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同古城民居建筑的门窗类型考证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913.01KB
约4页
文档ID:37843439
大同古城民居建筑的门窗类型考证_第1页
1/4

文物世界 wwsj 2010.2大同市文物局从 2 0 0 4 年 8 月开始, 对古城内传统民居进行了调查, 历时 1 0 个月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大同传统民居的大门、 二门以及窗的设置,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是城市文化重要的表现方式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大同的传统民居大同古城民居院落通常有二道门, 即大门和二门, 人们一般习惯称为 “大门楼” 、“二门楼” 大门和二门之间的空间, 习惯上称为 “二门阖廊儿” 现在有个别院落的大门外面,尚存旗杆石、拴马桩、 上(下 ) 马石等构筑物及附属物 还有的院落只设大门,没有二门 大门前的台阶一般为三级, 有 “连升三级”的吉祥寓意; 也有五级和七级的一、 民居的大门古城民居的大门也叫临街之门,俗称大门楼它的设置依照南北、 东西的走向, 一般来说各分为两类:1 . 南北走向的街巷, 民居院落分布在街巷的东、西两侧路东的院落, 大门设在院子的西南方, 门朝西开; 路西的院落, 大门设在院子的东南方, 门朝东开2 . 东西走向的街巷,民居院落分布在街巷的南北两侧路北的院落, 大门设在院子的正南偏东或偏东南的方向; 路南的院落, 大门设在院子的东北或西北方, 大门与二门间的空间狭长, 二门朝东或朝西设置。

民居大门的分类需要参照不同的标准, 具体如下:按建筑用材可分为三种类型:木结构门楼, 砖雕砖砌门楼和砖木结构门楼按其形制可分为屋宇式大门和墙垣式大门两大类若再细分有广亮大门、 抱厦大门、 垂花门、 门、 如意门、 随墙门和民国时期的仿西洋式砖雕砖砌门楼等类型广亮大门: 是广一间、 进深两间的房屋大门这种门进深一般为 4 . 6 米 ~5 . 8 米,面阔 2 . 2 米 ~2 . 8米, 高约 3 . 8 ~ 4 . 6 米顶部通常为硬山顶, 设正脊安吻兽, 并置垂脊和瓦当滴水檐下置博风板和悬鱼,大门外墙与顶部交接处饰雕花砖 (图一 ) 砖墙厚实挺拔, 墙内两侧墙身、 墙肩处大多有精美石雕、 砖雕, 墙头处有漆画或水粉画装饰, 门的上端走马板有匾额或漆画门框上有对称性的木制门簪一对, 为圆形莲花状或元宝形, 中间阳刻 “福禄寿喜” 之类的祈福字, 书体有篆、 隶、 行、 草、 楷这样的祈福门簪, 抱厦大门和垂花门上也比较普遍大门两扇与正脊垂直, 设置在门槛石内侧, 材质大 同 古 城 民 居建 筑 的 门 窗 类 型 考 证解玉保图一广亮大门学 术 论 坛43文物世界 wwsj 2010.2为木, 上有铁铺首。

门槛石外两侧各置立式或平式抱鼓石, 抱鼓石雕刻工艺精美, 手法多样, 内容各异这种门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几处抱厦大门: 这种门是由广亮大门变异出来的另一种形式由于进深不及广亮大门深邃, 抱厦大门在由院内向街巷跨出一门之地,支起二根木柱, 柱立置于石柱础之上, 上有 “枋” 连在一起, 顶部为硬山式, 设脊安兽, 猫头滴水, 两旁亦有博风板和悬鱼, 椽檐齐整, 显得豪华气派使人从远处一望, 便知此房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这种门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十几处垂花门: 有木质和仿木砖雕两种, 表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 “垂花” , 即在 “枋” 下出 “柱” 变为 “垂下来的花” , 与枋上的间替、 枋下的雀相互辉映, 成为完整的门的装饰物 “垂花” 有多种, 主要是 “莲花” 开放前和开放时的各种造型垂花门有单独设置大门的, 二门以拱券门或随墙门相配, 以及大门、 二门皆为垂花门两种形式 (图二 ) 门: 是广亮大门演变出来的另一种变异形式, 就是将门扉安装在外檐柱之间, 门扇和槛的形式仍采用广亮大门的形式这种门在如今的大同民居中只有一处了如意门: 设在外檐柱间, 门口两侧与山墙腿之间砌砖墙,门上方通常装饰雕刻很精致的砖花图案, 在门与两侧砖墙交角处, 常做如意形态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 故称为 “如意门” 。

