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热奈特叙事理论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KB
约7页
文档ID:486160362
热奈特叙事理论_第1页
1/7

叙事学:叙事学理论发源于西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叙事学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e 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构成的顾名思义,叙事学应当是研究叙事作 品的科学然而这种定义经不起深究因为叙事学硏究对象——"叙 事作品”的界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 〃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 述性的理论"而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 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硏究",显然, 这里的“文学作品"并不只包括叙事作品一种两种定义颇有出入,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简 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 分析罗兰•巴特认为任可材料都适宜于叙事,除了文学作品以外,还 包括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 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 有机混合而实际上,叙事学的发展并没有完全遵循这种设想,它的 研究对象局限于神话、民间故事、尤其是小说这些以书面语言为载体 的叙事作品中即使是进入到非语言材料构成的叙事领域中,也是以 用语言作载体的叙事作品的硏究为参照进行的。

连巴特撰写的《时装 体系》一书,也是在研究报刊杂志上关于时装的文字符号单就神话, 民间故事,小说而言,叙事学早期关注的是前二者,主要硏究的是〃故 事";叙事学发达以后主要硏究后者,关心的是"叙事话语"所以 它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样,从实际发展情ft况来看,叙事学是对 主要以神话、民间故事、小说为主的书面叙事材料的研究,并以此为 参照研究其它叙事领域〃叙事学〃一词最早是由托多罗夫提出的他在1969年发表的 《〈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 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实际在此之前,叙事学的研究设想和理论轮廓已经相当完整叙事学 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结构主义强调要 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别 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而 不是历时性角度、历史的演变中去考察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 的产生起了重大影响起源发展:尽管"叙事学〃一词在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 )正 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 仿(mimesis ) /叙事(diegesis )的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些 讨论的发端。

18世纪小说正式登入文学殿堂后,对叙事(尤其是小 说)的讨论更加充分全面:从小说的内容到小说的形式,再到小说的 功能和读者的地位等今天人们热衷讨论的一些叙事学范畴,如叙述 视点、声音、距离等,也早有人讨论过如李斯特(Thomas Lister) 于1832年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另一位学 者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更是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 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距离"后来经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的全面讨论,福斯特(E.M.Forster)和马克•肖尔 (M.Schorer)等的深入发挥,叙述视点成为小说批评(自然也包括 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然而,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 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它"研究所有 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 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 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 事先河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艾享鲍姆等人发现了 〃故 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 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 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他们提出”故事” 和"情节"的概念来指代叙事作品的素材内容和表达形式,大致勾勒 出其后经典叙事学研究所聚焦的故事与话语两个层面,以此来突出硏 究叙事作品中的技巧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来自于普洛普的《民间故事 形态学》,这本书被认为是叙事学的发轲之作普洛普打破了传统按 人物和主题对童话进行分类的方法,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 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由此从众多的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 31个"功能"他的观点被列维一斯特劳斯接受并传到法国这个 观点不同于传统的叙事理论对作品内容及社会意义的重视,而立足于 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文化理论,更注重作品本文及其结构分析:注重 作品的共性而不是具体的艺术成就;主要硏究作者与叙述人,叙述人 与作品的人物,作者与读者等相互关系,以及叙述话语,叙述动作等 列维一斯特劳斯主要硏究神话之中内在不变的因素结构形式,并试图 用语言学模式发现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至I」了 60年代,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作品开始出现格 雷马斯和托多罗夫都开始译介俄国形式主义的论述1966年,《交 流》杂志第8期以〃符号学硏究一 事作品结构分析"为标题发 表的专号宣告了叙事学的正式诞生。

