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叙事可能之逻辑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3MB
约49页
文档ID:401747110
叙事可能之逻辑_第1页
1/49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叙事可能之逻辑法国叙事学家布雷蒙   叙述可能之逻辑叙事结构研究法国叙事学家布雷蒙   叙述可能之逻辑叙事结构研究 叙事学起源于对小说叙事结构的研究,自法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历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几个阶段不同时期研究内容各有侧重20世纪末至今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被社会、历史、政治、新闻等所有人文学科所借鉴,进入后叙事及泛叙事研究阶段  克洛德·布雷蒙是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之一,注重对故事 结构的研究试图找到所有故事表层之下的具有支配作用的深层结构其《叙事可能之逻辑》影响较大,偏重于从逻辑方面对其故事结构进行分析,他的结论是:所有故事都建立在一个基本而简单的叙事序列之上,千变万化的故事都是这一基本序列的三种搭配形式的转换而已。

   热拉尔·热耐特是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的《叙事话语》被学界称为经典叙事学热拉尔·热耐特是法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叙事话语》 被学界称为经典叙事学,偏重于对讲述与故事之间的关系研究,即“怎样讲”而不是“讲什么”的研究 其核心问题: △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问题 叙述顺序[讲述与故事的先后];叙述节奏:[停顿、概述、场景、省略];叙事频率:[讲述一次(N)发生过一(N)次的事]; △叙述话语与故事之间的距离问题 叙述语式[摹仿与讲述,叙述视点与视点转换等]; 叙述语态[叙述人在故事中的位置,叙述主体,叙述行为,叙述情景(叙述人讲述时的时空情景),叙述层,叙述人称、叙述功能等]  布雷蒙《叙事可能之逻辑》  布雷蒙把自己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对所叙故事起支配作用的那些规律的研究上他认为,不管讲述的是何种事件,只要构成故事,都需要服从一定的逻辑制约,否则就让人无法读懂他试图找出对所有故事起支配作用的规律,即叙事逻辑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布雷蒙的核心命题:基本序列复合序列镶嵌式并列式连接式功能:某一(行为、目的所具有的)作用如“愿望”,其功能作用就是启动和产生行为普洛普31种功能如帮助、惩罚、营救、诱拐等,布雷蒙减为3个。

 功能与愿望、行为和事件相关,而下述功能的组合是构成所有故事的基本序列,任何故事不管其怎样千变万化都与这个基本序列相关 A1 ———— A2 ————— A3 情景的出现 采取行动 行动的结果 (愿望的产生)        (目的达到否) 基本序列 A1 A2 A3 目的达到(结果成功) 采取行动可能性(目的愿望) 目的没达到(结果失败) 没有采取行动基本序列结构示意图 A1 A2 A3 (欲望、目的) (对欲望付诸行动) (行动结果) 布雷蒙认为,所有故事都是由这个基本序列组合而成的,且 只有三种搭配和组合形式由基本序列组合而成的序列称为 复合序列二、复合序列 1、首尾接续式 2、镶嵌式(嵌入式) 3、左右并连式首尾接续式结构图 A1 A2 A3B1 B2 B3    第一个序列的结果往往是第二个序列产生的原因,所以第二个序列是紧接着第一个序列出现的。

很多故事都是以联接方式构成的复合序列 如:男孩追求女孩成功联接家长反对;盗窃成功联接警察追捕等镶嵌式结构图 A1 A2 A3 B1 B2 B3   改善过程或恶化过程的失败,均有一个阻止其发展的相反过程的介入,这一相反过程也是一个基本序列,与第一个序列构成嵌入式的复合序列另外,即使一个改善过程是成功的,也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障碍,每一个障碍就是需要嵌入的一个小序列如《肖申科救赎》左右并连式结构图 A1 A2 A3 VS BI B2 B3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施动者看具有不同的功能,也就是对同一个事件不同双方的叙述  如“智取生辰纲”,梁中书为岳父祝寿派杨志前往东京押送生辰纲;晁盖阮氏欲取生辰纲,扮贩枣途中智取三、叙述循环 布雷蒙认为:任何叙事作品,都等于一段包含着N个具有人类趣味(人的某种目的或计划)又有情节统一性的事件。

