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邮票上的中国世界遗产石窟艺术2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55KB
约5页
文档ID:48182175
邮票上的中国世界遗产石窟艺术2_第1页
1/5

邮票上的中国世界遗产石窟艺术 2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很多,大约始凿于公元 3 世纪,盛行于 5—8 世纪,16 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很多精美的石刻艺术都成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大足石刻已列入 2014 年审核名单),本文继续通过邮票设计师们的精美设计领略石窟艺术中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及大足石刻普普 24:中国石窟:中国石窟艺术艺术邮电部于 1988 年 8 月 10 日发行了志号为普 24 的《中国石窟艺术》1 套 4 枚,2 元 云冈石窟 · 北魏 · 大佛,5 元 龙门石窟 · 唐代 · 力士,10 元 麦积山石窟·西魏·菩萨,20 元大足石刻·宋·养鸡女重重庆庆大足石刻大足石刻-1999.12-文化文化遗产遗产2002-13T《 《大足石刻大足石刻》 》: :国家邮政局于 2002 年 6 月 18 日发行特种邮票 1 套 4 枚其中:(4-1)80 分,北山 · 日月观音(宋);(4-2)80 分,北山 · 普贤菩萨(宋);(4-3)80 分,宝顶山 · 华严三圣(宋);(4-4)80分,石门山 · 三皇洞造像(宋)。

小型张 1 枚,8 元,宝顶山 · 千手观音(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 649 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 907 年~959 年),盛于两宋(公元 960 年~1278 年),明清时期(公元 14~19 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 多处,总计 10 万余尊,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龙门石窟石窟-2000.11-文化文化遗产遗产93-13《 《龙门龙门石窟石窟》 》: :1993 年 9 月 5 日邮电部发行特种邮票 1 套 4 枚, (4-1)T 20 分 唐·奉先寺卢舍那大佛;(4-2)T 30 分 北魏·宾阳中洞释迦牟尼;(4-3)T 50 分 唐·奉先寺天王足踏药叉;(4-4)T 1 元 北魏·古阳洞左胁侍菩萨小型张 1 枚,5 元,唐·奉先寺龙门龙门石窟石窟位于洛阳南郊 12 公里的伊河岸边的龙门石窟是我国重点保护单位,我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

由于地处隋、唐帝都之南、故称“龙门”开创于北魏,历经东西魏、北周、北齐、隋、唐共 6 个朝代,营造时间前后达 400 多年工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在 2100 多个窟龛中,今存佛像 10 万余尊,题记碑刻3600 余品,佛塔 40 余座其中北魏窟龛占三分之一,唐代窟龛占三分之二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大龛,大佛刀法娴熟,端庄矜持,体现了盛唐佛教艺术的极高成就主像卢舍那大佛,高 17.14 米,丰颐秀目,两旁是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形神兼备,雕刻艺术极高书法杰作“龙门二十品”古朴平实,笔力挫重;飞天雕塑御风而行,深受后人称赞丰富的石窟艺术为研究我国的古代的历史、建筑、服饰、图案纹样等提供了大量形象的文物资料山西大同云山西大同云冈冈石窟石窟-2001.12-文化文化遗产遗产2006-8《《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国家邮政局定于 2006 年 4 月 13 日发行特种邮票 1 套 4 枚,小型张 1 枚 (4-1)T 释迦牟尼佛(北魏)80 分 ;(4-2)T 供养菩萨(北魏)80 分 ;(4-3)T 供养菩萨(北魏)80 分;(4-4) T 胁侍菩萨(北魏)80 分;小型张 释迦牟尼佛(北魏)6 元。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 16 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计 1100 多个小龛,大小造像 51000 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 12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 “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 年~465 年)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 年)建成,前后计 60 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 “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 16 至 20 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四川峨眉山四川峨眉山─乐乐山山风风景名景名胜胜区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遗产2003-7T《《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国家邮政局于 2003 年 4 月 28 日发行小型张 1 枚,8 元, 邮票采用影雕套印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乐山大佛古称“弥勒大像”、 “嘉定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面相端庄,通高 71 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始建于唐开元初年(713 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 年),历时 90 年大佛造型伟崖高大,比例适度,巨细和谐身高 71 米,头高 14.7 米,头宽 10 米,颈长 3 米,肩宽 24 米,眼长 3.3 米,鼻长 5.6 米,嘴宽 3.3 米,头上发髻 1021 个;耳长 7 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 8.5 米,可坐百余人,其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在 1000 多年以前,古代劳动人民就有如此巨作,堪称奇迹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 20 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 90 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座南北的两壁上,还有唐代石刻造像 90 余龛,其中亦不乏佳作 乐山大佛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1982 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公元 1 世纪,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它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它是 8 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仿佛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佛像身高 71 米,堪称世界之最麦麦积积山石窟也是山石窟也是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公布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22 处处申申遗遗点点之一,定于之一,定于 2014 年在年在世界遗产大会世界遗产大会上表决1997-9:麦:麦积积山石窟山石窟(T): :国家邮政局于 1997 年 6 月 13 日发行特种邮票 1 套 6 枚, (6-1)T 佛与胁侍菩萨北魏)50 分 ;(6-2)T 胁侍菩萨与弟子(北魏)50 分 ;(6-3)T 女侍童(西魏)100 分;(6-4)T 佛(西魏)150分;(6-5)T 胁侍菩萨(北周)150 分 ;(6-6)T 供养人(宋)200 分 ;麦积山石窟为我国著名石窟之一,位于甘肃天水东南麦积山上。

据载始建于后秦时期,现存北魏以后历代洞窟近二百个,泥塑、石雕像七千余尊,壁画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其中泥塑造像以精巧细腻、形象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于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