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东基本内容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延长,油井含水上升以及套管变 形和斜井数量的增多,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现象日益 突现,杆管偏磨造成杆断、管漏检泵呈逐年增加趋 势,因此在调查我厂历年油井偏磨的原因及现状的 情况下,采用防偏磨软件优化杆柱组合,对斜井扶 正器的下入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以及根据现场实际 情况,采用不同的扶正技术,对抽油机井偏磨问题 进行治理,以达到减缓杆管偏磨,减少作业井次, 降低检泵成本的目的一)关键技术• 1、优化抽油机井下泵参数 • 应用抽油机井防偏磨优化设计软件,对偏磨井 下泵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抽油参数 、抽油杆扶正器位置及数量 • 2、根据抽油机井的偏磨情况,应用相应的扶正 措施 • 采用旋转井口及抽油杆旋转器,以及面接触式 扶正器,防偏磨接箍等防偏磨工具,在抽油过 程中不断改变杆管偏磨位置,使杆管均匀偏磨 ,达到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二)创新点• 采用防偏磨软件优化技术和井口旋转技术 ,与现场相结合,实现了对直井、斜井及 套变井的偏磨治理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 1、选井 • 首先,对全厂的偏磨井(包括斜井和直井 偏磨)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根据近几年检 泵井调查,每年因偏磨造成的杆断、管漏 井次在150井次左右,占检泵井次的50%( 见表1)。
其中检泵周期小于一年的井共有 48口,73井次,这些偏磨井是今后治理跟 踪的重点井,2008年对这些偏磨严重的井 ,结合检泵进行有效治理, 优选井下扶正措施 • 2008年以前,我们也采用了一些抽油杆扶正器, 比如:滚轮扶正器和短节式扶正器等,这些扶正 器对于斜度小、拐点少的斜井基本上能够解决杆 、管偏磨问题但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套 管变形井和斜井数量的增加,有些井造斜点浅、 斜度大,仅仅单一地应用某一类扶正器,扶正效 果较差,已经不能解决因杆管偏磨而造成的频繁 检泵问题项目组成立后我们研究各种扶正器的 特性,结合检泵对油井进行防偏磨优化设计,将 单一的应用某一种扶正器变成综合应用防偏磨扶 正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减缓杆、管偏 磨的目的今年我们结合历年来的应用扶正器情 况,重点采用的以下防偏磨技术:• (1)采用防偏磨接箍扶正技术,对接箍偏 磨严重问题进行防治 • 该技术主要是根据现场跟踪情况,针对抽油 杆接箍偏磨问题,对每口井的偏磨接箍进行 更换,更换为一种特殊材质的接箍,该接箍 主要有一层特殊的涂层,洛式硬度很高、耐 磨性能提高,与普通接箍比较,耐磨程度可 提高三倍以上,同时节箍表面的金属涂层提 高了表面光洁度,可以降低节箍与油管的磨 擦系数,减少管杆之间的磨损,达到保护抽油 杆和油管的双重目的。
同时防偏磨接箍在现 场可直接更换,降低了抽油杆的拉运费用防偏磨接箍示图 • (2)应用面接触式扶正器技术,实现了线的磨 损到面的均匀磨损,降低的磨损程度,减少了 检泵井次 • 常规扶正器主要采用短节式扶正器,材料主要 采用的是尼龙和碳纤维,结构为圆形,接触形 式以线接触为主,虽然对偏磨有一定的治理效 果,但耐磨程度相对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 们对一些偏磨严重的井采用了面接触式扶正器 该扶正器为一种椭圆形结构,接触面为面接 触,耐磨性能好,实现了从线接触到面接触的 转变 面接触扶正器示图 • (3)对大井段偏磨井采用整体注塑抽油杆 • 对偏磨严重的大井段偏磨井,选用整体注 塑杆防偏磨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抽油杆 本体上注上尼龙扶正块(固定),每根抽 油杆上均匀分布4块它的优点是扶正块扶 正井段大、耐磨,适用于斜度大、“狗腿”度 大的井,可有效的解决杆、管偏磨问题• (4)应用井口旋转器技术,实现抽油杆的 连续旋转,保证了杆的整体均匀偏磨,减 缓了偏磨强度 •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抽油机上下冲程杆柱悬 点重力差的变化,使抽油杆柱缓慢自动旋 转,有效减缓偏磨井杆管偏磨的危害,延 长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和检泵周期。
抽油杆旋转器示图 应用抽油机井防偏磨软件对检泵井进行防偏磨优化设计 • 2008年,我们对每口检泵井进行防偏磨优化设计, 优选下泵参数及扶正器设计,使杆柱扶正器的使用 更加合理 • 优选合理沉没度,上提泵挂23口井 • 低沉没度的油井造成抽油杆失稳,高沉没度且供液 能力强的油井使抽油杆下行阻力增大,两方面的因 素都会加剧杆管偏磨,因此只有保持足够的沉没度 才能提高泵效,同时降低杆管偏磨的影响 • 对沉没度偏大的井,优选合理的沉没度,结合检泵 上提泵挂23口井,实施后减少了抽油杆下行阻力, 减轻了杆管偏磨,延长了检泵周期,节约杆、管各 6459米 合理调整工作参数• 针对部分油井由于工作参数不合理造成的 油井偏磨杆断现象,对于供液充足的井, 在满足日产液的前提下以增大冲程、降低 冲次或换大泵径、降低冲次的措施对于 严重供液不足的井,通过优化降低冲次, 增大充满程度,从而降低惯性载荷及悬点 最大载荷,减少偏磨次数,延长抽油杆和 油管的使用寿命2008年共合理调整油井 地面工作参数18口井 结论及建议 • (一)结论 • 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的,综合应 用防偏磨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 • 1、应用防偏磨优化设计软件,进行下泵参 数设计,使油井参数设计更合理,工况得 到改善,减少了杆管偏磨。
• 2、根据现场偏磨情况,综合应用各种防偏 磨技术,调整其扶正器位置和数量,减缓 杆管偏磨,延长了检泵周期• (二)建议 • 1、继续应用并完善抽油机井偏磨优化设计 软件,使抽油机处于最佳状态下生产 • 2、虽然本年度采用不同类型的扶正器,减 缓了偏磨情况,但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 ,杆管偏磨仍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 一因此建议今后不仅要继续加大抽油杆旋 转器和面接触式扶正器的应用力度,同时也 应加大对油管井下生产中振动的治理,进行 井下油管扶正、固定,降低因油管晃动造成 的杆管偏磨 • 3、应加大作业井监督力度,保证工区监督 每口井到位,及时掌握起出杆管偏磨情况, 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