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出题老师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出题老师分析一、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命题老师分析一、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命题老师分析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命题老师及负责部分命题老师及负责部分导师研究方向导师研究方向专业一 政治学概论王联(主要出题人)世界民族和民族主义、 中东和伊斯 兰政治、南亚地区政治宋伟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出题人)国际关系理论、外交政策理论、大 国关系与联盟问题潘维(比较政治学部分)比较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当时西方政治哲 学、比较政治思想专业二 国际关系史王逸舟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范士明国际关系中的形象、认知、舆论和传 播问题梅然国际安全与战略问题,军事和战略史备注: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每年导师的出题都会涉及到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最新的学术成果,需要考生做重点关注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初试题型及说明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初试题型及说明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分值:满分 150 分试题构成: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制度、国际政治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学概论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考研的统考科目,由于这门课涵盖量大、内容较为抽象、记忆内容多,因此一直是北大国关院考研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6 小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第二大题简答题,4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第三大题论述题,2 小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专业二(国际关系史)分值:满分 150 分试题构成:重点考察内容为一战前后到当代的国际关系发展考题比较宏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该重点掌握这一时间段国际关系发展的脉络及重大的国际关系事件的性质、意义和影响,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题,5 小题每题 7 分共 35 分第二大题简答题,3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第三大题论述题,2 小题每题 35 分共 70 分 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高分笔记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高分笔记第三论 冲突论第三论 冲突论一、冲突的概念冲突论与利益论、权力论一起,被称作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的三个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冲突的基本含义包括:1、 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人或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定的人或群体,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 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3、 冲突的形式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和不可解决的4、 正如在世界上总是充满矛盾的情况一样,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二、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关于冲突的研究至今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社会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决策理论研究家,他们对冲突的研究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从对个人的行为分析来研究冲突的出现和产生另一派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和国际关系理论家,他们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冲突,他们研究的集中点主要是在集团、社会阶级、民族国家和国际体系等方面 (北京大学考研答疑咨询、资料获取叩叩: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 )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的一种特殊国际现象,而造成冷战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战后出现两个对抗的阵营,实现真正的和平是“不可能的事”二是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又使新的战争成为“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冷战即是“不可能的”和平和“不太可能的”战争两个特殊的历史因素的产物,而拥有毁灭双方能力的核武器则是重要的条件对于冷战起源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第一,冷战的出现是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变化第二,冷战的出现是由于苏联在东欧的扩张第三,冷战的出现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扩张的结果。
第四,冷战的出现是由于美国和苏联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不是以国家利益而是以意识形态作为出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不相容导致冷战爆发三、国际冲突的根源分析:华尔兹的三个概念一般来说,国际冲突的根源与以下五个方面因素有关:1、人性中的权力欲所致2、国家之间误解和隔阂,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所致3、贫困及财富分配不均所致4、国家内部危机所致,该国企图挑起外部冲突以转移国内视线5、 国际体系不健全,缺乏制止冲突和战争的有效机制分析冲突最有用的出发点是华尔兹提出来的华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 (1959)一书中提出的“三概念”是:第一概念为“人性与国际冲突”,人的私念和权欲是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第二概念为“国家与国际冲突”,国家体制弊端日显,社会矛盾深化,为了加强对国内的控制,统治集团往往从对外冲突或战争寻找出路,这是国际冲突的重要内在原因第三概念为“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事端多发,一筹莫展,这是国际冲突和战争发生的外部原因在第一概念中,华尔兹指出,人类本性是恶的,恶的本性决定人类必然要发动战争这一概念分析的结论是:“人的罪恶后不轨行为将导致战争;人心——世人如都能具善心,就会出现和平,这就是第一概念的简短结论。
