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网络系统集成的主要设备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99KB
约8页
文档ID:561238087
4网络系统集成的主要设备_第1页
1/8

网络系统集成中使用的主要设备一、网卡网卡的工作原理:网卡工作在两个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 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 能网卡分类1、按工作方式可分为5类 :(1) 主CPU用IN和OUT指令对网卡的I/O端口寻址并交换数据(2) 网卡采用共享内存方式,即CPU使用MOV指令直接对内存和网卡缓冲区寻址(3) 网卡采用DMA方式,ISR通过CPU对DMA控制器编程,DMA控制器一般在系统主板上,有的网卡也 内置DMA控制器(4) 主总线网卡能够裁决系统总线控制权,并对网卡和系统内存寻址,LAN控制权裁决总线控制权后, 以成组方式将数据传向系统内存,IRQ调用LAN驱动程序ISR,由ISR完成数据帧处理,并同高层协议一 起协调接收和发送操作,这种网卡由于有较高的数据传输能力,常常省去了自身的缓冲区(5) 智能网卡中有CPU、RAM、ROM以及较大的缓冲区2、 按总线可分为5类:(1) ISA总线网卡(2) PCI总线网卡(3) PCI-E总线网卡(4) USB接口网卡(5) PCMCIA接口网卡3、 其他分类:(1) 从端口类型上来看,网卡还可以分为RJ-45端口(双绞线)网卡、AUI端口(粗铜轴缆)网卡、 BNC端口(细铜轴缆)网卡和光纤端口网 卡(2) 按与端口的数量分,有单端口网卡、双端口网卡甚至三端口的网卡(如 RJ - 45 + BNC、BNC + AUI、RJ - 45 + BNC + AUI)(3) 按带宽分,网卡还可以分为10 OOOMbit/s网卡、lOOOMbit/s网卡、100/10Mbit/s自适应网卡和 lOMbit/s 网卡。

交换机与无线AP交换技术1.端口交换(1) 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2)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3)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2.帧交换(1)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2)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3.信元交换:ATM采用固定长度53字节的信元交换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bit/s、155Mbit/s、 622Mbit/s甚至数吉比特的传输能力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帧,先读取帧头中的源MAC地址,就知道源MAC地址的主机 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2) 再去读取帧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相应的端口(3) 如表中有与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帧直接复制到这个端口上(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帧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主机对源主机回应时,交换机 又可以学到这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 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支持线速路由2•支持IP路由3.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4.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5.自动发现功能如下: 在第三层,自动发现有如下过程:(1) 通过侦察ARP, RARP或者DHCP响应包的原IP地址,在几秒钟之内发现IP子网的拓扑结 构。

2) 学习地址,根据IP子网、网络协议或组播地址来配置VLAN,使用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来动态更新 VLAN 成员3) 存储学习到的路由到硬件中,用线速转发这些地址的数据包4) 把目的地址不在路由表中的包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路由器5) 通过侦听ARP请求来学习每一台工作站的地址6) 在子网之内实现IP包的交换 在第二层,自动发现有如下过程:(1) 通过硬件地址(MAC)的学习,发现基于硬件地址(MAC)的网络结构(2) 根据ARP请求,建立路由表(3) 交换各种非IP包(4) 查看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如果目的地址是已知的,将包转发到已知端口,否则将包 广播到它所在的VLAN的所有成员6.过滤服务功能7. 二层(链路层)VLAN8. 三层(网络层)VLAN三层VLAN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划分:IP子网地址;网络协议;组播地址 四层交换机第四层交换的一个简单定义是,它是一种功能,它决定的传输不仅仅依据MAC地址(第二层交换) 或源/目标IP地址(第三层路由),而且依据TCP/UDP (第四层)应用端口号第四层交换技术相对原来的第二层、第三层交换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从操作方面来看,第四层 交换是稳固的,因为它将包控制在从源端到终端的区间中。

第四层交换机是在可用的服务器和性能基础上确定区间交换机其他分类方式1. 从网络覆盖范围划分 :(1) 广域网交换机 (2)局域网交换机2. 根据使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及传输速度:(1) 以太网交换机(包括三种网络接口: RJ 45、BNC和AUI )(2)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 (3)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4) 10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5) ATM交换机 (6)FDDI交换机 (7)令牌环交换机3.根据交换机所应用的网络层次划分:(1) 核心层交换机(2) 接入层交换机(3) 汇聚层交换机 4.按交换机的端口结构划分:(1)固定端口交换机(2) 模块化交换机5.按交换机是否支持网络管理功能划分:(1)网管型交换机(2) 非网管型交换机三、无线AP1997 年颁布了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1 标准主要有:IEEE 802.11b, IEEE 802.11a、IEEE 802.11g 和 IEEE 802.11n 几种四、路由器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根据网络物理接口的类型,路由器调用相应的链路层功能模块,以解释处理 此数据包的链路层协议报头2) 在链路层完成对数据帧的完整性验证后,路由器开始处理此数据帧的IP层。