这种门在单体四合院中居多, 到清代已经逐渐已演变成整体用砖结构来完成了, 我们更多地称之为传统式的 “砖砌砖雕大门”(与民国时期的仿西洋式砖雕砖砌门楼相区别 ) (图三 ) 上述几种都是屋宇式大门,在传统民居中采用墙垣式大门的也为数不少民居中的墙垣式大门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式和随墙式,基本造型大同小异小门楼式由墙身、 门楣、 屋面、 脊饰组成, 一般简单朴素, 只用个别的雕花砖来装饰; 而那些豪华的门楼, 则遍施雕花砖, 精美华丽, 显示出当年院主人的殷实富有与高贵气质随墙式由墙身和门楣构成, 经济适用, 只是在门的形状方面做成券形门、半圆拱形门等一些细微变化, 门的两侧以砖墙与房屋相连接, 并无特殊的形制和特点此外,还有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仿西洋式砖雕砖砌门楼, 这种门以条石做基础, 用青砖和水泥垒砌墙和门楼, 门楼高耸, 顶部以钟表、 书铭或几何图形装饰, 有的大门两侧还配有阴刻的壁联, 表现出不同文化的交融, 更容易使人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这种门保存下来的还有十几处二、 民居的二门二门, 老百姓叫 “二门楼” , 它的分类也需参照不同的标准按照二门的设置方式可分为独立设置和倚房屋墙垣设置两种。

独立设置的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以木制或砖雕仿木垂花门直接设置; 二是门放在内檐柱间, 门口两图二垂花门图三砖雕大门学 术 论 坛44文物世界 wwsj 2010.2侧与山墙之间砌砖墙与房屋联结,上方做成屋檐顶, 单坡或双坡出水, 但进深与面阔均浅倚房屋墙垣设置的, 是在房屋之间用砖砌成券形门或拱形门的基础上, 以木制垂花门或抱厦门的样式来随墙设置按建筑用材可分为三种类型:木结构门楼、 砖雕砌砖门楼和砖木结合为一体的门楼按形制可分为屋宇式大门和墙垣式大门两大类, 也可细分为抱厦式、 垂花门、 随墙门等三种现存的基本是垂花门式、 随墙式以及少量的抱厦式设置为二门的垂花门, 与垂花大门形制无异,唯体量缩小或放大垂花门走马板上常绘有木板漆画三、 民居院落中其他的门除了上述大门、 二门外, 四合院院内还有几种功能和形制各不相同的门:1 . 圆拱形券门: 也可称随墙券门, 这种门通常用砖砌成, 位置在南房与西厢房、 东厢房之间进入门内, 有一小院门的圆拱上有莲花饰或素面两种形式; 有的圆拱上方还有门额镌书, 颇显文化底蕴2 . 月形圆拱双券门: 是砖砌镶木框圆拱双券门通常整体高约 3 ~ 4 米, 宽约 1 ~ 1 . 2 米, 厚约 0 . 2 ~ 0 . 3米。

从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上部用筒瓦做成坡顶,中间用板瓦做四菱形式样, 下部用砖砌成圆拱形双券门, 门内再镶木门框两侧砌墙与房屋相接, 设计独具匠心3 . 方型门:是砖砌砖雕木框门通常整体高约3 ~ 3 . 6 米, 宽约 1 ~ 1 . 2 米, 厚约 0 . 2 ~ 0 . 3 米结构也分为三部分, 上部用筒瓦设顶, 设正脊但不安兽, 部分或有垂脊, 用筒瓦入排水沟, 前置猫头滴水; 中部用仿木砖雕作枋; 下部用砖镶砌木门框4 . 月形券门: 一般皆为砖砌砖雕门, 有比较简单的随墙月型拱门, 拱上莲花作盘结构后三种门都是在北房两侧有东西跨院的情况下, 根据跨院大小、 形制所兴建的门, 作为连接、 封闭的关口四、 民居住宅的门窗大同民居住宅的门皆两层,临院的门一扇, 朝外向右开户; 里边的门两扇, 朝内开启, 无锁此二门的中间有木插销, 浅雕装饰堂屋的门为 “三关六合门” 门为六扇, 上连额,下接地下门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做成窗式, 为长条形直窗或菱形格窗或直棂窗, 向内糊纸; 下部为实木门, 中间凸起有阳刻线雕纹饰, 门的长宽尺寸随房屋大小而变化比较特殊的是大同民居在 “三关六合门” 的外面紧靠中间二合门处再安置单门一扇。