在第二概念中,他分析了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认为国家内部政治的缺陷也是战争的一个根源,国家有时会通过国际真正来解决国内的矛盾在如何对国家进行改造的研究上,华尔兹认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标志着第二概念的最成熟的发展阶段 事实证明,华尔兹关于资本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比不能完全避免战争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不能仅仅从人和国家来解释战争的根源,还有哪些因素是真正的根源呢?华尔兹由此引出了他的第三概念: 国际的无政府状态是引起战争的根源华尔兹把建立未来世界和平和避免战争的希望寄托在建立世界政府上他预言,在世界政府建立之后,国家之间的战争就不会再发生了,但是由于世界政府还不够强大,国内的战争还会出现四、国际冲突的类型分析:康恩的“升级模式”国际冲突的类型,分为五类:一般冲突、国际危机、恐怖活动、内战与革命、国际战争(局部和世界战争)1962 年美国军事战略理论家 赫尔曼·康恩 针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失利的教训,提出“逐步升级”的国际军事冲突模式1965 年他在《逐步升级战略》一书中进一步将冲突、危机和战争的过程分为 7 个门槛,7 个阶段和 44 个阶梯国际冲突的解决途径:1、 政治解决途径,包括国家之间的谈判、协商、斡旋、调停。
2、 法律解决途径,以国际法庭为主进行的调解、仲裁和裁定等3、 行政解决途径,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所作的各种努力第四论 均势论第四论 均势论一、什么是均势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不管均势概念的界定有多么大的歧义,在西方学术界和国际关系理论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见解:1、 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2、 均势是国际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3、 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4、 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二、均势的模式摩根索概括为两种模式,其一是“直接对抗式”,其二是“竞争式”戈登斯坦认为,均势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一是无政府结构;其二是最少有两个行为体;其三是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三、均势论的历史轨迹从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到 1789 年(巴黎革命)的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均势理论发展的“黄金时代”从 1815 年维也纳体系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均势持续了一个世纪,历史进入了第二个均势的黄金时期四、四种均势和当代均势理论现实主义大师们认为,19 世纪以来的均势呈现四种主要的类型:1、欧洲均势(1814-1815 年维也纳会议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一时期被称为欧洲的“和平世纪”,当时的均势不是全球性的,仅局限于欧洲范围。
2、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大战之间)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冲突扩展到全球,均势格局开始冲出欧洲,带有全球性的特点3、两极均势(二战后至 60 年代中期) ,反映美苏和东西方之间的冷战态势,影响波及全球4、全球多极均势(60 年代中期以后) ,反映美苏和东西方之间的缓和关系和全球相互依存的发展趋势稍后出现的传统主义学派和现实主义学派一样,也强调均势理论的重要性,认为“各国安危系于均势”斯坦利·霍夫曼认为,历史上出现的均势是“简单均势”,当代的均势是“复合均势”,是由美苏中日和西欧组成的一种“五种体系”,其特点是“均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呈现为核竞争和核对峙”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崛起的科学行为主义学派是均势理论的修正派或称反对派该派代表人物卡尔·多伊奇认为,在力量不完全均衡情况下,集体安全比均势更显得重要,前者强调国家只不过是 国际关系的行为者之一,反对均势理论视国家为唯一的行为者;强调联系和沟通,所以该学派亦称沟通学派70 年代后期的新现实主义学派基本上沿袭了现实主义和传统主义关于均势的观点,同时该学派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于 1978 年发表的《权力与相互依存》就主张将现实主义的权力均势论与科学行为主义的相互依存论融合为一种新的理论——“复合相互依存”,来解释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弥补均势理论的不足。
均势理论的特征:首先,西方均势理论的基本目标是“寻求权势”其次,实力是均势的基础,所以均势又被称为“实力均势”再次,随机变换联盟是实施均势的重要手段此外,西方均势理论学派还认为,形成均势需要一个中心均衡机制,这一均衡机制无疑只有拥有实力的强国来充当 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圣斯特法诺和约1.圣斯特法诺和约俄国与土耳其于 1878 年 3 月 3 日在圣斯特法诺签订的旨在结束俄土战争的和约该约内容: (一)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公国,面积大于君士坦丁堡会议所规定的它隶属于苏丹而由五万俄军占领二年; (二)塞尔维亚、门旳内哥罗、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赛门两国领土略有扩展; (三)波黑二省实施改革; (四)罗马尼亚获得多布罗加俄国获得比萨拉比亚、卡尔斯、阿尔达汉、巴统及巴亚泽特大保加利亚的建立不符合奥国统治阶级的愿望大保加利亚受俄国的保护且拥有爱琴海沿岸地带是英帝国主义所反对的英奥两国竭力谴责这个和约2.麦克马洪线2.麦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Mc 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
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 9 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 ,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 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直到 1954 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3.IAEA3.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关系,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现任总干事天野之弥组织机构包括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宗旨是加速扩大原子能对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荣的贡献,并确保由机构本身,或经机构请求、或在其监督管制下提供的援助不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它始建时有一个简单的信条——“让原子能为和平服务” 这意味着核技术应该安全地用于能源生产、健康、农业和水资源保护等为人类服务的和平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任何国家只要经过机构理事会推荐和大会批准,并交存对机构规约的接受书,即可成为该机构的成员国。
截至 2006 年 2 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共有 139 个成员国4.厨房辩论4.厨房辩论厨房辩论指的是 1959 年 7 月 24 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 (AmericanNational Ex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