这一过程是路由器的 核心功能3) 根据路由表中所查到的下一跳IP地址,将IP数据包送往相应的输出链路层,被封装上相应的链路 层包头,最后经输出网络物理接口发送出去路由器分类1.从性能高低上划分,可将路由器分为高、中、低端路由器 2.从结构上划分,可将路由器分为“模块化路由器”和“非模块化路由器” 3.从功能上划分,可将路由器分为“骨干级路由器”、“企业级路由器”和“接入级路由器” 4.从所处网络位置划分,可将路由器分为“边界路由器”和“中间节点路由器”路由器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1.主要功能不同 2.适用环境不同 3.工作原理不同五、防火墙防火墙概述 1.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所有网络数据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 2.只有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流才能通过防火墙 3.防火墙自身应具有非常强的抗攻击免疫力防火墙分类1.从防火墙的软、硬件形式来分: (1)软件防火墙(2)硬件防火墙(3)芯片级防火墙2.从防火墙的技术实现来分:(1) 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型防火墙(2) 应用代理(Application Proxy)型防火墙3.从防火墙结构上分: (1)单一主机防火墙(2)路由器集成式防火墙(3)分布式防火墙4.按防火墙的应用部署位置可以分为:(1)边界防火墙 边界防火墙是最传统的防火墙,它们位于内、外部网络的边界,所起的作用是对内、外部网络 实施隔离,保护边界内部网络。

2)个人防火墙 个人防火墙安装于单台主机中,防护的也只是单台主机3) 混合式防火墙 混合式防火墙可以说就是“分布式防火墙”或者“嵌入式防火墙”六、UPSUPS分类1. UPS电源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后备式、式以及互动式3种2. UPS从结构上可分为:直流UPS(DC-UPS)和交流UPS(AC-UPS)两大类3. 从备用时间分,UPS分为:标准型和长效型两种UPS电源的正确使用与维护(1) UPS 不间断电源在功率选配上要有适当的余量,充分考虑功率因素,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之和不得超过UPS电源功率的80%如为800W的负载选配UPS电源,其功率应选购1 000W以上的2) UPS 不间断电源应避免频繁地开机和关机,最好长时间地处于开机状态负载开机时应逐一进 行,最好不要同时开机3) 新购的UPS不间断电源在使用前要对电池进行充电,因为UPS在销售过程中电池在不断地自放 电,其容量有很大一部分被消耗了,如果不及时进行补充电,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使用,还会缩短电池 的使用寿命4) 如果市电一直处于正常的供电之中,UPS不间断电源就没有工作的机会,其电池就有可能长时 间浮充而损坏(5) UPS不间断电源在使用后要立即进行恢复充电,使电池恢复到正常状态(6) 如果UPS电源的电池为非免维护式电池,还要经常检查溶液的比重及电液量,及时补加电解液 或蒸馏水(7) UPS电源在使用中,每月要检查一次浮充电压,单只电池的浮充电压低于2.20V时,则应对整 组电池进行均衡充电(8) 如果用户自行配置长延时电池组时,外配的充电器应同时具有恒压和恒流功能,不应选用只有 恒压功能的充电器,以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9) 外接电池组至UPS的距离应尽量短,导线的面积应尽量大,以增大导电量,减小线路上的电能 损耗,特别是在大电流工作时,电路上的损耗是不可忽视的。

10) 要经常用柔软的抹布擦拭电池,以保持电池表面清洁卫生,防止灰尘通过电池的缝隙进入电池 的电解液中污染电液,使电池的性能恶化UPS电源的正确选择1. UPS的容量(1)实际负载情况 (2)预留扩容2. 电池供电时间3. UPS的输入电压范围4. UPS电源保护解决方案5. UPS的外观、体积、重量及噪音等因素七、存储技术与设备DAS:开放系统的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Storage,简称DAS)已经有近四十年的使用历史,随着用户 数据的不断增长,尤其是数百GB以上时,其在备份、恢复、扩展、灾备等方面的问题变得日益困扰系统管理员 直连式存储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 10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包括CPU、系统IO等),数据流需要回流主机再到服务器连接着的磁带机 (库),数据备份通常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20-30%,因此许多企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 以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的运行直连式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 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直连式存储与服务器主机之间的连接通道通常采用SCSI连接,带宽为10MB/s、20MB/S、40MB/s、80MB/s等, 随着服务器CPU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存储硬盘空间越来越大,阵列的硬盘数量越来越多,SCSI通道将会成为 IO瓶颈;服务器主机SCSI ID资源有限,能够建立的SCSI通道连接有限。

无论直连式存储还是服务器主机的扩展,从一台服务器扩展为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群集(Cluster),或存储阵 列容量的扩展,都会造成业务系统的停机,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于银行、电信、传媒等行业7X24小时 服务的关键业务系统,这是不可接受的并且直连式存储或服务器主机的升级扩展,只能由原设备厂商提供,往 往受原设备厂商限制1) 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如商店或银行的分支2) 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