罗兰•巴特正是在这一专号上发 表了著名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为以后的叙事学硏究提出了 纲领性的理论设想这篇论文中,巴特总结前人成果,并阐发了自己 独特的观点他建议将叙事作品分为三个描写层次:功能层、行为层、 叙述层,任^可语言单位可能结合到各个层次之中产生意义也是在 1966年,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问世,他主要研究意义在话语 里的组织,还编制出符号学方阵作为意义的基本构成模式,并进一步 深入研究了叙述结构和话语结构迄今为止,我们所熟悉的叙事学通常是指20世纪60年代在结 构主义思潮这块沃土上结出的"一颗丰硕的果实〃 ■经典叙事学托 多洛夫、热奈特、罗兰•巴特、格雷玛斯、布雷蒙等老一辈叙事学家 以对叙事文本的故事及话语的深度剖析为据点开疆辟土,使叙事学经由法国为轴心辐射至世界各地,成为文艺理论大家族中朝气蓬勃的//Ar //咖更 O可见,在叙事学被正式作为一门学科提出以前,它的发展已经蔚 为壮观,由神话和民间故事等初级叙事形态的研究走向了现代文学叙 事形态的研究,由〃故事〃层深层结构的探索发展为对〃话语〃层叙 事结构的分析托多罗夫就是建议在〃故事〃和〃话语〃两个大层次 上进行叙事作品的研究。

他在《什日谈〉语法》中,从分析文学作 品的语法结构入手来研究其文学性,把叙事分为三个层面:语义,句 法和词汇,把叙事问题划归时间,语体和语式三个语法范畴通过对 《十日谈》的分析,把每个故事都简化为纯粹的句法结构,得出"命 题"和〃序列"两个基本单位,试图建立一套叙事结构模式热奈特吸收了托多罗夫的叙述话语的研究成果在1972年发表 的收在《辞格三集》中的《叙事话语》是他对叙事学研究的重大贡献 该文以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为硏究对象,总结文学叙事 的规律他从时间、语式、语态等语法范睛出发分析叙事作品”这些 范畴实质上表示的是故事、叙事和叙述之间的关系——他在引论中首 先对故事、叙事和叙述作了界定他的分析以叙事话语为重点,同时 注重叙述话语层次与所叙故事层次之间的关系1983年他又撰写了 《新叙事话语》,回答了范•雷斯、朵丽特•高安、米克•巴尔等学者对 《叙事话语》的批评,对自己的某些论点作了修正或进一步的阐释叙事学理论从法国传遍欧洲大陆并发展到英美时,发生了一些变 化布斯的《小说修辞学》、马丁的《当代叙事学》、瓦特的《小说 的兴起》等是英美叙事学硏究的重要成果英美学者更多地从修辞技 巧入手,硏究比较直观,比较经验化。

比如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 对〃隐含的作者"和"声音"的探讨,便不是从叙述语法的角度入 手,而是以一种修辞学的观点进行了叙事学的分析,同样对叙事学业 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国内80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特别是杰姆 逊在北大的演讲,带来了中国叙事学的繁荣1986—1992年是对叙 事学译介的最活跃的年头,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叙事理论作品基本上都 是这期间翻译过来的中国本土化的叙事硏究也有了显著成果,具有 代表性的有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 )、罗钢 的《叙事学导论》(1994 )、杨义的《中国叙事学》(1997 )等 他们在借鉴西方叙事理论的同时,也以中国所特有的文学资源和话语 形式,展开了自《诗经》以来的包括《山海经》、话本小说、《红楼 梦》等古典文学以及现当代小说的叙事研究,丰富了叙事学理论,为 西方叙事学理论的中国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叙事学的发展也给当代小说创作实践带来了重大影响新时期小 说特别是先锋小说,无疑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叙事革命在他们的小说 里,故事真实这一传统观念被打破,作者在叙述中对虚构的故事进行 自我颠覆,甚至叙述者直接出面点破故事的虚构过程。

马原是这种由 故事转向叙事的肇始者,叙事时间突破了故事时间的自然程序而获得 自由80年代以来小说在叙事上另一大显著变化表现在叙事视角上, 传统现实主义全知全能式的视角转移至I」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多元 叙事视角达到对全知视角的判离和超越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叙事文本进行硏究的 理论最早提出叙事学这个概念,并认为这是一门待建立的科学的人, —般认为是法国当代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 多罗夫他在1969年出版的《〈十日谈〉语法》中首次提出:"…… 这门科学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 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在此之前,1966年巴尔特发表的《叙 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克洛德•布雷蒙发表的《叙事可能之逻辑》 两篇论文和同年格雷马斯出版的《结构主义语义学》一书,都可以视 为当代叙事学的奠基之作叙事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自成体 系,足以对许多叙事文本或文体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下面,我们对 几位结构主义和叙事学大师的理论进行疏理,对叙事学理论进行一次 管中窥豹式的理论漫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