,便得圆觉了  所谓白首,从最深角度看,那是指归得真心自性归得真心自性,那才是真正的白首,真正的永恒,真正的仙寿恒昌、芳龄永济这是作者靠自家脚踏实地的修行得来结论,非普通读者可理解能解者,就知道作者有多伟大,有多慈悲,就自然流泪了  其五:妙玉  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欲洁,结果不洁;妙玉云空,可结果未空被贼劫到海中,终陷淖泥人世间,不如意事七八九,求不得的  有人说程高本后四十回不该暗示妙玉自杀,这是不知作者心者,是读者不如程高处在作者心中,正册之十二金钗何等圣洁,岂能令其落在淫字上?女儿家,落一个情字,作者还力主清之,何况淫了?暗示妙玉自杀,正是石头作者首尾相贯处,这正是程高高明之处。

  请看批语:  三十八回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靖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  可见,在瓜州渡口,盗贼对妙玉,一定是劝了也惩了,但妙玉还是不改偏辟处,不给他们面子,不屈从盗贼,偏以枯骨各示贼人靖批才长叹一声:哀哉屈从的话,凭妙玉红颜,就不能枯骨各示贼人了,就不会死了这无异于赞叹妙玉“有骨气”  有人断句成“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解释成“妙玉屈从了盗贼,红颜当然能不枯骨各示贼”这样解释,单句看来也通达,可和前句连起,便不通达了前句是说“妙玉有被世人嫌弃的偏僻、过洁,这偏僻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