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1、稀缺性、选择;2、机会成本;3、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4、厂商、居民、政府;5、生产可能性曲线;6、机会成本;7、实证、规范;8、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判断:1、 错误; 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6、正确;7、错误;8、错误;9、正确;10、错误;11、正确;12、错误三、选择:1.C; 2.A; 3.B; 4.C; 5.B; 6.C; 7.E; 8.A; 9.D; 10.E; 11.A; 12.D; 13.C; 14.B; 15.D; 16.A; 17.B; 18.E;19.D; 20.B; 21.D; 22.B; 23.D; 24.D; 25.DCBEBD; 26.A;27.E; 28.D; 29.B; 30.C; 31.D; 32.B; 33.D; 34.B; 35.B;36.B; 37.A; 38.B; 39.C; 40.C; 41.B; 42.E。
四、问答:1、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稀缺的生产资源配置的科学? 答: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之所以有经济行为,之所以要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而且永无饱和之日可是用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或者可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分配使用这些有限的而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需要的问题,这就是“选择”,也就是“配置”资源的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和有效率地分配使用于各种途径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的因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什么东西(物品和劳务)价格上升,人们就多生产一些,即社会多分配一些资源到这些东西的生产上如何生产这些东西,即生产这些东西时用多少这种生产要素或那种生产要素,也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的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出售生产资源给谁,也要看资源的价格。
资源在哪种物品生产上所获得的报酬(即资源在生产中使用的价格)高,生产资源所有者就出售资源给哪种物品的生产者可见,生产要素报酬即收入分配,也即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稀缺资源的生产资源的配置的科学2、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 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稀缺性这一事实意味着个人不能拥有所想要的一切商品,所以必须在资源的各种不同用途之间作出选择3、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什么?用两个小时做作业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用两个小时做经济学习题的机会成本是一个人可以用两个小时从事的其他最好的活动对不同的人来说,最好的活动是什么并不相同所以,这两个小时的机会成本对不同的人也并不一样4、某人决定暑假去参加一个计算机学习班,这样一来他就不能去打工赚2000元参加这个班的学习费是2000元,书本费是200元,生活费是1400元则参加这个班的机会成本是多少?5、下表是某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各点X物品和Y物品的组合 X Y 0 16 20 15 50 1280 6 90 0(1)作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图形; (2)假定某人生产20单位X物品,再多生产30单位X物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如果他已经生产了50单位X物品,再多生产30单位X物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这两种机会成本相同吗?为什么? (3)假定某人不生产Y物品(只生产90单位X物品)。
生产6单位Y物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如果他已经生产了6单位Y物品,再多生产6单位Y物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随着Y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答:(1)生产可能性边界图如上图所示; (2)如果某人生产20单位X商品,那么再多生产30单位X商品的机会成本就是3单位Y商品如果他生产50单位X商品,再多生产30单位X商品的机会成本是6单位Y商品,尽管都是增加30单位X商品,但机会成本并不同因为当把适于生产Y商品的资源用于生产X商品时,所减少的Y商品就要更大才能生产既定量X商品简而言之,因为机会成本时递增的 (3)如果某人不生产Y商品,生产6单位Y商品的机会成本是10单位X商品如果他已生产了6单位Y商品,再多生产6单位Y商品时机会成本是30单位X商品当继续增加Y商品的产量时,每增加一单位Y商品的机会成本都是递增的这说明了机会成本递增原理6、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些好还是小一点好”,试问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还是规范经济学问题?答:属于规范经济学问题而不是实证经济学问题 实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如何选择某方案,后果如何?至于是否应当作出这种选择则不予讨论。
而规范经济学就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它力求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即为什么要作这样选择而不作另外的选择,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观点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看法例如,人们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坚持效率优先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大一点好,因为这样可给人以刺激,从而提高效率;相反,坚持公平为重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小一些好,因为这样可体现收入均等化原则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填空:1、价格、越少; 2、均衡; 3、增加、上升、下降; 4、正常、低档;5、上升、下降、下降; 6、右上方; 7、供给过剩、下降; 8、上升、增加;9、下降、增加; 10、增加二、判断: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6、正确; 7、正确;8、错误; 9、错误; 10、正确三、选择:1.B; 2.A; 3.A; 4.D; 5.B; 6.D; 7.B; 9.B;10.D; 11.A; 12.A; 13.A; 14.D; 15.B; 16.E; 17.A; 18. ADC;19.A; 20.D; 21.D; 22.B; 23.C; 24.A; 25.A; 26.A;27.D; 28.C; 29.A; 30. AE; 31.B; 32.B; 33.D; 34.B; 35.A; 36.D; 37.A; 38.B; 39.A; 40. CCEBB; 41. ED; 42.A; 43.E; 44.B;45.D; 46.E; 47.A; 48.D; 四、问答1、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是左移、右移或是不变?并说明原因。
1)卫生组织发布一分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答;(1)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里,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2)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3)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4)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2、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3)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答:(1)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 (2)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3)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4)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
3、(1)E; (2)C; (3)D; (4)E4、解释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答:(1)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原因不同需求量变动由商品本身价格引起,需求变动由除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 (2)再图形上的表示方法不同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5、为什么在个人电脑的需求量增加时,个人电脑的价格却一直在下降? 答:这是由于技术进步使个人电脑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供给的增加远远大于需求的增加6、经常有人主张对原油征收附加税,这当然会引起汽油价格上升但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原油价格上升不会引起汽油价格上升他们的推理是:起初汽油价格会上升,但价格上升引起汽油的需求减少,这会使汽油价格下降到原来的水平这种推理的错误何在? 答: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沿着一条不变的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量变动)与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需求变动)征收原油附加税引起生产汽油的生产要素(原料)价格上升,从而汽油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引起汽油均衡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但对汽油的需求本身并没有变,即需求曲线本身并没变所以供给减少使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是需求的变动,说“汽油价格上升引起汽油的需求减少”是错误的。
五、计算1、假定棉布的需求曲线为:QD=10-2P,棉布的供给曲线为:QS=P(QD、QS均以万米为单位,P以元/米为单位)试问:(1)棉布的均衡价格是多少?(2)棉布的均衡销售量是多少?(3)如果政府规定棉布的最高价格为3元/米,棉布的供求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4)如政府对棉布征税,税额为每米1元,征税后均衡价格应是多少? 解:(1)供求均衡时,QD=QS,即 P = 4(元)(2)QD=QS=10-2P=(3)需求量:QD=10-=4(万米) 供给量:QS=(万米) 可见,如果政府规定棉布最高价格为3元,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4)设税后价格为,征税后新供给曲线就应为: 均衡条件为:QD=QS,即 2、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曲线如下:需求:QD=200-2P供给:QS=40+2P问:(1)该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是多少?(2)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为30元,此时会产生多大的过度需求(或过度供给)? 解:(1)均衡时,QD=QS,即 200-2P=40+2P P=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