   有各种事件和材料,如果和人的某种趣味、目的或计划不相关的话,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叙事过程(如某些偶然出现的与人无关的自然现象、毫无条理的事件堆彻等)只有相对于人的目的愿望和计划而言,事件才具有意义,才能组织成结构和序列 布雷蒙根据“成全”或是“阻碍”这一计划或愿望,认为复合叙事往往是在“改善”与“恶化”两种基本类型中循环形成“改善序列”和“恶化序列”的交替往复不同于具有普适性的道德范畴的善恶,而是相对于施动者的目的愿望和计划而言改善的基本序列 A1 A2 A3 得到改善 改善过程想要得到改善 没有得到改善 没有改善过程恶化的基本序列 A1 A2 A3 产生恶化 恶化过程可能产生恶化 恶化得到避免 没有恶化过程 复合叙事往往是在“改善”与“恶化”的循环中展开,而且,改善序列与恶化序列的结合构成复合序列,具体方式仍为:  1首尾接续式 2镶嵌式 3左右并连式1、 首尾接续式2、 希望得到改善 改善过程 得到改善 3、 A1 A2 A3 4、5、   恶化产生  恶化过程  可能出现恶化       B3 B2 B16、7、8、 布雷蒙认为:发现不足就等于一个新的恶化过程的产生。

  9、10、 11、12、四、改善过程的展开 一个事件的改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偶然的改善没有任何人为的努力,事情碰巧得到解决“变好了”这种情况就构不成一个“改善过程” 一种是非偶然的改善这种情况会出现一个具有主动精神的施动者,此时就会形成一个“改善过程”作家可以一笔带过,不展开这个过程如果作家要展开这个过程,并把这个改善过程作为必需要“完成的任务”,具体交待改善的经过和改善的细节,那么,这个改善过程一般会以下列图表的形式进行 “改善过程”的进一步展开需要审视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1、任务完成的整体结构和发展方向; 2、与同盟者形成的联盟关系及来龙去脉; 3、反抗对敌的方式和后果 审视: 1、任务完成的结构和发展方向; 首先写明遇到障碍的性质(是必须正面遭遇的对手、或非主动进攻者、或是其它某种情况);然后写明为扫除障碍而特意安排使用的具体方法   如果不知所措没有方法或缺少所需工具,相当于一个恶化阶段,变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法有两种:偶然得到自然解决;           寻找同盟者和方法帮助解决。

任务完成的过程:遇到障碍——发现缺乏方法——恶化阶段出现——解决问题 其核心是:成功的处理了要解决的问题     (参见图18的“改善过程示意图”)    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寻找同盟者的话,就要审视第二个问题:  即:同盟者所形成的联盟关系及来龙去脉;审视2、与同盟者形成的联盟关系及来龙去脉 当同盟者的动机与受惠者无关时,严格地说此时不存在同盟者的干预;当干预在同盟者看来是因为受惠者应当得到帮助时,这时同盟者参与则属于有交换性质的帮助,其范畴在三种形式之间: (1)受惠者受到帮助,同时他也向同盟者提供帮助:同盟双方是在完成一项利益相同的任务此时是团结一致的 (2)提供帮助是为了感谢以前的一次帮助这时同盟者是以受惠者的“负债者”的身份行动的 (3)提供帮助是为了等待之后得到回报:这时同盟者是以受惠者的“债权人”身份行动的三种同盟形式的性质是:   第一种团结者同盟,同盟者和受益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可以看成一体的   第二种回报和感恩式的,其契约是不用说明的(如:儿子从父,兄弟相助,被帮助过的朋友,家奴侍主等)   第三种是债权人和负债人的关系,双方不是合为一体的,而是互相独立的,这种同盟者形式是依照一定契约出现的,按契约规定:要互相交换帮助,如果得到帮助就一定要回报。

该同盟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如果同盟者为了得到回报是自愿参与的,事情就比较简单如果对方不同意或不愿意介入,就必须要有一个协商过程对于施动者来说,就是与不友好的对手用交换帮助的形式结盟但是,交换帮助的原则首先必须被对方所接受     怎样才能使对方接受,有两种形式:引诱,威协    如果选择威胁,他则设法令对方畏惧,即:他能够造成伤害,同时也能够让对方避免伤害,并以此作为交换帮助的条件,让对方接受   如果选择引诱,他要设法让对方感到诚意,他要求帮助,作为交换,他愿意回报一次   引诱过程用下图表示   审视:3、反抗对手的方式和后果 如果用引诱的方式把对手变为同盟,也是一种方式,但如果对手是敌人,就采取打击的方式消灭对敌  打击的方式是用挫败的方法直接使对方防卫失败将对敌消灭  叙事序列如下图所示:如果对方拥有有效的防卫手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