堂屋外门亦分二部, 单门上部中间长方形采光, 糊窗花或安玻璃,四周沿边有阳刻纹饰;往下的中间部分有横向雕刻纹饰; 下部占据门二分之一的面积, 或雕刻纹饰或素面此门嵌在门楣框中,门框由上边的木卡夹住与“三关六合门” 浑为一体门上两侧的木卡, 雕饰为盛物品的器皿常见的物品有葡萄、 石榴 (多子 ) 、 桃(多寿 ) 、 佛手 (多福 ) 寓意浅显,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图四 ) 堂屋内门有长档木,上方可插入室内顶端的枋孔中, 下方有铁环, 与门相连, 实为安全之举东西厢房和南房的门与正房的门几乎无异北房、 东西厢房的窗, 中间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面的窗户做成二层窗, 外面的一层, 夏天可取换, 安上纱窗下面的窗户安玻璃或糊窗花左右两侧再呈上下部分, 以两个方形为中心, 四边围绕而成窗从内部糊纸, 现在大多数的窗户皆安玻璃, 但也有的院子专门保留下了糊窗纸, 历史韵味十足东西厢房和南房有长条形直棱窗大多数的窗一般为简单的横向长窗,中间自然分为三或二装饰也很简单门的装饰物指门框、 门楣、 门上的各种装饰, 内容繁缛窗的装饰以植物中的花卉为主, 兼有动物, 尤其以十二生肖居多户外窗台位于房屋窗下的正立面, 亦称窗台。

下转 61 页 )图四传统民居住宅门窗学 术 论 坛45文物世界 wwsj 2010.2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2 . 历史所致从唐末五代以后, 由于开凿石窟的风气减少和寺庙建筑的增加, 使得雕塑造像应用泥塑和木雕的作品增多, 石雕像相对减少可见, 太阴寺也可能是为适应历史潮流, 才用木雕的3 . 浓厚的民间世俗气息我国佛教雕塑, 在形象塑造中体现出民俗气息,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渗透而增长的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 从 1 0 世纪到 1 3 世纪的宋、 辽、 金这一历史阶段, 已处于由盛而衰, 逐渐走向下坡的时期, 如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 这一阶段的雕塑制作, 一般说来, 是继中、 晚唐之后进一步趋向于世俗化,并与世俗生活相结合在创作手法上也逐步走向写实, 出现了大量反映现实的题材只是由于历史时代所形成的社会思想意识的体现以及工艺技术发展的诸多影响, 致使雕塑艺术在造型方面, 一般多流于软弱工巧, 缺乏应有的强劲精神和内在的生气与活力, 当然也有出自名工之手的杰出作品, 应属例外在雕塑类别和数量上, 遗留到今天的作品也远不及汉、 魏、 隋、 唐的丰富多彩在雕塑艺术史上的地位也就只好居于次要了。

4 . 特定的雕刻样式, 特定的审美需要金代因限于本身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少数的雕塑作品明显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启发和影响,甚至工匠艺人也多是从中原掳去的这也符合我们看到的太阴寺雕塑形像, 虽基本没有逾越佛教雕刻的一般样式, 但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却与其他涅槃有着明显的差别综观我国卧佛像的造作,是以泥塑和摩崖石刻两者居多, 比较起来泥塑的水平尤高, 代表了我国进入涅槃像建造的主流太阴寺雕塑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荟萃了金代雕塑艺术的样式与风格, 它是我们了解我国民间佛教雕塑艺术的良好素材 时至今日,对其的研究和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正殷切地企盼研究者对它的进一步关注参考文献1 . 金维诺 《中国美术全集· 宋辽金彩塑》 , 人民美术出版社, 1 9 9 8 年2 . 常任侠 《佛教与中国雕刻》 ,《现代佛学》 , 1 9 5 8 年3 .《长阿含经》 、《佛所行赞》 、《大般涅槃经》 、《大唐西域记》 作者工作单位: 刘变琴,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卓, 山西晋中学院 )(上接 45 页 )窗台通常长约 1 . 3 ~ 1 . 8 米, 宽约 0 . 4 5 ~ 0 . 5 米。

现在保存图案装饰的窗台主要在院内的东上房、 西上房和南房等几处地方窗台面的装饰比较有特点, 一般做成横向长方形, 四周雕刻有竹节纹、 乳钉纹、 联珠纹、 卷草纹、 曲折直线连结成多种类型, 将四边连结为整体, 框线内以菱形砖或方形砖铺设窗台内装饰图案, 也有中间以花砖点缀的常见的图案主要有: 八仙过海、福地洞天等五、 民居的共同特点大同民居建筑结构严谨,形制完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