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59KB
约3页
文档ID:451034370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_第1页
1/3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依据化学成分、热处理目的的不同,奥氏体不锈钢常采用的热处理方式有固溶化处理、 稳定化退火处理、消除应力处理以及敏化处理等1固溶化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处理就是将钢加热到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的某一温度保持 一定时间之后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法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热处理的目的是要把在以前各加工 工序中产生或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如(FeCr)23C6等以及相重新溶解到奥氏体中,获取单一 的奥氏体组织(有的可能存在少量的5铁素体),以保证材料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充分地消除应力和冷作硬化现象固溶化处理适合任何成分和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2稳定化退火稳定化退火是对含稳定化元素钛或铌的奥氏体不锈钢采用的热处理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的目的是利用钛、铌与碳的强结合特性,稳定碳,使其尽量不与铬结合,最终达到稳定铬的目 的,提高铬在奥氏体中的稳定性,避免从晶界析出,确保材料的耐腐蚀性奥氏体不锈钢稳定化处理的冷却方式和冷却速度对稳定化效果没有多大影响,所以,为 了防止形状复杂工件的变形或为保证工件的应力最小,可采用较小的冷却速度,如空冷或炉 冷3消除应力处理确定奥氏体不锈钢消除应力处理工艺方法,应根据材质类型、使用环境、消除应力目的 及工件形状尺寸等情况,注意掌握一些原则。

去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或去除加工后的残留应力可采用固溶化处理加热温度并快 冷,1类、II类奥氏体不锈钢可采用较缓慢的冷却入式为保证工件最终尺寸的稳定性可 采用低的加热温度和缓慢的冷却速度为消除很大的残留应力消除在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 新应力的工件的残余应力或为消除大截面焊接件的焊接应力,应采用因溶化加热温度,III 类奥氏体不锈钢必须快冷这种情况最好选用I类或II类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后缓慢冷却, 消除应力的效果更好为消除只能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工件的残留应力应采取低温度加热并 缓慢冷却的方式4敏化处理敏化处理实际上不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或其制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应该采用的热处理方 法而是作为在检验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进行试验时所采用的一个程序敏化处理实质上是使奥氏体不锈钢对晶间腐蚀更敏感化的处理对一些特殊使用场合 为更严格地考核材料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在某些标准中,对奥氏体尽锈钠的敏化制度规定得 更为苛刻,依据工件将来使用的温度及材料的含碳里以及是否含钳元素等因素而采用不同的 敏化制度有的还对敏化处理的升、降温速度加以控制所以,在判定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 蚀倾向性大小时,应注意采用的敏化制度5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加工强化及去应力处理奥氏体不锈钢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强化,但可以通过冷加工变形得以强化(冷作硬化、形变 强化),会使强度提高、塑性下降。

奥氏体不锈钢或制品(弹簧,螺栓等)经冷加工变形强化后, 存在较大的加工应力,这种应力的存在导致在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时,增加了应力腐蚀的敏感性,影响尺小的稳定性为减小应力,可采用去应力处理一般是加热到280°C〜400°C保 持2h〜3h后空冷或缓冷去应力处理不仅可减少制件的应力,还会在延伸率无大改变的情况 下,使硬度强度及弹性极限得到提高首先要注意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处理加热温度的合理选择在奥氏体不锈钠的材料标准 中,规定的固溶化加热温度范围较宽,实际热处理生产时,可考虑钢的具体成分、含量、使用 环境、可能失效形式等因素,合理地选择最佳加热温度但是,要注意防止因溶化加热温度太 高,因为固溶化处理加热温度太高,可能使经过锻轧已经细化晶粒的材料晶粒长大晶粒的粗 化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其次应注意稳定化处理对固溶状态性能的影响,含稳定化元素的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 热处理后再经稳定化处理时,会使机械性能有下降的趋势强度和塑性、韧性均有这个现象 强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稳定化处理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钛与更多的碳结合成TiC,减少了 碳在奥氏体固溶体中的强化程度,并且,TiC在加热保温过程中也会集聚长大,这也会对强度 产生影响。

第三,稳定化处理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是选择在850C〜930C之间奥氏体不绣钢 不宜多次进行固溶化处理,因为多次固溶加热,会引起晶粒长大,结材料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污染,一旦受到污染,应采取消除污染措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